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脸模糊”的人,裹着周燕的面具和密密麻麻的防护服,甚至他们只能通过身后的痕迹来分辨彼此;他们是一群认可度最高的人,不用特意找谁。他们每个人都是前线的“战士”。
采访他们真的不容易。他们在岗位上一刻也没有喘息的机会,换班后真的不忍心打扰...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心中最简单的声音,可能平淡,也可能精细,但每一句都是为了放下小我,达到每个人最真诚的初心。
“健康与生命相关。”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在坚持。”
旁白:舒莹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护士
1月7日,刚在急诊室上完夜班,就听说病房里一张床上的一个病人疑似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肺炎,就给了他ECMO技术。我的第一反应是没门。昨天去病房查血气,看他挺好的,后来证实是真的。
夜班照常进行,直到9点钟,一辆救护车将一名呼吸困难的患者从汉口医院转来。王XX,男,66岁,发热四天,呼吸困难两天,住院两天无缓解。患者处于半卧位,普通鼻导管吸氧Sp02 88%未升高。储氧袋吸氧量Sp02 92%,动脉血气p02 77mmhg,Sa0291.7%,完成。当时没有专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隔离病房,只能局部隔离,但我们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真的来了。
1月11日,白班期间,医院设立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医生护士全部穿戴防护服和护目镜。
1月12日夜班,同事发烧。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不会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吧?”第二天,同事被隔离。
1月17日夜班,外院转来大量消化道出血、脑出血、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病房一下子就挤满了人。之后救护车把呼吸困难的病人送来,结果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许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是在外面的诊所确诊的。在上午的会议中,我们特别强调了保护的重要性。1月18日,我的一个朋友被确诊。1月20日,病房主课同事也感染了。
1月22日上夜班后,发热门诊被分配到第七医院,护士长被派去开展安排工作。进了急诊室,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感觉自己像个白衣战士。之后我们都做了胸部CT,听说又有几个同事中枪了。
除夕那天,我呆在家里,没有了往年的欢乐,信息铺天盖地。我开始“反科普”,告诉朋友和家人,感染不要紧,遵医嘱隔离治疗就行了,死亡的都是免疫力低下和基础疾病的患者。
1月26日,新年第一节课,同事们互相问候“你是咳嗽还是发烧?”忘了和对方说新年快乐。科室隔离衣、口罩和护目镜按计划发放。急诊室值夜班,来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太太,大家都穿上防护服,我在背上写着“绝不下毒”。
1月27日夜班,发热门诊不堪重负,我回来了。导演在每个地方都能看到。仔细一想,他这几天好像在部门。透过急诊室的窗户,我看到大厅里有几个病人围着他。
9点钟,有人跟着他。10点,发现我们的护士长田刚走,她就换了休假。她说她每天走路回家,今天很早。刚准备问这一点,她就害怕了。转念一想,他们都在“战场”上。他们死的时候怕什么?我还了解到,我们一位领导在医院连续六天不休息不回家,妻子怀孕了,马上就要生二胎了。
1月28日,之前被隔离的同事回来上班。在最困难的时期,每个人都有一些安慰,我们急诊科的每个人都在坚持。
1月31日,今天,阳光明媚,窗外的杨树枝上出现了小嫩芽。愿我们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一起欢笑。
“你支持武汉,我支持你”
旁白: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尹楠
两批医疗队,共276人,从天津来到武汉,驻扎在武汉WISCO工人第二医院。
一开始交给我们的是一栋按照治疗传染病人而建的四层住院楼,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了。加上当地的工作人员,我们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设施的维修。第二天,我们开始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一天内治疗了60多名相关患者。
在修复医院的当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来看望我们,对我们对武汉的支持表示崇高敬意,并要求我们加强培训,注意防护。之后,北京的相关专家也给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为了保护,许多女医生和女护士剪掉了长发。
除了组长、副组长和联络官,我们医疗队还有75名护士和60名医生。因为隔离衣的有效期是4小时,我们一天分6节课,每节课4小时。
戴口罩、帽子、护目镜、隔离衣、防护靴,然后开始换班,执行医生的指令,包括配药、输液、配药、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为危重患者提供持续护理和监护。同时,要努力缓解患者的恐慌情绪,引导其积极治疗。
作为一名党员,我知道现在是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了。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在第一线,做人民需要的事情。来武汉之前,我最担心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但爱人鼓励我:“去年,我帮你养我。现在你支持武汉,我也支持你!我一定要照顾好我的家人,你也不用担心。”
今天看到一个病人病情缓解后的笑容,觉得又辛苦了,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为了平静的岁月,我们愿意把重担扛下去。”
旁白:黄平,华润WISCO总医院护士长
1月23日,华润WISCO总医院领导把我们托付给武汉金银潭医院护理部,给予了我们鼓励。第一次,我们进行了简单的穿脱隔离衣训练。我们三个去了ICU病房,另外五个去了两个病房。第一天,我们充满了未知和不安。
1月24日,除夕,我们的工作照常进行。每个人都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我是个“新手”。穿衣服花了将近15分钟,进去的时候汗流浃背。我病房的病人病情稍轻,但比普通病房重。
我们的战友谢先生在防护服上写下了我们的名字。衣服又湿又干又湿。眼镜总是模糊不清。口罩压在鼻梁上,我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感觉就像在桑拿房里,一直想摘下口罩深呼吸。我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但我们被叫去休息了。看时间,已经五个小时了。
这一天没有年夜饭,大家开会总结医疗经验,把资料送到单位。这一天,每个人都很累,但很自信。医院给我们送来了物资,我们突然觉得过年了。当我遇到其他医院的同事,问是谁送的材料时,我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华润WISCO总医院送的。”
1月26日晚上下班的时候,战友舒明科摔倒了,从额头到鼻子到嘴唇划了一大块皮,大家都心疼。我和同事王璇带她去诊所治疗伤口。幸运的是,伤口并不深,但有了伤口,我们无法在隔离病房工作。护士长决定让她休息。
1月27日,医院的张主任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用品,一些预防用药,还有很多生活用品。站在酒店门口,她就像妈妈一样“噼里啪啦”地嘱咐了一大堆,说不要生病、吃饱穿暖等注意事项。我催促她赶快离开,因为我们都要哭了。这一天,我充满了情感。
1月28日,我们抢救了一名突发心脏骤停和呼吸骤停的患者。在那个地方,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我的心突然感到无力。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减轻他的痛苦,所有可用的药物都被使用了。这一天,我感到疲惫和悲伤。
回到酒店,看到同事王璇在给支持其他地方的同事冉水平打电话。来之前还在跟我争取金银潭医院的名额,等有了其他支援名额才放弃。听着他们的调侃,我突然觉得有点恍惚。为了保持彼此的安静,两个好姐妹都愿意把担子扛下去。这是最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这一天,我们的友谊万岁!
"拥抱可以减轻病人的悲伤。"
旁白:李娜,北京第三医院呼吸内科护士
走进病房,我心里很忐忑。1月31日下午1点50分,我上了去医院的公交车,终于来到了病房。帮前面组的队友穿上防护服,写上名字,写上“加油”。可以说,这两个字不仅仅是为了我的队友,也是为了里面的患者,他们更需要鼓励!同济医院的一位护士老师让我帮她戴手套,最终我得以和同济医院的战友并肩作战。我很开心。
我在参观病房时看到一名女病人,这让我深受感动。她还在喂奶,看到我时激动地哭了。我立即上前安抚她。那样的话,就那么近了,然而,我根本想不到那么多,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一个拥抱,可以抚慰她所有的悲伤。那一刻,我和她面对面坐着,仿佛面对着我病房里的一个普通病人。她告诉我,她每天监测体温,记录临床症状,发现体温最高值在逐渐下降。我告诉她这是好事,如果她坚持多休息多喝水,她会尽快出院。
我穿防护服的时候,有时候听不清楚病人在说什么,但是我遇到的每个病人都很理解我们。我知道对他们来说,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防护服和护目镜,我总能听到他们对我说:“国家医疗队来了,我们就放心了,踏实了。”随着与患者的接触越来越多,我发现只要能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关爱服务,他们的心情马上就会好起来。
在这里,我也想说,疫情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做好隔离,做好防护,增强抵抗力,不要随便出门。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力保护下,抗病毒感染的防护和治疗技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疫情自然会好转。
同济医院的护士也下班了,我们在更衣室聊了一会。他们在病房里工作了很长时间,浑身湿透,没有滴水。相信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我们会更加心照不宣的配合,为患者祛除病痛,战胜病魔!
内容:光明日报,2020年2月1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