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古体诗 古体诗词在当代:如何写出古意和新意

栏目:历史 2021-10-07 02:13:56
分享到:

古诗词和现代诗词的创作能否兼容并蓄,如何才能写出新意...近日,在《诗刊》中国诗歌网主办的诗人张可新书《小月集》首发仪式暨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代诗人可以在融合古今、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写出具有当代风格的优秀古诗。张可既写古诗,也写现代诗,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作家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

如何在传统诗歌的创作与当代经验,乃至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宏大主题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和命名,这可能需要深入探讨。《诗刊》副总编辑霍说,现代诗人徐志摩在写《别康桥》之前,也写过不少古诗,直到《别康桥》才找到了准确的说话方式。诗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需要用多种方式来表达。例如,在张可的《词与诗》中,现代诗被视为一个破碎的玻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现代的情感。

《诗刊》副主编王冰谈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认为文化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真正的创新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只有抓住时代的核心体系、整体结构和思维方式,才能写作,而不仅仅是几句新鲜的话。读的诗不像读现代诗人的作品,而是有唐诗宋词的感觉。他的诗有传统文化的背景。当代诗人的诗歌要写有限与无限、不朽与速衰等古意,在几千年的文化中进行生命与时间的思考,体现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熟悉。

《小月集》是张克创作的一部古代词集,收录了诗人多年创作的200多首古代词。这些词是严格按照古典警句和韵文来填充的,可以自由控制各种警句和节奏。词意丰富,情感丰富,朴实真挚,阴郁,既有哲学思考的深度,又以敏捷之美捕捉情感和情绪。无论是咏物还是自省,都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性的敬畏和情感,其中的大处和小处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词学功底和修养。张可说:“古人留给中国人最美好的遗产就是诗歌,每一个字每一个字都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灿烂之美。诗歌所能表达的,在其他领域是不可替代的。我把写诗作为人生的目的,作为进入自己生活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用诗意思维融合古今

“文字的形式其实教会了我对形式的尊重。它有规则,但它像唐朝的法律。它讲究五七个字的工整格式,但又有所不同。”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王对其写作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说:“我读书的时候,对读书有点挑剔,这种挑剔让我读了一些关于的好东西。张可词是一个婉约派,与姜夔、吴文英关系密切。他非常善于发现和创新。他有首字写武则天。大多数人写武则天比较霸气,他把武则天当成小女人来写。这种写法让人耳目一新。”

现代人写古诗,古今中外融汇贯通,难度很大。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樊华说:“诗人写历史和人生的诗,会充满感染力。”中国诗歌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执行理事朱妍指出,《小月集》整体风格悲凉优美,以赤子之心抒写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寄托,哀而不伤,悲而不悲。它的特点主要有四个字:一是真、真、真、真;二是新,表现在新颖的笔法和清新的感觉;第三是自然,在自然中寻找自我;四是深层,包含生命意识、理性之光和人性之光。

新诗和旧诗需要互相学习

"创造性的诗意思维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在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LAM Raymond看来,得益于学习新诗的影响,诗人在选词造句、构思构思时会给人特别的惊喜,将新诗的诸多创作元素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中,产生“雄浑”空和“飞仙”的印象,尤其是跳跃的诗意思维。

新诗和旧诗需要取长补短。新诗有些东西要向古典诗歌学习,也有旧诗要向现代社会和时代开放的问题。旧诗真的有很多值得新诗思考的地方。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世强指出:“写古义不难,写新义难。”《小月集》满足了我对古诗的许多期待。张可的作品既古老又创新,语言特别有趣。比如《柘古田平遥怀古》最后两句,“沈阳曾照衣袖,残月疑她”。最后一个字‘她’很精彩。它是现代汉语的创造。写得大胆,回味无穷。”

北航副教授韩空肯定了诗歌新颖独特的视角。他发展了旧体诗的主题:一是外来主题,二是空主题,三是信息主题。张可写了古人写不出来的云海和日全食,去了古人去不了的国外。诗歌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平台,文化对科技也有不利影响。当代人写的这些诗,可能是后人的科学发现。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曹玉祥指出:“张可的作品题材丰富,情感浩瀚,诗与词、铁板与青铜琵琶,还有一点风与残月,用两对笔墨写下了百感交集。《小月集》中的很多作品唤醒了我们尘封已久的记忆,那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出了意义,这意味着荡漾在读者心中,他的很多诗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