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和范畴。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但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之一,尤其是人口基数大。此外,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粮食消费和转化消费数量也在增加,使得我国粮食供需格局长期呈现紧平衡或紧趋势。如果用供需平衡来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不足且存在缺口;但是,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结构性失衡和供需错配。比如大豆主要靠进口,主食品种有平衡。
以下是对当今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和未来趋势的简要介绍:
一、中国大粮食的概念及其与国际市场的主要区别
我相信很多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了不浪费食物的思想,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农村。毕竟很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也经历过吃不好的时期。中国的农业资源和人口比例,以及中国的国情,使得粮食长期以来都是重中之重。考虑到我国的消费需求,在我国,粮食包括杂粮、豆类和薯类,并扩展到包括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麦、小米、大豆、蚕豆、绿豆、豌豆、红薯、土豆等。这与国际上的食物概念不同。国际上对粮食的概念是指谷物,包括小麦、大米和粗粮。大豆属于油,土豆单独算。因此,在当前我国粮食总产量结构中,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粮食总产量为66384万吨,其中粮食产量为61368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2.4%。
第二,中国整体粮食产量不足,缺口主要来自大豆
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是比较高的,即使只是和粮食产量相比,中国也占了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2%,位居世界第一,比美国高4亿吨以上。其中,国内粮食消费主要用于口粮,约占38%;饲料粮占比40%,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优化调整,肉蛋奶消费持续增长,粮食转化能力快速增长;此外,工业用粮发展迅速,消费量达到20%左右,主要以玉米深加工为主。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目前每年粮食消费量约为7.5亿吨。与国内粮食相比,供需缺口约1亿吨。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需要大量进口来填补国内粮食供需缺口,即大豆。近年来进口量达到8.9亿吨,2019年贸易谈判进口量达到8551万吨。
三是不同粮食品种供需关系明显不同,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5%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在没有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主要品种产量稳步增长,其中单位面积增产贡献率最高。与此同时,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口粮消费增长缓慢,饲料和工业用粮增速较快,使得小麦和水稻品种的产需紧平衡从早年变为近年来的超平衡。国家通过启动市场收购,使每年生产的一定数量的新粮进入临储库存;临储时代,玉米的生产和需求经历了供过于求。2015年临储采购规模突破1亿吨,现在却变成了产需缺口;随着国内产量的下降,大豆品种年产量在1500-18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1.1亿吨左右的消费量。其中,除国内大豆主要用于食品消费外,迫切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大豆。其中,油脂和豆粕在我国食用油、饲料和工业消费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四是国内粮食库存规模普遍偏高,部分品种库存消化仍需加快
如上所述,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是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和种粮,以及出口,有一定的损失。部分产量超需求的粮食品种,除了满足当年消费外,还会进入临储库存,或者行业研究人员提到的结转库存,留到下一年或以后消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约有小麦8700万吨,水稻近1亿吨,玉米2000多万吨,大豆少量。同时,国家还建立了中央储备和省、市、县地方储备三级粮食储备体系。这部分常规储备粮每年轮换一定数量,用于饥荒等紧急情况。考虑到储粮时间和品质的变化,现有临储中2014-2017年仍有不少小麦、水稻品种,储存期相对较短,对品质下降影响较大,需要快速消化。
综上所述,在今年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再加上蝗灾、洪涝等灾害,保障粮食生产供应稳定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4月份出现了买米买面买油的热潮,今年夏粮收购中很多农民不愿意出售新收获的小麦,充分体现了粮食的重要性。为此,在国家提出的六个稳定中,稳粮也是重要的一个,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包括促进水稻面积的增长。这一切都说明,每当你手里有食物的时候,心里都不能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