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 郭齐勇:上博楚简所见孔子为政思想及其与《论语》之比较

栏目:历史 2021-10-11 01:03:08
分享到:

本文原载:郭其勇,《儒学新论》,贵阳孔子学院出版社,2015年。

2001年至2005年,已故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一至五卷陆续出版。围绕这批新出土材料的讨论,成为国内外汉学、文献学、简牍学、历史学、哲学界的热点。跨学科研究促进了先秦思想的研究。本文在学者讨论的基础上,谈一谈《楚竹书》中所见孔子的仁政思想,以资借鉴。

这批资料是战国末期在楚文字中复制并在楚国传播的。资料中记载的“孔子说”或“文志说”在传播过程中被传播者所相信。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孔子的话,也会被齐鲁、荆楚,以及春秋末期、战国末期的观众,视为孔子的话或思想。

现代人对孔子和孔子弟子的研究,受疑古学派的影响,仅限于《论语》和《史记》。事实上,《左传》、《大戴礼记》、《说苑》和《孔子家语》中的材料都可以借鉴。1973年,河北定县出土简牍《论语》、《儒林外史》、《哀公武文义》。其中“儒者言”大概是“玉伽”的原型,被学者称为简牍“玉伽”,而“哀公武文义”则见于《荀子·哀公》中,也收录于《大代李记》中,也就是说,证明了嘉鱼的假书不是假的,材料各有渊源,要慎用。笔者拙见,《礼记·说苑·家语》大谢代的材料来源于70后学者和战国儒家书籍。

史料的扩充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末期真正发挥作用的孔子和70子思想。郭店楚简、尚波楚简中的儒家典籍与定县简相似,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孔子的认识。

与《论语》等传世文献相比,尚波出版的《楚竹书》在哪些方面丰富了我们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放在仁爱和道德管理的问题上。

1.嵇康子问孔子与《论语》

孔子提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指出:“君子高于人民,捧人民,教人民,人民不服,是君子之耻。所以君子玉言行谨慎,尊重他对人民的道德,人民看他的路,为他服务。这叫仁德。”本文记载,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嵇康子曾请教治国兴鲁之策,孔子有上述答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提法在《论语》中找不到,但在《论语》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言行谨慎、爱民以德、远近兼济的思想。

这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孔子引用了管仲、孟玉子、臧文忠的话,劝嵇康子以德治国。据《论语》记载,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他肯定管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桓公九王公,不以辇,乃以管仲之力也。”又曰:“管仲赢了群臣,治理天下,民今日赐之。微管仲,我被派到左边去了。”孔子从来不允许人们“仁者”,但他却对管仲情有独钟。他向管仲回答了上述关于鲁兹和子贡的问题。从《论语》看,孔子并没有拘泥于道德评价,而是从历史评价上肯定了管仲辅佐桓公称霸、避免战争、整顿稳定世界秩序、保障普通百姓生活、延续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成就,从而肯定了管仲的仁德。《论语》中,没有孔子说要引用《管子》。但是,季康子问孔子,孔子引用管仲的话“君子恭敬,必有骄者,备言难”,来劝谏季氏。

《论语》中没有关于晋文公辅政孟子的记载。但是,嵇康子问孔子,孔子训诫《史记》的记载引用了孟子的话:“专书者有君子之德,专诗者有君子之志。义,以荣君子之行也。君子受累,小人观,君子敬德,小人乏觉”。、陈伟、李先生把“义”解释为“礼”,“奉献”解释为“敬”,“涉”解释为“入”,“不睡”解释为“明”。孟子其余的言论,完全是以诗文书法的伦理道德来培养政治管理者的人格,这与孔子的思想是相当一致的。

关于臧文忠,《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评价都是否定的。比如“孔子说:‘臧文忠住在蔡,山上长满了藻类,你为什么知道?" " "孔子说:臧文忠和他的贼!知柳下惠圣贤而不立。”臧师作为鲁国的大夫,经历了史壮、闵、傩、文四朝,但他是一个关心大鳖的人,并不负责。他知道柳下惠很贤惠,没有给他官职。但是在《嵇康子问孔子》中,孔子正面肯定并引用了臧否的话,回答了季孙胖的问题“强”:“臧文忠,闻秋纹之言,曰:‘君子强则不立,强则不领民。如果他超过了,他将失去公众。如果他是盲人,他将没有亲戚。如果他被惩罚得好,他就会倒霉。如果他被杀得好,他会引起混乱。“因此,圣贤生活在状态中,他们彻夜不眠……”。孔子不同意季孙的强国思想,用臧文忠的话劝诫他。这段话正好印证了《论语·颜渊》第十九章孔子与嵇康子的对话。《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嵇对话的全部六种观点,其中《颜渊》第十九章与上述观点相吻合。

嵇康子问孔子:“杀之无道,则有道。什么事?”孔子对他说:“如果儿子掌权,他怎么能杀人呢?”孩子要乖,人要善良。君子道德风,小人道德草。草地上的风会死去。"

儒家的治理,当然是宽严相济的。孔子杀了邵正茂,后人有很多批评。许观复和钱穆有着辩证的关系。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孔子一贯拒绝滥杀无辜和暴政。孔子坚决批判政治家迷信暴力、“杀戮”和“惩罚”,主张政治家要公正廉洁、勤政爱民、宽厚待人、亲政仁政。这些思想在与费的对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论语》中,嵇康子每六章就问孔子一次,除了第六章“永业”中嵇康子问钟繇、子贡、冉求从政,第十一章“进阶”中嵇康子问心切好学的弟子,其余四章都与“嵇康子问孔子”相对应。比如“季康子问:‘使民尊、忠、劝是什么?“孔子说:‘来庄,必敬之;孝是忠诚;不会教,可以劝。”“这和《嵇康子问孔子》的2-4简是一样的”,“君子高于民...尊重他的美德,为人民服务,人民希望他的方式……”。

最有意思的是,《论语·颜渊》连续三章记载了季康子为孔子问政。除了将第19章的内容与《嵇康子问孔子》中的简9-10的内容进行比较之外,历史阴影还可以在第17章和第18章中找到:“嵇康子为孔子问政。孔子对他说:‘政治家也一样好。‘长得帅谁敢正直?’”“季康子被盗,问孔子。孔子对他说:‘不要儿子,就不偷。”而《嵇康子问孔子》则指出,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是“和平的”、“正义的”、“同事的”和“无私的”:“天妃人是安全的,作恶的人是不打鼓的。所以,圣人大过国家,但有一颗心。“嵇康子《问孔子》与《论语》第十七至十九章、颜渊的亲缘关系也表现在:

下端比较,民劝微,弃恶而不合体,慎以小答大,慎以守之。不要远离,不要感兴趣。不伤恶人,不为善贵,救人亲,罚大罪,罚臧罪,罚小罪。想疯就不要疯,输了就不要危险,……不要相信仇恨,因为国家的善良而快乐。杀大罪,罚大罪,罚小罪。如果你能打硬仗,就不要失去速度!灾难过后,世界更加混乱,国家被摧毁,所有的人都将是邪恶和善良的,圣贤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但是州是平的,人民是温暖的。

在这里,孔子崇尚公平,反对恶、亲、贵,强调做对的人、做国家、做世界,用爱和德治化解矛盾,诱导相亲、恋爱、和谐;还提倡教育感化,德刑结合,不滥杀无辜,不释放罪人,善于辨别和妥善处理违法犯罪现象,做到政治平和,人民和谐。孔子对乱世中如何面对灾难和战争,如何繁荣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如果说《论语》第17-19章和《颜渊》是经书的话,那么嵇康子的《问孔子》可以看作是一部传记,丰富了我们晚年在艾路日渐衰落的世界里对孔子的政治看法。而且越具体越需要考虑德国作为主刑、德国作为辅助刑的问题。或者这就是七十后学派在现实问题面前发展孔子,假装信任孔子的表现。

《论语》的编纂逻辑,如今已难以理解。但根据《颜渊》第十七至十九章,整理者保留了孔子与嵇康子在某一时期的对话。《嵇康子问孔子》疑似由70位学者撰写。正如蒲茂佐先生所说,这篇文章与《孔子家语》中的文章内容相似,内容一致。《孔子家语》中的一些篇章也有自己的渊源,人们怀疑《嵇康子问孔子》的成书早于《家语》。

二、《中公》与《论语》

钟公,冉勇,十大哲学家之一,被列为“德”。《论语》记载了孔子与钟公的对话和钟公的言行。出身低微的钟公,就是所谓的“耕牛之子”。孔子认定这位出身低微、以德著称、“仁者”的弟子大有用武之地,说“和也能使南”。钟公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回到鲁国后,担任季孙思的家主。《永业》中有三章是关于钟公和孔子的。第二章论述钟公的治民之道,严肃、简单易行、不草率。

钟公问桑伯子。孔子说:“但也很简单。”钟公说:“不如敬而远之,朴素一点,才能见人。”生活在简单中太简单了?孔子说:“和字自然。"

《楚竹书》中与钟公有关的内容见于《论语·鲁兹》:

钟公屠戮纪氏,问政。孔子说:“第一,有分工,错就原谅,人才就培养。”他说:“你怎么知道人才并培养他们?”孔子说:“知者施之;你不知道的是,人们放弃了吗?”

前一部分我们讨论了《嵇康子问孔子》,其内容是问政,似乎是《论语·颜渊》第17-19章的传记,具体、微观、多元发挥。这里我们要说的是,《钟宫》只是鲁兹第二章的传记。

《中公》共有二十八枚竹简,其中三枚为完整的,其余为残缺的。关于简牍的组合与编纂,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李雪琴先生主张简4与简26的联系。陈坚先生、黄若儿先生、林志鹏先生重新组合,做了很大的改动。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地以李先生对文本的解读为主,并参考其他家族来讲述。本文首先详细描述了纪屠杀钟公的过程,钟公报告孔子问“政治首先要做什么?”孔子的回答是:“老人和年轻人,第一个师,人才,宽恕和罪恶。”关于“老爱幼”的争论很多,或者他们认为孔子的“老爱幼”思想在《论语》第二章中被省略了,这是孟子“老、老、幼、幼”的前身。这种可能性极高。当然,另一种可能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者和传播者扩展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影响了孟子;另一种可能是本文的作者或参与者是孟子的后学。“先师”,就是让有一定职务的人“有师”、“先工”,服务大众,忠于职守。

这里,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师生讨论政治的三个方面:“先有分工”、“养人才”和“宽严相济”。其中,“你不可能是一个聪明人。”我知道我知道的,但我不知道。“这和鲁兹的第二章是一样的。此外,它强调孝道和“惩罚不慢,道德教育不知疲倦”。本文的后半部分讨论“士君”,强调“忠恕”、“竭慎”。孔子说:“今人君子竭其所能,三害相近。”“和而不同,古代君主之事,以忠而尊之,唯其难也。如果只有以上的人互相忠诚,那么人民就会互相学习,伤害□的人就不是亲人,所以如果你死了,一定不能大意。夫行,循化之学也,生而不能马虎;如果丈夫死了,一天之内他会永远站出来,他学到的一切都会结束。如果他一天站不起来,他学到的一切都是邪恶的。他会粗心吗?”这一理论接近《论语》第二十章中的“季康子之问”。在这里,充分发挥你的忠诚,小心翼翼地说话赴死;说“做”是基于“为自己而学”,这是基于生而为人的原则,所以要谨慎;也谈一谈自立的人;”有一天站得好”,“有一天站得不好”,判断有不同的方式。最后一句文风接近“一日克己”,但“立善”的标准颇有孟子的影子。

3.政治与《论语》

《楚竹书·政治甲与政治乙》出版后,家里被占满了。这里引用的主要是张广玉先生整理的,参考了各个家族。在这篇文章中,“孔子说”是不用的,但“文说”是用的。开头强调“信、义、礼”三德:

文志说:“前朝三代,明王有天下,却不赐,尽其才,民以为正,若为夫,以信守之,以义教之,以礼行之。”

“儿子教四样东西:文学、实践、忠诚和信仰。”“孔子说:‘君子以义为质,以礼为道,以自卑为道,以信为道。“先生们!””“要有道德,要有礼貌,要有羞耻心,要有资格。”“人们不相信,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句话说:‘信近义,言可应。礼貌接近礼貌,远离羞耻。" "

对比两者,否则可以看出“文志曰”,也就是“孔子曰”,不过是几代人之后的谣言,也可以看作是70岁的书生追根溯源或冒充圣人的说法。《楚竹书·政治》第一章在强调了“义”“信”“礼”三大道德目标后,进一步论述了“五德三誓十怨”。

文志说:从政,要宣扬五德,要发三誓,要消除十怨。五德:一是宽,二是敬,三是益,四是仁,五是敬。君子不够宽,容不下百姓;不尊重无非是羞辱;不受益,不能聚人;不近人情,就没有行政;如果不尊重,就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里,“五德”的道德目标是:宽、礼、仁、敬,与《论语》中的记载不同。

秦子问于子贡:“主公作为一州,会闻其政而问之?压制它?”子贡说:“师父温柔善良,谦恭节俭。让他拿着。师父要什么,比别人要什么还多?”

张子文仁在孔子。孔子说:“能做五者,天下仁者。”“不好意思。”他说:“礼、宽、信、敏、利。如果你尊重,你就不会尴尬。如果你很宽,你会得到公众。如果你相信,你就要负责任。敏感就立功。”

孩子指的是孩子的生产。“做一个绅士有四种方式:他在行动上也是尊重的,在事务上也是尊重的。他也造福人民,使人民正义。”

虽然《政论》第二部也有“闻其言:‘悔悟恭敬,教劝导;“温良忠恕仁德”的说法与《学而优则仕》第十章“温良恭俭让”的说法相似,但《政治》第一章的“五德”更接近《阳货》第六章的“敬、宽、信、敏、益”。有三句话:“不宽以待人,不不敬以除辱,不利以聚人”,即“礼不辱,宽以制人”的否定性表述。知府“子指子产”一章中的四道道德令也可以联系起来。

“政”强调“仁”和“敬”,但并不削弱“信”的美德。“在政治上:尊重、预言和信仰。这封信是公众赢得的,但它远非犯罪。”。说明“信”的美德虽未列入“五德”,但仍有其重要地位,是政治家的基本品德。“我”的意思是“挑”,意思是选择好词。

《政治学》A部的“七机”说:“文志说:‘政治上有七机,但监狱兴旺,权力不受人民引导,A输给大众,B输给亲戚,罚民以逃,善C为民以乱。这七个都由政府管理。”“郭出版社,这里只有六台机器,“好C”是第八简的结尾,而第九简是破简,也就是缺六个字。我会把C填为“惩罚不祥易杀”。只有七台机器。根据臧文忠在《嵇康子问孔子》中的一句话:“你强了,就会被甩在后面;如果你强大,你就不会被人民所引导;如果你超过了,你就会失去大众;如果你很穷,你将没有亲戚;如果你是好人,你就会倒霉;如果你是好人,你就会陷入混乱”。这与“七机”相同,类似于《颜渊》第十九章孔子答季康子和《阳货》第六章孔子答张文仁的“宽胜众”,基本上是主张宽严相济,反对暴政。孔子提倡“导人”、“教人”、“化人”、“以德导人,以礼制人”。此外,郭店竹简《敬德敬义》说:“民可导之,不可使之知。人可以引导,但不能强大。杰并不意味着他的人民会混乱,而是人民会混乱。如果你不能接受,你可以在够不到的情况下做到。”这里说,不要强迫老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强加于人,要引导老百姓,尊重民意,化解矛盾。

《政论》第一章记载言行关系:“闻其言:言不可行,君子不言;可行且不可言,但不是君子。敦行孜孜不倦,不厌其烦做好事”的问候。这里的言行统一也来源于孔子。”子贡问君子。孔子说:“先说后做。””“孔子说:‘古人不会说,必羞于俯首称臣。孔子说:“君子慢言快语。””“孔子说:‘君子以言行耻。’在孔子的政治学说中,他反复强调政治家本身的行为是公正的,与他们的言行是一致的,反对漠视言行,主张言传身教重于言传身教。

《政治》A部还有“四错”的说法:“无暴不虐,无贼不贪,无修不武,意思就是会暴力,不教就被虐,有命就永远是贼。”这出自《论语·尧曰》:“张子曰:‘四害是什么?’孔子说:‘杀无所教,谓之虐;不要放弃视其为暴力;订单慢导致小偷;和别人平起平坐,收银员的吝啬叫做有分工。“孔子和儒家反对的四种坏政治:惩而不教叫‘虐’;不训练就赢,不申请就有结果,这叫“暴力”;不分季节,时有变化,坚持成绩,或者一开始懈怠,突然截止就叫“做贼”;侵犯公务谋取私利称为“贪”;或者给人钱小气,这叫“有公司”。

相比较而言,《政治学》A章中的“四不”比《论语》中的“四害”更完整、更有针对性。《尧曰》中记载的孔子与张子关于“五美四恶”的论述,是孔子政治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美国的五种政治是:利益而无代价,工作而无怨恨,欲望而无贪婪,泰语而无傲慢,权力而无激烈。孔子向张子指出了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从人民的利益中受益”,指出:“如果你从人民的利益中受益,你就不会受益吗?选择工作,谁抱怨?要仁而得仁,可有多贪?君子没有很多人,没有小的和大的,没有敢慢下来,但不自大的?这位先生只是看着他的衣服,尊重他的视野,好像他被别人害怕一样。是不是不太厉害但也不太猛?”

《政治学》的A篇和B篇并没有从正面宣传“五美”,而是着眼于预防“四害”,这可能与作者目前的政治有关。《政治》与《论语》的亲缘关系可见一斑。可能是七十年代以后的学者组织开发的儒家著作,也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儒家。

纵观三部楚竹书《季康子问孔子》《钟公》《政论》,可以说《论语》所记载的孔子政治学说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可以说它完全把握了孔子仁学的基本——即“亲民”“爱民”“护民”“惠民”的仁政德治思想。这三部儒家著作的重点是反对好刑好杀,提倡宽严相济,善待人民,强调政治负责人的合法性和自律性。

《楚竹书》涉及孔子弟子众多,李雪琴先生、李陵先生都曾谈过重新研究《七十子》。在我看来,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楚竹书》中的儒家书籍。一般来说,这些儒家书籍可以在《论语》中找到,它们与《礼记》、《说苑》、《家语》等书籍交叉。笔者将《楚竹书》与《论语》在仁政、德政方面做进一步的比较,同时将礼仪与音乐、诗歌与诗歌教学做比较。七十年代以后的学者和战国时期的儒学有很多传承,对孔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具体而略针对这个世界的理论,楚竹书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任何时候空正义的概念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和中国古代的正义理论恰好出现在《论语》和战国儒家书籍中。

附加知识:

1975年出土的秦简中,有大量的秦代法律文书,同时还有一份关于政治哲学的文书——《为官之道》。睡虎地秦简反映了秦朝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法律思想,值得我们关注。其中《为官之道》与《礼记》《大代礼》《说苑》等内容相同。,肯定“仁”“忠”“信”“宽”“利”“敬”“孝”“善”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倡导“亲财”本文主张“除害兴利,爱惜姓氏”“不使民怯”。它有一套教民、治民、移风易俗等管理方法。它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也兼顾了道家、墨家和法国。它既有价值又实用。

据荆州博物馆馆长王鸣钦介绍,1993年江陵王家台出土的秦简中,还有一份《政事常规》的回文本,可以与《为官之道》相互参照。这两篇文章对研究秦朝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圆而健,政以常”是治国理政的民本原则,其中重视“民”与重视“为官之道”是一致的。比如“庹修诚固,人之心则淫,时有生气,人必出走,百事坚,人之心则宁,忧后,政经验”。还有“与民同在”、“民教”和“使民有所盼”等内容。

秦朝的政治思想仍然是各种家族的综合,儒家思想并没有缺席。虽然当时“人”的定义与今天“人”的含义并不一致,但儒家重民思想对当时的政治缓和仍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可以推得更高。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政治》甲、乙篇说,政治家必须以五德清正,以实慎微,消除十大冤屈,即政治家的道德准则。文章说:“不宽大处理,不能容人;如果你不表现出礼貌,你就不能聚集人们;如果你不表现出善意,你什么也做不了。”它不仅继承了孔子,而且可能是《为官之道》和《政事常规》的先行者。

秦朝的政治治民思想需要重新探索。此外,从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牍看,战国中后期大量儒家书籍在楚地流行,直至秦代《为官之道》和《政事常规》在楚地传播,显示了儒家核心价值观和政治理念在当时和当时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思想史工作者的关注。

参考资料和注释:

详情见《李瑟娥·雪琴:汉魏时期简牍《家语》与孔子家学》,八角廊儒家典籍简论,载《简帛佚志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80-397页。

蒲茂左释:纪庚子问孔子,第2-4期,马承元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206页。季度拳击手是吉康子。

季康子问孔子,第4简,第206页。

季康子问孔子,简6和7,第211-212页。

陈坚:《谈简牍的分编分合》,2006年2月19日;李,《读书笔记》,简波。com,2006年2月24日,陈伟,“零知识的尚波五”,剑波。com,2006年2月20日;陈伟:《嵇康子质疑孔子的零知识》,《简与丝网》,2006年3月2日。

季康子问孔子,简9和10,第215-216页。

季康子问孔子,简18,页227。

季康子问孔子,简,第228-235页,第19-23页。“小心用小来回答大,小心用词”,摘自陈坚的《校对》。

这是受到周教授的启发。1999年至2000年,周教授在武汉大学讲学,留下了许多未发表的名篇,其中一篇认为郭店竹简《忠信之道》是《论语》和的“忠信”之传,另一篇认为《贫贱使时》是《论语》和的“在陈绝粮”之传。

关于钟公的详细情况,李瑟娥·钱起:《孔子弟子研究》,齐鲁出版社1987年版,第32-39页。

《李释:中弓》,马承元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61-283页。中间的弓就是中间的弓。

陈坚:《尚波竹书“中弓”新解》,庞朴先生竹简研究网站,2004年4月15日;黄若儿和林志鹏:《简牍第三册弓的探讨》,上海博物馆藏,简帛研究网站,2004年4月18日。

《钟宫》简7,第268页。

《钟宫第十简》,第270页。

《钟宫》简20-25,页277-281。

《张广玉解读:政治甲与政治乙》,马承元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238页。2003年1月至2月,竹丝研究网站发表了、周、陈伟、王中江、朱、何林翼、、刘等的论文。刘奕群博士,谢谢你帮我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

《政治》第一部分,简1-2,第215-216页。原解释为“莫闲,而□取之”,始于陈威,止于周。

《誓言》中,、陈威、王中江、朱把定为“制度”,把、杨朝明定为“谨慎”。

《政治》第一部分,简5-7,第219-221页。

《政治》乙部,第4期简,第236页。《忏悔》,出自陈威和王中江。

《政治》,第一部分,10简,第223页。

《政治》第一部分,简8-9,第222-223页。“兴”,周的“营”,指的是去私塾的意思。一、周写《匡》。b、原文释义为“尧”,周为“梗”,徐再国为“妨”,为“猛”,山、李光基为“逼”。丙辰威为“刑”。我的拙见是,结合嵇康子《问孔子》中引用的臧文忠的话来解读这些话更合适。c应该是“刑罚不祥而易杀”。

李玲:《郭店楚简学派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页。

《政治》,第一部分,简,第224-225页。

《政治》甲部,简十五、简五,第219、228页。第15个简之后是第5个简。本汇编及其中所有文字的鉴定均来自、陈威、周、刘。

请参考我的书《儒家公平正义论》,光明日报,2006年2月28日;《孟子与儒家正义论》,第三辑,庞朴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组编著,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再版,第167-176页。

王鸣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观》,载艾兰、邢文主编《新竹简帛书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39-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