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是杨之华在上海大学的老师。两人都是第二次结婚,刊登在《上海民国日报》上的结婚启事更是轰动一时,引起了民众的热议。
瞿秋白与杨之华
1924年11月27日、28日和29日,《民国日报》陆续刊登了三则启事,内容是:
“杨之华申剑龙的通知: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关系。”
“瞿秋白在杨之华的通知: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结合了恋爱关系。”
“沈瞿秋白的通知: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结合了朋友关系。”
申是的前夫,也是瞿秋白的独生女瞿的生父。
这段婚姻是民国时期最传奇的师生恋。
1生活孤独的瞿秋白,在新婚时饱受丧妻之痛
瞿秋白,常州人,宜兴名门望族。他的父亲瞿士伟擅长绘画和击剑,对天下大事漠不关心,导致家道败落,靠典当为生。
16岁那年,屈家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彻底破产了。长子瞿秋白被迫辍学。在债主的压力下,母亲吞下了火柴头和烧酒,一家人四处投靠亲戚朋友。瞿秋白开始以当小学老师为生。漂泊到北京后,因为吃不起饭,放弃了申请北京大学,选择了俄罗斯专业博物馆。因此,他接触了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领袖和先进思想。
瞿秋白
1920年,21岁的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政报》聘为特约记者,到莫斯科采访,与列宁见面谈话,撰写第一手新闻发回国内,并向中国介绍《国际歌》的翻译。“Intnasion Nair”是他的专译,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年进入苏联东方大学中文班,担任翻译和助教,教授俄语和唯物辩证法,学员有、任等。
回国后,瞿秋白先后在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任教。从那以后,他在世界各地接受教育,他们都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
在上海时,他遇到了进步的年轻女性丁玲和王建宏,并把她们介绍给了上海大学。
丁玲在左边,王建宏在右边
王建宏的名字来自龚自珍的诗《美人如虹》。她在文学上有杰出的口才和造诣。她是妇女运动的先驱。她默默仰慕老师瞿秋白,默默为他写情诗:
“他,从切达俄罗斯乡回来,
有一种自然清爽的气质。
伟大的天才被带回外国艺术宝库。
谁不佩服和尊重他的学识、气度和形象?
但是,
只能在心底偷偷收藏!"
没想到,手稿被同处一室的丁玲发现,交给了瞿秋白的书桌,两人从此交换了意见。瞿秋白为王建宏写了许多情诗。1923年冬天,瞿秋白嫁给了志同道合的王建宏,但就在婚礼结束后,王建宏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杨之华是瞿秋白和王建宏的好朋友,也是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的学生,经瞿秋白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之华曾在《忆秋白》中回忆:“夫妻俩说感情很好。王建宏病重时,希望秋白在她身边,不要离开她。秋白也愿意照顾她。一到家,我就坐在她床边陪她。”
结婚七个月后,王建宏死于重病。
临终前,王建宏留给瞿秋白一封遗书:
”秋白:
我生活在你的爱抚中,虽然只有半年,我已经感到极度满足。半年只是生命洪流中的一个涟漪,却是一朵无比绚丽的浪花。疾病可能夺走我的生命,但它不能带走我对你的爱。南京莫愁湖月夜真的很怀旧。你把爱情的诗刻在美丽的雨花石上,让我永远珍藏。那时候你教我背诵普希金的诗,现在我又想起了那首优美真挚的诗。让我摘下来,永远告诉你!我爱你如此温柔和专一。我一点也不想让你难过。愿上帝给你另一个人,就像我爱你一样。"
瞿秋白也把王建宏埋在心里多年。1935年,瞿秋白去世前,他在牢房里写了七首诗,其中一首是《梦回》,怀念王建宏:
“山城细雨,春寒料峭,清冷寂寥。
一切都孤独之后,你离开也斯绕过云山。"
丧妻之痛让敏感多情的瞿秋白无法从深深的悲痛中自拔。出于同情,杨之华多次来看望他。不久,瞿秋白对杨之华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但在此之前,瞿秋白和杨之华并不相爱。
对此,丁玲曾在《我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一文中证实:“秋白在杨之华同志去世后爱上了她,这是无可非议的。”
杨之华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但她和丈夫完全分开了。
就读于上海大学的杨之华不仅是一位已婚女性,也是一位母亲。
1921年,在家乡浙江萧山娶了年轻时结过婚的沈。与杨家相比,沈家是一个大家庭。
沈的父亲沈是国联的元老。他曾组织“民国学生团”参加推翻满清王朝的上海光复起义。后来和陈独秀一起,在上海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家乡萧山发起农民运动,开办女子学校。
杨之华走上了妇女解放的道路,这与这样的公公不无关系。杨之华毕业于浙江女教师,在公公开办的女子学校任教,参加过农民运动,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杨之华
1921年底,她生下了女儿杜毅。1923年,她随沈赴上海求学。然而,与致力于追求进步的不同,家境富裕的沈一到上海就开始花钱,外面还有其他女人。杨之华写信给他,但没有回信。
1924年,瞿秋白向杨之华求婚,并劝她婚姻“可以选择”。
杨之华退缩了。毕竟,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离婚再婚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她害怕逃到她的家乡萧山。
瞿秋白郁闷地去找杨之华的养父邵力子,请求他帮忙。邵力子给了他一个主意,说:“你可以争取。”
于是,瞿秋白追到了杨之华的家里。
3瞿秋白上门求婚,三夜的谈话解除了杨之华的婚姻
虽然我们知道和沈的关系不好,但是杨的父母和沈的父母都不希望他们离婚。相反,他们是杨之华的兄妹,他们非常欢迎瞿秋白的到来,并努力支持他们成为终身伴侣。
找不到沈的下落,所以不能摊牌。
而的哥哥和沈是的同学,所以他以自己的名义说自己很着急,在萧山找到了还在上海的沈,然后把瞿秋白介绍给了沈。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沈见到瞿秋白时,他主动伸出手,热情地说:“久仰大名。”
瞿秋白在上海乃至全国真的很有名。他对苏联的访问和两次会见列宁后写的文章引起了轰动。他在上海大学讲课时,听课的学生都挤在教室内外。
瞿秋白有很好的国学基础,是当时俄国的国家领导人。他不仅将苏联革命火种带回中国,还翻译了大量俄罗斯文学作品,尤其是普希金的诗歌。
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瞿秋白这个名字代表了一种革命启蒙。
当晚,瞿秋白与沈、、长谈,直到东方发白。他们谈论婚姻、社会和理想。一夜之后,沈已经为瞿秋白的才华、胸怀和谈吐所倾倒。
杨之华的姐姐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三个人被锁在房间里,聊了一夜。当我离开时,我看到他们平静而从容地说话。我猜姐姐已经和沈离婚,和邱白结婚达成协议了。”
杨家聊了一夜之后,沈还是意犹未尽。第二天,他邀请瞿秋白去沈阳,又聊了一夜,一直聊到天亮,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有多累。
作为贡品,瞿秋白把沈和带到了他在常州的家。
屈家破人亡多年,空无人问津。连桌椅都被一/三个人坐在瞿家的破棉絮里,又亮了起来。
三个年轻人在精神上达成了极大的默契和理解。沈很佩服瞿秋白的谈吐和学识,不仅答应退出,还真心祝福瞿秋白和的结合。甚至,不愿前往的沈,要求与瞿秋白正式建立朋友关系。
不是离婚,是三个人的重聚。
脸色苍白虚弱的瞿秋白,的确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他才华横溢,博学多才,有耐心。他不仅是申,也是鲁迅,一代以自己为荣的文学大师。他还亲自誊写了“人生有知己足矣,应同心看待”的条幅,送给了瞿秋白。瞿秋白和杨之华去鲁迅家的时候,鲁迅夫妇在家铺地板,给他们铺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鲁迅全集》中有很多散文,其实都是瞿秋白的作品。
由于当时海滩上的白色恐怖,报纸不敢刊登瞿秋白被囚禁的文章。到处营救瞿秋白的鲁迅,以犀利的观点发表这些杂文,并以自己的名义直接直指反动政府,不顾个人安危,将其收入文集,以示对瞿秋白的精神支持。
瞿秋白的文笔不逊于鲁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五百万字。
瞿秋白干净的脸下,藏着诗人的浪漫和激情。
4夫妻一起去莫斯科,浪漫的情书见证爱情
尽管得到了沈的谅解,但杨家的父母并没有参加和瞿秋白的婚礼,沈的父亲沈更是恼火。他把的女儿沈留在沈阳,不允许母女见面,并告诉,她的母亲已经死了。
这让杨之华很难过。
1928年,瞿秋白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并作为代表留在莫斯科。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设法将沈带到莫斯科共同生活。
瞿秋白与杨之华
在等待杨之华母女到来的同时,瞿秋白给杨之华写了很多情书,都很热情。
1929年3月15日,瞿秋白在杨之华发表讲话;
“亲爱的爱人:
任静昨天走了,给你带来了一封信。接下来的半天我在睡梦中醒来,胸前挂着你的信。我多幸福啊!但是这封信好像少了一页。
好爱,你怎么这么瘦?为什么说死就死,说活就这么可悲?善良和爱。我哥哥抱着你,把你放在我温暖的怀里。乖一点!这可不好。当我读到你的话时,我几乎没有流泪。你的健康会变得更好。
我告诉过你不要学习太努力。阅读不容易阅读和理解。一开始,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经常忘记我读过和写过的东西。只要不勉强自己,算了,读不读,只要经常有兴趣读,自然会熟练,事后应用。
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决心睡一两天,放松一两天,在花园里放松一下。睡够了我感觉好多了。
好好爱!好爱,我吻你,吻你...吻你的一切。
亲爱的爱人,你要准备好自己的才能,在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竭尽全力,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好的爱情,亲爱的爱情,我们的生活是融为一体的,我们的工作也要融为一体。
吻你,吻你一万次。"
这些看似恶心的情书,透露着激情四射的浪漫情怀。作为启蒙者,大多数革命者都是极端浪漫主义作家,就像拜伦和埃内斯托·格瓦拉一样。
瞿秋白视沈为己出。为了不让女儿觉得自己被冷落,瞿秋白和决定不要孩子,并给女儿取名为瞿。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
瞿秋白与远在中国的沈也有书信往来。1929年3月,他寄出了一封附有杜毅照片的信。在照片的背面,瞿秋白写道:
“狄龙,这是杜毅的近照。爸爸看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从她母亲那里。”1923年6月6日。
回国后,瞿秋白奉白色恐怖之命,肩负起用一个软弱书生的肩膀指挥全党的重任,发出武装革命的怒吼,直至被捕入狱。
1935年6月18日,拒绝蒋介石再三劝说的瞿秋白,写了一首死亡诗,唱了他的第一首翻译的《国际歌》到刑场,留下最后一句:“这个地方刚刚好,枪毙!”死于子弹,36岁。
杨之华的母亲和女儿被安排去苏联。解放后,杨之华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从未再婚。她一直在收集瞿秋白的手稿和作品。
“只要能照亮社会前进的一步,他就会毅然举起全身,自发点燃”。
梁衡曾感叹,瞿秋白的书香气质,使他无法成就一番大有才华的事业。然而,瞿秋白本质上是一个像拜伦、切·格瓦拉那样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一种孤独而执着的诗风,为革命和爱情赋予了不同寻常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