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 从《美学散步》说起:学诗不能只知道背诗 审美教育的关键是理解

栏目:美食 2021-10-07 00:09:06
分享到:

“诗”是中国的招牌。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是人间绝句。

诗的美感在于字里行间,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世界。中国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诗,但只会背诵,诗的美感从闭着眼睛快速从嘴里经过的文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美育也被吞噬了,它的意义大部分消失了。

第一,学诗不能光背诗,要学会理解诗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到诗画界限时,提到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名为《初一》的诗。

“第一天净金,睡前先暖;斜射的光线进入窗帘,稍微靠近丝管;云发不梳,杨树花满。”

宗白华认为这首诗中的境界很像现代印象派大师的一幅画。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诗画往往就嵌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

闭上眼睛,感受画面的存在,这是诗歌能带给我们的美好想象。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教育要读“我床脚那么亮的一线,怀疑是地上的霜”的诗和牙牙学语。然而,当孩子们感到困惑并背诵这首诗时,他们仍然无法理解它的含义。这样的场景并不多。只靠背诗来学诗,却感受不到如此美好的画面,这是教育的遗憾。

因此,美育不仅要学一些皮毛,更要学会理解。

第二,学会想象一首诗,感受一首诗

因为与生俱来的同理心,或者理解上的差异。很多孩子在学习古诗和古文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情况。

有些孩子天生就有很好的同理心。只要读一遍,就能感受到诗中传达的情感,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然而,有很多孩子,即使背了几千遍,仍然学不会诀窍,也无法深入到诗中。

其实,要理解一首诗,第一步就是考验孩子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当你把它写在纸上时,你会觉得很肤浅。"美也是要被发现的。你在哪里找到诗?在微风细雨中,在断桥残雪中,在蓝天白云中。

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诗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读一首诗的时候,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一幅朦胧的画面。用印象派绘画,诗歌其实属于印象派。

每个人对诗歌的想象不同,产生的画面也不同。这就是诗歌的美。它没有给人一个非常直观的画面,但人们试图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感受它。

第三,美育亟待重视,美育对素质教育不可或缺

早在1917年,蔡元培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美育对于改造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一味关注数学、物理、化学,或者让孩子成为学习机器而忽视美育,进而忽视孩子心智和精神的建构,都是可怕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黑色背景上写着白色大字的无聊广告招牌。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大街上看到这样没有美感的设计,难道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缺乏美育的体现吗?

当我们开始对混凝土和石墙、混沌的河流和土地感到麻木时,难道不是因为小时候学习时对“美”没有概念上的理解,才对这些东西感到麻木吗?

美育不仅会影响孩子对学习和美的理解。儿童是国家的栋梁。如果他们不能接受美的教育,就会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对美麻木,这是非常可怕的。

美育离我们还很远,但如果我们从小就关注这方面的教育,肯定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