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我军作战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军事名词——骑行拔点。
为了澄清这个新的军事术语,我们必须从中越边境开始。自宋初以来,中越边境大体形成,但很多地区往往有小的变化。清末中法战争后,法国取代中国成为越南的主权国家,双方签订了《清朝边界条约》,确定了不明确但基本得到承认的边界线。在山地丛林地带,这条边界线一定是由一些明显的山地制高点串联而成的,而这些点就像骑在双方的边界线上,所以被称为“骑点”。
尹哲山主要位置示意图
根据国际惯例,任何一方都不应在边境骑行点驻军或建立军事设施。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我军主动撤到边境,向全世界宣布不要对方一寸土地,同时也告诉越南:“我边防部队撤离后,决不能在中国边境进行任何武装挑衅或侵略活动。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中方保留继续自卫反击的权利。”
而越南则不甘心1979年战争的失败,利用我军撤离后的空缺口,率先占领了一些具有战略价值的制高点,甚至扬言要“摧毁对方100公里内的侵略据点”,发动反击战。因此,越军侵入法卡山、口林山、罗家坪山、老山、柘阴山等骑点,控制相当一段地方的边境纵深,并在边境全线修筑工事,埋设地雷,依托这些点向我军射击,威胁我深边境地区的安全。
面对越方的无知,我军针锋相对,采取坚决的军事行动,将越军占领的这些骑点连根拔起。严格来说,这个军事术语应该叫“拉骑线”,后来统称为“拉战斗点”。
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两山之战”,即崂山与柘阴山之战。在“两山”战役中,陆军第14军大获全胜击败崂山,而第11军则以小代价大获全胜击败阴山。击败阴山的军队是陆军第31师,统帅是虎将廖锡龙。银山一战后,廖锡龙一举成名,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至于阴山之战,廖锡龙确实出手不凡,享有军迷的好名声。但本书作者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柘阴山,1984,血色荣耀》的博文,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说关于柘阴山之战最广为流传的传言是廖锡龙会打仗,中国军队彻底打赢了柘阴山之战,这就在于天才战术家廖锡龙的分析、预判和郭毅。博文作者在仔细、客观地查询、对比、分析了诸多材料后,发现另一个重要人物,第11军阴山战斗指导组组长、副司令何其宗自然浮出水面。
31师师长廖锡龙测量员阴山地形
这篇博文还说,虽然第11军不是中国军队的主力,但在这支军队的第31师,正是因为有这两位杰出的战术家,第31师的战斗力才强大空。由何其宗的陆军前线、原阴山战役综合指挥员,以及廖锡龙担任原敌第31师地面攻击部队司令员,战役的成功结果无疑证明了昆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张铚秀的远见卓识。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虽然这篇文章在军事方面不够准确,但这种观点是相对客观的。特别幸运的是,我拿到了何其宗本人在柘阴山战役中写的日记,还有何其宗在柘阴山战役中的纪实作品,以及在柘阴山战役中始终跟随何其宗的十一军训练处工作人员杨占祥写的《两山战役笔记》。经过仔细研究,大量事实证明,何其宗作为柘阴山指导组的组长,是柘阴山战役背后的英雄。
在中越边境的骑马点,原本没有地名阴山,只有一座海拔1250米的山峰。在我军的军事文献中,称其为越南军队前方1250高地上的杨湾骑点。后来为了叙述方便,根据1250高地山脚下一个叫“尹哲山”的地名,就叫“尹哲山”。
尹哲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杨湾乡中方九号界碑区。属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溶洞多,1.5米以上灌丛、茅草茂密,道路少,沟深,山体陡峭,易守难攻。这个地区温差变化很大,大部分时间都被浓雾覆盖,所以能见度很差,雨天能见度只有几十米。越军占领的要点不仅可以俯瞰洋湾乡政府的位置和纵深区域,还可以覆盖越南境内的江南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我国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决定再次对越发动大规模战争,这是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考虑。这不仅是对越南挑衅的持续惩罚,也是柬埔寨和泰国反越斗争的战略合作,同时也是对苏联国际地位的制约。剑指南疆,实际上推动了冷战的大趋势。“两山”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战役,更是一场政治战役。
事实上,早在1981年,兄弟俩撤出法卡山、口林山时,陆军第11军就按照昆明军区的指示,开始准备在他面前的1250高地撤出杨万的骑行。
何其宗担任第31师师长时,从师长乔明来手中接过准备拉出阴山骑点的任务,并带领师本部相关战斗人员到杨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侦察分析敌情,初步研究作战方案,要求部队进行针对性训练。被任命为第11军副司令员后,由于负责战斗训练的分工,他从执行者变成了指导员。
第11军的领导人阴山撤出了一些行动
根据昆明军区的指示,为指导31师完成阴山拔点作战任务,第11军党委决定成立阴山拔点作战指导小组,由副司令何其宗担任指导小组组长。指导组的基本任务是:在军党委领导下,及时传达上级指示,贯彻落实指挥部和军区指示,研究组织实施撤防行动,协助31师起草各项作战计划,指导31师作战训练。战斗时,亲自指挥。
从指挥员到指导员,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虽然有一个字的区别。指挥官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做出最终决定,他有最终决定权!而且指导员只能对下级指挥员提出指导性意见,没有大的原则性问题,不能强行指示或否定下级的决定和意见。总之不算!特别是当时31师的老师是廖锡龙。在别人眼里,他们两个有着“一山两虎”的微妙关系。
就连培训部主任郭伟涛和杨占祥的工作人员都觉得何其宗这个角色有些尴尬,私下说:“看来副司令压力很大啊!”
“是啊,没有他打胜仗,打不好仗,他有责任,这事情难啊!”
此时的何其宗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陆军司令。作为一个有大局观的战斗级领导者,他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给军事作战指导组定的原则是:抓大放小,抓前面放,多点少点。具体来说,就是要抓住大的原则性问题,大胆下放一些具体问题;战前准备要认真掌握,战斗开始后让部队打;应该多一些指导性建议,少一些指导性意见。一切从大局考虑,31师能打好这场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