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屠杀 “美国大屠杀”下诞生的西部文化 存在着哪些谎言

栏目:旅游 2021-10-09 21:36:45
分享到:

今天,龙亚来谈谈西方文化。首先,他明确表示“西方文化”特指美国的西方文化,即牛仔骑马驰骋的异国世界。由于空与时间的距离,中国人很难有自然的感受,也很难过多关注这种远离生活环境的外来文化。如果不是因为一大笔钱,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和人谈论西方文化。

全款美元2本身的成就无需赘述,不仅给玩家带来了出色的游戏体验,也证明了西方文化的诠释价值。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在更广泛的讨论中,似乎有某种对西方文化的官方解释。官方解读是一种态度,文化解读是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不同的解读态度会建立不同的认知标准,创作者基于各自认知标准所创造的艺术成果会逐渐被社会所吸收,最终成为被解读文化的组成部分

举一个假设的例子,几千年前,一个南方人去北方吃咸豆腐,然后他根据自己的口味做了甜豆腐带回南方。千百年后的今天,咸与甜之争,是已知文化在解读态度影响下的演变。因此,龙牙认为解释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在我们以这种所谓的官方解释为切入点,逐步窥探西方文化的真相。

西方文化的构成

文化由三个层面组成,即物质层面、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是文化在物质形态上的视觉表现。在西方文化中,这一层次主要表现在人物的服饰造型、荒野城镇的建筑风格等方面。一切以物质形式直观存在的视觉内容,都可以归为文化在物质层面的体现,物质层面的内容可以揭示文化本身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社会层面的内容主要存在于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在西方文化中,赏金猎人猎杀犯人、牛仔持枪搏斗、猎杀野生动物、团伙组织犯罪、淘金探险等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的社会层面。

精神内容是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概括。西方文化的精神成分可以称为西方精神或牛仔精神。在西方世界,人们的群体价值观,如开拓、自由、冒险、浪漫、正义、勇气、创造、无畏和英雄主义,体现在探索荒野、创造财富和收获文明等一系列行为中。

西方文化的官方解释是什么?

西方精神是美国精神的雏形,牛仔一直被视为美国人的象征形象。在文化的三个层面中,精神层面是文化的核心,凸显文化特色,不易被改变。解读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挖掘文化精神层面的价值。那么现在回到这一章的核心问题,西方文化的官方解释是什么?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西方精神,作为美国精神的雏形,必须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对美国人的自我定位。因此,对西方文化的解读有着政治上正确的引导和制约。说白了,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解读总结出来的西方精神,在未来演变成了美国精神,一直用来标榜自己的形象,而这种解读倾向类似于王婆卖瓜,也就是所谓的官方解读,开拓、自由、冒险。扯淡。这是自我征服历史的赞歌。脱离现实,违背了自我提升的历史传奇。既然已经说了这些,就应该说明这两个问题,拿出一些证据。

这个官方解释是真的吗?

文化的传播需要载体和媒介,西方文化主要有两个载体,一个是文学,一个是影视。西方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84年出版的《肯塔基州的发现、定居和现状》一书,书中描写了最早西迁的美国英雄丹尼尔·布恩对肯塔基州的探索和殖民建设,歌颂了丹尼尔·布恩勇敢、坚毅、智慧的高尚品质,以及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使丹尼尔·布恩成为人们心目中“西方人”的典范,被视为“西方精神”的代名词。除了《肯塔基的发现、定居和现状》,《丛林骑士》,《弗吉尼亚人》等一系列类似的文学作品也在歌颂美国人的开拓精神,描绘美国牛仔的理想形象。

西方文学之后,再来看看西方电影。西方电影是好莱坞电影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1939年飞越大山被认为是西方电影的里程碑。《飞越大山》讲述了一辆满载美国人的马车被印第安人围困的故事。最终,美国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获救。此外,1924年的电影《铁骑》讲述了从事铁路建设的主人公,面对野蛮的印第安人和其他国家殖民者的迫害,主人公始终保持乐观勇敢的精神状态,坚持将代表文明的铁路传播到荒无人烟、荒无人烟的西部袁野。除此之外,还有1948年的《红河》等一系列类似的影视作品。

在对这些早期的西方文学和西方电影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作品在西方文化的框架和呈现方式上,明显有一种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表达倾向,即赞美美国人民的开拓精神,丑化印第安人的历史形象,这种作品的表达倾向直接产生了前面提到的对西方文化的官方解读。西方文学和西方电影都发展了100多年,这100年里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必然不可能只用一种声音。

首先,说起西方文学,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库珀”是西方文学创作者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皮袜五旬节》《杀鹿人》《最后的莫希根》《探路者》《拓荒者》《大草原》对西方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整个系列的核心主角,是一个被印第安人抚养长大的白人,他尊重自然和生命。整个系列作品通过班博的一生展现了印第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揭露和批判了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暴行和文明背后的丑恶嘴脸。库珀通过自己的作品,清晰地表达了对西方文化的不同理解。他关注文明与自然的矛盾,正视印第安人的历史形象,反思美国人探索中国西部的价值和罪恶。

在众多西方电影中,有一部作品的成就高于所有其他同类作品,那就是1990年的《与狼共舞》,讲述了美国上尉·邓巴和印第安部落在南北战争末期互相拯救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使用了大量的印第安人对话,《与狼共舞》中对西方文化的表达和解读,明显颠覆了白人至上的传统观念。它传达了对物种平等和文明和谐的渴望。《与狼共舞》出版后横扫七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成就也说明当时美国主流社会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背后也有很深的原因。二战的创伤让人道主义在文明社会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改变了美国主流观念对自身历史的反思态度,或者可以理解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既得利益逐渐稳定。

谈过这些,我们清楚地看到,美国社会对于西方文化的解读有很多态度,包括之前描述的官方解读,所以现在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西方文化的官方解释确实存在于兼职和空的范围内,这种官方解释仍然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广泛的人群中形成了一种惯性概念。

回答完第一个问题,龙亚想做一些延伸讨论。首先说明问题。文化的精神层面是价值观的总结,那么按照一种主流价值观进行文化解读有什么错呢?而且艺术表现与现实生活之间必然有一定的距离,那为什么还要指责这种官方的解读脱离现实,违背历史呢?

美国主流价值观引导下的官方解读是权力剥夺弱者话语权后的文化欺凌,充满傲慢和偏见。艺术表达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官方解读中对开拓者的赞美和对他们正面形象的描述在真实历史中确实存在,但强调的是对西方文化的官方解读,只对应了一部分现实。西方文化先驱的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牺牲之上的,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官方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对印度迫害的忽视,甚至对其本土形象的丑化和妖魔化,都是对现实的曲解和对历史的违背,而艺术表达确实与现实有距离,但这种距离并不意味着没有克制,有价值的艺术表达的前提应该是尊重现实。

西方文化的真相是什么?

1776年,随着《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正式成立。当时美国拥有的行政区只有东部十三州,我们当时说的“美国西部”也只有“北美西部”。因此,美国西部文化的诞生有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美国政府开辟西部边境,也就是西进运动。

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英国签署了《巴黎条约》,美国得以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新的殖民地。

1803年,美国向法国殖民者支付了1500万美元购买路易斯安那州。

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州。

1821年,西班牙殖民革命结束,墨西哥独立。

1835年,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州宣布独立,成立了得克萨斯共和国,得到了美国的承认。

1845年,美国和平吞并了得克萨斯共和国。

1846年,美国强迫英国签署合同,收购俄勒冈州。

1848年,美国通过战争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州。

到目前为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2年里,美国的国土面积已经扩大了7倍多。

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发展,孕育了西方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利益纠纷中唯一无辜的受害者就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西进运动也被称为“美国大屠杀”。自1492年哥伦布登陆北美大陆以来,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发动了种族灭绝,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饶恕、不可饶恕、不可调和的悲痛。据相关历史统计,在1492年之前,美国大约有3000万印第安人,但现在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的印第安人口还不到400万。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大约有2500万印度人被杀,其中大约有100万印度人在西进运动中被杀。

1814年,美国政府修改了1703年以来制定的“头皮政策”。新法律规定,每个12岁以上的印度男性可以获得100美元的奖励,每个12岁以下的印度儿童或印度妇女可以获得50美元的奖励。1962年内战期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同年12月26日,林肯下令绞死38名印度领导人。所有暴行背后一定有非法利益。殖民者迫害印第安人的唯一目的就是迫使这些北美土著放弃他们的土地、家园和文化,从而保证殖民者的利益,进行所谓的文明建设。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西方文化的诞生是以牺牲印度人的财产、生命和文化为前提的。因此,在西方文化中,经常被强调和体现的开拓精神,本质上是与侵略精神和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分不开的。即使在无辜的庄稼人身上,他们也默许享受掠夺的果实。

结合刚才提到的内容,龙牙想解释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总是被描绘成一个非法的地方?由于美国西部边境扩张迅速,难以跟上行政力量的部署,西部地区存在诸多利益纠纷,比如美墨战争对当地的影响,因此美国西部常被形容为非法之地。

牛仔很忙。

牛仔形象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标志,也被美国人视为自己的国家形象。在官方对西方文化的解读中,牛仔充满冒险精神,极度展现个人英雄主义。他们幽默,真诚坦率,勇敢坚定,无拘无束。然而现实中,牛仔身份形象的起源却来自西班牙人。牛仔,顾名思义,是牧场的饲养员,负责牛的放养管理。从16世纪到19世纪,墨西哥和美国西部一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这为美国西部牧场的开垦和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仔的现实生活其实极其艰难。他们不仅要做大量的体力劳动,还要照顾和清理牲畜。他们还必须应对原始自然环境造成的各种意外情况,他们经常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牛仔基本上都是被奴役的印第安人或黑人。后来在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州等地区先后被纳入美国版图。当地的畜牧业和居民都有一定的保留。牛仔

1848年,“加州淘金热”开始发挥影响,约30万人从美国东部和海外地区涌入加州,使美国西部迅速发展。在淘金热的影响下,美国西部对肉类供应的需求增加,畜牧业工人数量也相应增加。越来越多的白人成为牛仔,并活跃在美国西部。然而,在此期间,无数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仍然以牛仔的身份工作。直到1869年,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跨越了北美大陆,连接了美国的东部和西部。从此西部牧场可以供给东部城市的需求,再次促进了西部畜牧业的发展,白人牛仔的数量也随之增加。随着文明的列车,西方文化和牛仔形象也在美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里再提一点额外的内容,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主要是由海外工人完成的,包括大约1.4万名中国工人。施工期间,中国工人的死亡率达到10%以上。从对整个历史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到牛仔的真实形象比官方解读形象更为复杂。在真正的西方文化中,除了勇敢正义的白人牛仔,还有被奴役被压迫的印第安牛仔和黑人牛仔。现在我们将结合所有内容来看今天的讨论。

首先,问题中的真理是指在尊重这些历史的前提下,解读真实西方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在龙亚看来,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西方文化反映了文明与自然的碰撞,反映了时代的不可抗力和残酷。为了长期的实际利益而放弃短期的人道主义似乎是人的本性,但与此同时,人类也从未完全失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就像《一把美元2》中,为了一匹漂亮的马,我们会杀死无辜的路人,我们会沉迷于自然场景,停下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可抗力,我们终究会被文明的车轮抛掉,丢了头盔弃了盔甲,丢了善恶,在太阳升起的最后一个黑夜阴影中死去。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最后说两句题外话。作为一名作家,我需要定期更新。所以,即使龙亚要求自己的表达要准确、细致、正确,但还是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和误判。他只能尽力改进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的能力,希望换来大家的包容。感谢看到文章最后部分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