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改变——人与自然的握手
互利主义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和平
史/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来寻求共生发展。
关键词:人与自然、可持续、共生、设计理想与态度
1导言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相处的历史。人类在今天经历了对自然的崇拜、敬畏、适应和改造,以及尊重自然的过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组织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粮食和发展等全球挑战。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快速提升,也以加速的强度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课题。今天,我们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寻求共生发展。在风景园林师的设计实践中,不可避免地要对自然场地、植被、水土资源进行扰动和改变。然而,采取环境友好的态度,用最少的干扰和最生态的方法,我们可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相互改变。与自然握手是我的设计理想和态度。在设计实践中,我们以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完成每一个项目,无论是2019年北京沿桂水河世界园艺博览会,还是新城区青岛德中心的环境景观设计,以及延庆冬奥会的环境设计和生态修复。
世界园艺展区鸟瞰图
两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入精神体验——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公园公共绿化景观项目景观设计
2.1设计的五条路径:
保存场馆记忆、实施海绵战略、建立互动体验、协调整体空、赞美自然之美,是为我们设计的五条路径。
让候鸟归巢,让树木守护沃土。作为一个旅行者,我曾数次沿着妫水河两岸走进这片土地,徜徉在这片山水、田园、野趣之中。但是,作为设计师,侦察的角度完全不同。遥望远山,近水青田,我们的到来将改变这个地方,袁野也将一度成为花卉展园。我们的到来搅乱了这片土地,但尊重场地、遵循原始地貌、保留场地记忆,已经成为一个设计师对这片土地情谊的体现。我们对原址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农田肌理、灌溉沟渠、柳树和刺槐林,尽可能保留原址的绿色和田野记忆,让鸟类仍能在林中找到巢穴,在世博会的环境中保留农耕的历史痕迹,让游客领略昔日的乡村,让这片土地在今天与过去的历史一起重生,永无止境地走向明天。我们遵守公园整体海绵设计策略,充分考虑场地原有地貌,进行合理的竖向设计,顺应地形,过滤地表径流,将雨水汇集至低地,形成湿地花园。设计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植入互动体验,将植物生长因子、土壤、温度、水分、微风、阳光等融入园区,以互动体验设施为媒介,提升人与自然的感知。在国际展园,我们种下“种子的故事”,与之匹配生长因子,将场地的互动体验场所与种子的足迹串联起来,统筹规划,关注空之间的体验。我们将“心花意飞舞的蝴蝶”主题融入到国际园艺轴的设计中,从2号门入口延伸至国际园艺轴,降落在百花争艳、蝴蝶翩翩起舞的剧场,用我们诗意的情怀讲述植物与昆虫共生的故事,歌颂生命与自然。
雨水湿地
2.2彼此的风景
中国馆是崔凯院士设计的重要场馆。我们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延伸了“人与自然和谐、山水和谐”的理念。造园源于农耕,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让我们中华民族有了自己的自然观,天道不变,生生不息。设计中运用第二自然梯田、四水归堂、二十四节气等元素,表达融于山水的建筑,与建筑同生的风景,乡村景观的理想。
2.3蝶舞的风景
剧院是世博会的开幕式场地,由王恒设计。在它的环境景观设计中,我们回应了盛开的蝴蝶和舞蹈的趣味,表达了与自然和建筑交融的设计理念,用绿色的斜坡和舒展的景观元素展现了一幅绿色生活的画面,呼应了飞翔的翼展的建筑形态。
2.4农村四阶段
生活体验馆由郑世伟设计。在它的环境景观设计中,我们以春天的田野、芒果的种子、漫长的夏天和秋天的果实作为设计元素,体现了第二自然的田园意境,这种田园意境源于并属于乡村。贯穿遗址的乡土柳树构成了遗址的记忆,向大地的绿色致敬。
中国馆露台
小猪滚滚剧院
生活体验馆夜景
生活体验馆柳树预订
3.成长中的城市与自然的融合——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对自然环境的切割,城市的成长在不断的冲突中演变。在与欧博迈耶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景观设计方案中,我们探索了回归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出了环境友好的一体化设计。德国企业中心东侧面向河洛布水库生态保护区,南北西侧紧邻中德生态园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库集水区急剧下降,使其水位下降。为了给水库补水,生态公园的市政雨水、公园的地表雨水、建筑物的屋面雨水都排入库区,因此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利用和净化是必然的。由于本项目位置特殊,与城市空重叠,生态现状和功能要求,建立综合生态枢纽成为我们的设计目标。同时,我们将该项目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规划“建筑室外环境改善技术集成示范与评估”的示范项目。户外环境改善策略的研究及其成套技术的应用示范,对于促进环境的自循环和自然生境的自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展览园的水因素
随着城市建设对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引起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和受纳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降雨冲刷城市地表沉积物,洗脱空气中的污染物,已成为城市水污染物的主要因素。目前,城市径流一般靠重力流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一般认为第一场雨污染负荷高,其COD、氨氮等浓度与城市生活污水相当。水体绿地护坡系统是德国企业中心景观工程中室外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绿护坡系统除了具有净化空气体、消除噪音、提供观赏娱乐服务等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水生态服务功能,即通过减少地表径流、吸收径流中的污染物来调节水体、净化水质。
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
企业中心建筑组团布置,与园区生态廊道相对应。建筑形状是多边形的。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我们根据其场地特点,考虑东侧的生态要求,设计了适合湿生和半湿生生长的滨水生态净水植被群落区,近岸混有草花,近水有挺水植物。在建筑群内进行区域环境模拟和现场监测。在风环境和光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岛的气候特点,为区域小气候的形成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通过不同的植物群落、生态停车场和雨水花园来改善区域环境。对建筑体进行屋顶生态带和新增垂直绿化,改善建筑内部环境,利用种植槽过滤提高屋顶雨水质量,解决建筑体的环境改善。建立多元化的绿地布局,合理延伸城市广场,建立从城市空到第二自然区的过渡。探索城市增长与自然的融合是我们在此类项目中关注的方向,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地面回收系统的设计
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
四人与自然握手——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生态修复方案
2022年冬奥会景观生态修复规划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设计团队组成..在延庆赛区核心区规划设计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指导精神,体现中国元素和地方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规划理念和建筑元素,使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呈现一个面向世界、延续和保持延庆独特历史文化生态环境资源的中国特色现代山林场馆群,既保证了精彩奥运的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山林环境的干扰,使建筑、景观、自然融为一体,将中国山水文化与冬奥文化相结合,构建一个隐藏在自然山林中的冬奥区。
在保护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优化恢复生态,与自然山林融合;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保证景观的美观;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结合中国特色,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基础条件,提出了保护、优化和恢复近自然森林和草甸的技术策略。
由于比赛区域分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立地条件,提出了森林和草甸保护、优化和恢复的技术设计。优化赛区森林生态系统,治理雪道、雪坡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生物入侵,建立动物通道,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赛区景观,服务绿色奥运。
项目初期利用表土,保护利用原有生态资源,有条件近地移植的树木近地保护性移植。根据原生林现状、不同海拔和坡向,选择适宜的乡土植物群落物种,采用自由基质种植,利用乡土植物构建近自然生态系统,形成序贯演替和异龄演替,修复破碎生境。根据比赛区域内不同区域的功能,采取差异化措施。在场馆和冬奥村人口密集区域,采用引道设计,对雪道、技术道路、索道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场地内尽可能保留原生树木,控制采伐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生态影响。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技术,形成自然演替基础。
还记得第一次实地探索的山林风光,溪水潺潺。希望我们的到来能让四季依旧独特,让我们的痕迹生长在山林里,与这里的山林和谐相处。
冬奥区整体生态修复内容
5结论
在与自然共存的前提下,我们对与自然共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将是一种持续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认知的进步,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与自然的关系也在动态变化。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标。目前,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空的扩大,使得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入侵成为必然。然而,我们应该以环境友好的态度和生态战略建立可持续的关系。根据不同的规模和基础属性,我们需要不同的生态策略和手段,它们的生态目标也不同。在大尺度的自然背景下,我们应该以最小的扰动走进自然,采用近自然的生态技术,实现与自然的共生。在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和城市边缘地区,从规划设计之间的生态考量空到详细设计中植被配置、雨污收集利用、区域微环境生态技术改善措施的应用,都是我们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努力。人与自然的共存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
作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文发表在201908年一期的《世界建筑》上。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