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怎么送瘟神 台州民间送瘟神习俗:瘟庙寻迹与瘟神传说

栏目:美食 2021-09-25 03:32:24
分享到:

黄岩文庙

瘟疫女神

椒江东门岭武圣寺

□张/地图

目前是“一手送瘟神,一手迎财神”的时候了。“送疫行善”民俗中“瘟神”“财神”的送迎,生动诠释了当前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在古人和瘟疫的斗争中,上帝的祝福似乎是不可或缺的。瘟疫之神,存在于道教和民间信仰中,是锻炼和收集瘟疫、保护健康的使者。古时候的文庙并不多,尤其是现在还保存下来的文庙,在中国非常罕见。

文庙位于黄岩区夫子庙学前巷南侧、上书坊西侧,是一座大门朝东的次字形院落建筑。文庙建于一个不知名的年代。它原本是一个道教场所,专门供奉大神司文。清道光三年,寺后重修佛寺,前道后佛的格局延续至今。咸丰十一年毁于战火,同治三年、宣彤三年重修。听着当地居民潘竹兰的回忆,文庙山门正对面的戏台在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1985年,老东南路拓宽,文庙山门、前院拆除,庙前廊等部分建筑拆除,改变了庙的整体格局。2000年前后,街道上的寺庙和10多座寺庙房屋被改为商业用房出租。

司文的形象是“温琼”

每年,我们都会举行活动欢迎瘟疫部的大神

大神司文在泰州城似乎是一个独特的名字,江浙一带大多叫文元帅或文元帅。

人们对温元帅信仰的主要形式是竞争。温元帅在温州、杭州比赛活动的最早记载也是在18世纪。每年文元帅的忌日,人们都要穿上新的帅袍,戴上帅帽,焚香行礼。巡视的时候,在雕像后面,也有一个很大的反驳。据说无论温元帅走到哪里,所有的瘟疫气体都被收集在甑里,瘟疫不再传播。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有,闽台“王业”信仰与其有一定的传承和联系。

在过去,泰州市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迎接司文大神的活动。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生日,将举行为期两天的庙会。迎接大神司文的巡游成为热闹庙会的压轴大戏。由仪仗乐队、文武法官、黑白无常组成的队伍非常庞大。从文庙奎文阁前的文庙开始,风吹遍大街小巷。一路行到东城外的东岳庙,随行的人在圣坛上逐一祭拜东岳大帝、文师大等神灵,才解散。很多人会通宵回到文庙“保命”。

古代的疫情非常严重,老百姓往往认为瘟疫是鬼神引起的。通过相信一些神,我们可以达到消除灾难和减少疾病的目的。起初,古人认为瘟疫是由恶灵传播的,即瘟疫鬼,瘟疫神领瘟疫鬼。

疫鬼在民间信仰中驱散瘟疫

民间信仰中的瘟疫鬼魂非常复杂。

元代《三教源流寻神大全》载:“五灾:春张,夏刘元达,秋,冬钟,通历史文化。——隋唐五月五日祭。”

“五爆大神”又称“五爆使者”、“爆师大之神”、“文师大之神”等。,而且还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说。黄岩有“五圣”传说的早期文献记载。清光绪年间编纂的《黄岩县志》载有发源于南北朝、保护人民免遭瘟疫的“五贤”故事,记载了柴星等五兄弟及其纪灵庙跨越千年的信息。

黄岩有五座圣殿。时至今日,黄岩上正乡的庙里依然供奉着“五圣”。“五圣”又叫“五神”、“五征”,各地叫法不一。椒江东门岭、让五圣庙被称为“幸福大神”、“五圣大神”,香火依旧旺盛。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瘟神”信仰从未改变。

史料中的纪灵寺位于李咏桥以西,原名李咏桥寺,俗称桥亭。它位于黄岩孔庙北部的侯雪巷和永嘉巷的中间。正好在黄岩古镇的中心。旧社会,社戏兴盛,有“望桥亭”的民歌。

纪灵寺、夫子庙、文庙、左慈宫自北向南排列,形成儒、释、道和谐共生的文化区域。有意思的是,原本供奉纪灵寺的主神“宝顶眼”在十几年前从外地迁来,在司文大神左侧设龛。可以说,两个传说不同的瘟神坐在一起。

黄岩古城的纪灵庙过去常常在五河前放船。传说泰州地区“送大夏船”的习俗就起源于此。“大夏船”是将“五灾大神”运走,其民间内涵是“送瘟疫大神”。目前泰州的“送大暑船”规模与椒江五圣祠相比是最大的,知名度很高,每年都吸引很多人前来观赏。该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冯天顺告诉我,大暑期间,人们做了一条8米左右长的纸扎“大暑舟”。经过一系列的祭祀仪式,他们把船送出大海,烧掉了纸船。

中国很多地方曾经派瘟神烧纸船。比如闽台“送王船”的习俗就叫“烧王船”。“如果你问我文君想去哪里,那艘纸船会在阳光下燃烧。”毛泽东的七律诗《送瘟神》有一个意象描写。

古人认为,不烧开水就赶不走瘟疫,源源不断的河流可以赶走这些瘟疫。放生的“夏舟”漂得越远越好,一旦漂回来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据说18世纪的一年,由于潮汐和风向的突然变化,漂出去的船竟然又漂回来了。结果,今年当地发生了瘟疫,许多人死亡。这当然纯属巧合。

黄岩北城杜家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南宋第一贤者杜蕃少年时,发现送瘟神的大夏船在永宁河唐门山脚下搁浅,于是将五个瘟神和朋友们一起绑在船上,扣留在一座庙里,并设立了审讯厅。审判结束后,他每人打了80板。连续三天的审讯和处罚。第四天晚上,“大臣武文”把自己的梦想托付给杜凡之父,恳求道:“杜老爷,救命啊!请丞相杜开恩,放我们出去。”第二天,杜甫把自己的梦想告诉了儿子。杜凡命令瘟神说:“从今以后,你不许在黄岩街传播瘟疫,滚出海门关,再也不许回来!”故事相当戏谑,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希望和期待。

五圣庙不仅分布在沿海渔村,在内陆农耕村也有许多供奉五圣庙的庙宇。当地农民也有“送船”的习俗。有些人还把赛龙舟和送瘟神联系在一起。

椒江渔民被誉为“海洋保护神”

宋范志明的《岳阳风土》中说:“有疾病的人,常立神盘拜水中之神,击鼓求酒肉者。或者为草船,据说送它。”可见,最迟在宋代,草船“送瘟神”的行为就已经使用了。黄岩南门的大埔塘经常有信徒点燃纸船、稻草放水的现象。日本也有“送瘟神”的习俗,把瘟神骑在草船上,放生到河里或海里。

送瘟神的习俗已经逐渐改变。起初,五圣神被作为瘟疫之神和凶猛的神以极度的敬畏献祭。现在,他们的施疫功能逐渐减弱,融入当地信仰,变成了财神、西神或无所不能的地方保护者。从祈福消灾避难,增加了期盼吉祥祥和生活的“行善积德”习俗。椒江当地渔民视其为“海洋保护神”,祈祷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现代人庇护神灵的功利心日益弱化,参与热情更加注重具有仪式感的娱乐。

从清光绪年间绘制的黄岩县巷图可以看出,文庙北侧为夫子庙、庙,东侧分布有夷祖庙、火神庙、尹铭庙、校长堂、贤妇庙等祠堂。可以看出,这个地区是文物集中的地方。然而,这些供奉神灵和圣贤的地方大多消失在历史的云里,只留下孔庙和文庙与向异相连。

黄岩文庙的保存和延续关系到企业的成立。20世纪70年代,整个文庙成为黄岩皮革厂的厂区。据厂长张继峰介绍,该厂是黄岩早期的外贸企业,主要生产出口欧美的行李箱。当时大概有五六十个工人,其中七八个尼姑成了厂里的工人,住在寺庙里。这些“世俗化的尼姑”悄悄地把原本供奉在寺庙里的雕像搬到了客厅,还时不时地顶礼膜拜、念经,还接待了一些虔诚的香客来朝拜、许愿。

现在,作为主要祭拜对象的司文大神从前殿移到了后殿左慈宫的左侧。神龛里的司文大神,黑脸黑须黑袍,怒目暴戾,不怒不威。主持寺庙的真德大师介绍,大神,又称大神,文元帅,宝元帅等。,是道教四大元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受北岳管辖的将军。

司文大神被认为是驱除瘟疫、追赶疫情的土地神,很多文献都有记载。明初,宋濂的《文王忠晶寺碑》载:温琼生于温州平阳。2002年5月5日中午出生于唐代长安。七岁的Xi·雨布在二十六岁时担任官职,然后得到了这个词。因为四川的叶石天用他的魅力消除瘟疫,它被广泛地供奉在各个地方。封之初,夷陵昭武将军为侯保家卫国,宋末,封之得福,以表对的忠心。

温琼的形象在《道法汇源》等文献中有详细的描述,他通常长着绿色的脸和手,红色的獠牙和嘴唇,红色的头发和红色的眉毛,狰狞的金眼睛,手里拿着狼牙棒和金戒指乐器。

司文大神由人神转变而来,源于民间传说“投井试毒”。相传平阳书生读乡考夜,听说瘟疫鬼在井里被毒死。翌晨,站在井边,是一道水的屏障。不信的话,你会投井自尽,中毒而死,遍体鳞伤。后人觉得他们舍身救人,塑造他们的蓝脸或黑脸,建造庙宇供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