老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外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在这里设立了总部,促进了上海的繁荣。清末民国时期,普通中国人如果能在外资银行和银行谋得一份工作,就能出人头地,荣耀祖先。
然而,为外国人工作并非没有风险。在上海开业的第一批外资银行,在一年之内陆续倒闭,让很多崇洋媚外的人大吃一惊,而引发倒闭潮的正是千里之外的美国内战。
1863年元旦刚过,上海的棉花市场价是每担10两银子,10天后涨到18两,很快就涨到了25两。1863年下半年,上海的棉花产量达到36万吨,价值200万英镑,相当于近1400万两白银。
整个上海海滩都在炒棉花。外国商人和中国商人都从外国银行借了很多钱,并投资于棉花投机。于是,外资银行的业务一飞冲天,一家叫立华的外资银行股价从10英镑涨到了25英镑,带动外资银行的股票大踏步前进,开始扩大投资,以便从中大赚一笔。
此时,上海租界的房地产正处于鼎盛时期,数百万人逃离太平天国,使上海租界成为一座黄金宝地。外资银行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房地产和棉花投机。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美国恢复棉花出口。国际棉价下跌,上海棉花投机泡沫轰炸破灭。码头上无人看管的棉花堆不计其数,外资银行发放的贷款成了坏账和休眠账户。
巧合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在前年结束,上海租界的难民开始返回家乡。上海租界的房地产泡沫瞬间破灭,至少50万英镑的资金随着空蒸发。
1866年5月23日,英国公司汇隆银行宣布破产。7月7日,阿格拉银行因负债1800万英镑而倒闭。到了年底,11家外资银行只有5家还在银行,但股价也一路暴跌,只是勉强维持。
我们熟悉的汇丰银行也在这一破产趋势中损失惨重。如果它也破产了,也许今天有些事情不会再发生了,至少会变得面目全非。1866年外资银行的倒闭是上海第一次金融风暴,但绝不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