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02年以来经历了5个周期,收益率波动幅度逐渐收窄。
●影响我国国债收益率变化的宏观因素主要是2013年之前的通胀,2013年之后主要是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具有很强的自相关性,自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国债收益率的变化。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2010年以来中国债券收益率与美国债券收益率的相关性逐渐增强。
本文来源于公共债务评估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所供职单位无关。
国债收益率作为一国无风险利率的代表,是金融市场的定价基准。以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为例,分析了2002年以来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的周期性特征、波动性特征以及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
第二阶段:2013年以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主要受实体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2013年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的相关性下降,与实际GDP的相关性上升,第四、五周期分别达到0.6和0.52。这主要与2013年后经济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聚焦金融市场风险有关。此外,通胀保持低位,债券市场对实际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变化更加敏感。
自回归模型对国债收益率影响
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我们将10年期中期债券的收益率转化为日、周度、月、季、年、5日移动平均线、20日移动平均线、60日移动平均线和250日移动平均线序列,并对每个序列建立ARMA模型。建模结果如下:
首先,日、周、月、季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存在很强的自相关性。模型表明,日、周、月、季序列的一阶差分为AR模型。以日序列为例,如果当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bp,则次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上涨2.5bp,此外,年序列一阶差分后不存在显著自相关。移动平均序列包含滞后期的历史数据,不适用于ARMA模型。
其次,自回归模型可以预测国债收益率的变化。以预测效果较好的月度模型为例,月度国债收益率变化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差值为15.17bp,变化方向预测准确率为61.36%,预测准确率较高。
2010年后中国国债收益率
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相关性逐渐增强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2010年至2016年,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关性由2010年前的0.11上升至0.30。2016年以来,债券市场开放进程加快,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相关性进一步提升至0.75。
注意:
1.2009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的政策思路均提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2012年第三季度,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把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2012年第四季度,
2.2012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的政策思路中提到了“稳增长”和“防风险”。
3.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银行等三类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开始。
4.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工作的公告》和《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备案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