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委 中央深改委最新通过的这个《意见》 为什么意义重大

栏目:历史 2021-10-09 02:34:03
分享到: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本次会议首次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这一命题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了系统表述,意义重大。生态产品作为大自然的馈赠,其价值转化机制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如果说农产品及其价值实现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基石,而工业产品及其价值实现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石,那么在未来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文明社会中,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无疑将是生态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发展阶段,工业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相关实践主要基于现有资源禀赋,区域差异和资源禀赋导致其非均衡特征。比如有的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部分地区全面整治环境污染,通过景观提升和土地开发提升价值。但更多地区没有资源和条件,需要借助国家战略和统筹规划,从更高、更广的领域提升和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

如何建立可操作、均衡的机制,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挑战和课题。建立和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把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经济属性。

首先,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基于生态需求的升级。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比如解决雾霾、黑臭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就是满足人们对清洁空气体和清洁水质的基本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产品的质量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需求要么是通过自我挖掘产生的,要么是通过与其他要素的有效整合产生的。生态产品的价值既包括实物产品的价值,也包括附属于实物产品的生态服务的价值。只有科学地评价和理解生态价值的实现形式,并将其与人们的生态需求有效地联系起来,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比如浙江余姚梁弄镇,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重新整合更新当地村民习惯的自然生态环境,将绿色生态、红色资源、富民产业有机结合,激发新的旅游需求,进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释放自然生态的潜在价值。

二是生态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影响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据人们生态要求的周期性变化而逐步实现的。反污染斗争开展以来,各地采取了制度法规、工程措施、监督整改、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然而,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仅包括环境质量的提高,还包括生活和工作中的舒适性要求。要满足这种更高层次的生态要求,必须超越自然要素的基本功能,充分发挥其审美功能,挖掘、转化和释放生态产品的价值。如江苏徐州的磐安湖,对原采煤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将千疮百孔的塌陷区建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本案是根据资源利用的不同阶段,分阶段实现生态资源的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三是把握生态的时间空属性,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

跨界流域水环境治理通常采用“生态补偿”机制,这是一种空层面的价值转换。例如,在土壤环境治理中,许多工业用地或矿山开发用地需要重新绿化。因为历史久远,很多责任主体都无法追溯。因此,废弃土地以符合人体健康标准的“土地整治+房地产开发”的形式进行恢复,然后重新储存并转入土地市场。这是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及时挖掘和转化空,既调动了各方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遵循了生态产品自身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如江西赣州统筹推进山水林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将剩余污染土地恢复为工业园区,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光伏电站,逐步引入油茶种植、体育健身等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和税收,实现“变废为园、变废为电”。

第四,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要把握人的需求弹性。

一些生态产品,如农林产品、稀有资源产品等,主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场议价价格空和价格弹性。对于这类生态产品,基本上可以实行放开价格的策略,采取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但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生态产品关系民生,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较大,应归为“必需品”。对于这种生态产品,价值可以在政府引导价格的基础上实现。这不仅保证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也有助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比如福建省南平市成立了“森林生态银行”,将零散的森林资源进行收集、存储、整合,对需求弹性不太敏感的资源进行打包,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经营者进行管理,发挥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第五,寻求生态产品价值各环节的稳定均衡。

如果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全过程,从生态要素到产品再到价值,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价值,相互之间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比如在生态层面,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科学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在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各种“生态产品”的过程中,生产的成本和效益要在边际上平衡;在“价值”层面,生态产品的收益“价值”必须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平衡,否则可能造成“失衡”,容易引发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矛盾和问题;在“价值实现”环节,也隐含着对成本收益关系的考虑。要真正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就要实现上述环节的稳态均衡,这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典型做法是浙江丽水的“两山银行”和“生态信用评价”。2019年11月,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无锡乡以水源地环境保护为切入点,发布生态信用正负面清单,将垃圾分类、五水治理、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内容纳入个人生态信用指标评价,并逐一量化打分。这种做法将生态资源保护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将生态治理的成本与民生治理的产出相比较,在动态平衡中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形成基于环境容量和资源条件的消费约束机制。

由于自然资源没有明确的价格标志,人类的消费和对生态产品的偏好总是在变化。然而,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的消费并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形成消费约束机制,在环境容量和资源条件的框架内寻找环境效用的无差别曲线和预算控制线,发挥消费引导作用,确保生态资源利用处于良性循环。目前很多地区“自然资源核算”的目的是摸清资源底数,有效控制当地资源环境的利用强度,用法治和经济手段遏制超出资源循环条件的生态资源消耗。

建立和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促进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要求。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律在生态产品中的具体体现,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文明全生命周期建设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请注明“上官新闻”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