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医学教育网 好医生 从好的医学教育开始

栏目:美食 2021-09-26 17:50:39
分享到:

医学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使他们有潜力跟上未来的发展;临床阶段的培养不仅仅是临床技能,而是包括临床能力和临床技能在内的医学理论的升华-

一个好医生始于良好的医学教育

编辑评论/说明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对未来的描述变得更加清晰。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让整个社会感受到了医生的力量。他们是时代的天使、英雄和偶像...像他们一样,正成为许多即将做出人生选择的高中生最坚定的选择。今天,让我们走近医学教育和医学生,看看一个合格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是如何造就的。

明亮的画面

明亮的画面

现代医学经历的几代改革

在过去的100年里,现代医学教育经历了三代改革。

以弗莱克斯纳报告为标志的第一代,进行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将现代科学引入医学教育,开创并规范了现代医学教育。Flexner解决了医学生准入和医学院校办学条件的问题,分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两部分实施医学教育,将原来的师徒模式转变为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弗莱克斯纳报告与韦尔奇-罗斯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报告、戈德马克护理教育报告和吉斯口腔医学报告一起奠定了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进程和人类认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促使人们对医学教育进行反思。从1950年到1970年,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是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以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学科为中心的原有课程体系中,逐渐出现了一种学科融合的模式,即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横向融合,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纵向融合。

20世纪末,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研究机构和基金会分别回顾了全球医学教育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当今的医学教育无法满足医疗卫生需求。由时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杨柯教授等2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的21世纪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作为中国代表,发布了《培养新世纪医学与健康人才: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改革医学教育,强化卫生体系》,成为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标志。

2003年,一个事件也是医学教育的里程碑。也就是WFME发布了全球医学教育标准。本标准指导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医学教育,是一个共同遵循的原则。

医学教育有六大变化

半个世纪以来,医学教育发生了六大变化:一是终身医学教育,明确医学教育由大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或继续专业发展三部分组成。二是医学教育功能社会化。医学知识已经进入大众生活,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三是医学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改革提高了学习效率。四是方法多样化,指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所的变化。第五是技术的现代化,以及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六,关于医学教育标准,各国医学院校遵循医学教育标准的指导方针,推动医学教育的实施。

在7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22所独立医学院校,每年招生3800人。截至2019年9月,全国共有192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生约8.5万人。目前,我们建立了以3+2专科医学教育为补充的5年制、5+3一体化、8年制本科教育体系。70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大里程碑:构建5+3模式,本科医学教育5年,住院医师毕业后规范化培训3年;探索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建立3+2模式;建立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并颁布标准;全方位培养优秀卫生专业人才。

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推动了我国医学教育认证的实施,为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外部保障。

但是,从教育理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四个领域来看,一些学校虽然开始探索新的模式,但仍然比较落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时的教育理念和“朴素”的教育思想;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导向,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在教学体系上,学科壁垒明显,专业课相互分离;周课时和必修课数量多,同时多为大班授课,教学管理单调,培训项目相似,教学安排相对扎实。以上情况的结果就是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的领导力、逆境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都不足。

医学教育的未来:坚持完整与传承的创新与发展

在医学教育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下,我们的医学教育需要决心、诚信和传承,需要在诚信和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实现跨学科学习、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尊重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律非常重要。医学教育法,包括学科法、认知法和教育法。医学教育本科阶段是医学教育统一化的第一阶段,应定位于医学基础教育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医学院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使他们具备跟上未来发展的潜能。

医学教育的特点是:第一,医学教育是大学教育,既要服务社会,又要拓展学术和创新知识。二是知识密集,学科综合。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医学课程是有序的、相互关联的。第五,需要优秀的学生和精湛的修养。第六,医学生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教育,医学生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精神,能够胜任工作中的交流需求。第七,医学教育本身是大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的统一。此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等专科应设置在一级学科水平,而儿科、全科等两个学科水平的人才短缺,应结合用人需求,通过政策引导来实现。同时,临床阶段的培养不仅仅是临床技能的培养,更是包括临床能力和临床技能在内的医学理论的升华。

新医学的概念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如何理解概念上,而不是实际操作上。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是知识的呈现,不是一个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建构方式相关的概念。两者都定位于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内涵的关键。目前,在我国,高校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认证委员会的认证,对保障和规范医学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