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礼乐易春秋 国学教育和传承文化 无外就是三件事

栏目:历史 2021-09-26 12:36:10
分享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核心要点:

第一,传承古人留下的知识体系。其次,要把古人留下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知识体系融入到今天的知识体系中。第三,让它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当作两件事。

我们应该追溯中国文化在我们所有现代学科中的影响。

现在,从中央到各行各业,人们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如何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如何让古代文明在现代社会复兴?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不仅中华民族的领土遭到侵略,民族也受到欺凌。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对文化失去了信心。自1840年以来,有志之士一直在追求民族复兴。从洋务运动到清末,原因是什么?首先是对象有问题。西方人有一艘强大的船,李鸿章想学习蛮夷之术来控制蛮夷。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建设北洋水师。但是经过甲午战争的一场战斗,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有人说,器物文明似乎救不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治腐败。我本来可以买一艘大一点的军舰,但是因为老佛爷要过六十大寿,他在颐和园造了一艘青岩石船——现在什邡还在——所以海军失败了。

从宏观上看,这一总结符合历史真相,但也存在许多具体问题。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领导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混战,列强瓜分中国。工具文明和政治改革都救不了中国。

知识分子进一步讨论,最后说文化有问题。然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了孔家店。这一次,从根本上否定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鲁迅有句话说:翻开中国历史,字里行间有两个字:吃人。封建礼教害死人。但实际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在理论和思想上提出反帝反封建,改造了我们的文化,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后来随着中国人的全面进步,一些刻板印象逐渐被消除。我们对先贤的著作、理论、观点了解越来越少,现实生活与传统无关。

小时候的农村习俗改变到了什么程度?

先说春节。当时有句口号叫“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饺子再开始”。除夕休息一天,然后继续工作。元旦就是吃饭。此外,8月15日去看女孩是一个古老的习俗。那时候,如果有人拿着礼物去见女儿和亲戚,就会被拦下来,有时候你带来的东西都会被没收。

今天,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从零开始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改革开放,开放国家,看到别人的高楼大厦,先进的技术,优雅的生活,你想向别人学习吗?

这一段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亿万人民解决了贫困问题,中国社会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轨道。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如何重新理解今天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与十几二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相比,现在是文化自信的最佳时期。文化不好,怎么可能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年到300年走过的路程?人均GDP从500美元到3000美元不等,欧洲11个国家用了150年,中国用了30年。直到宋朝,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世界第一。在此之前,我们处于世界最先进的行列。文化不好,怎么会有这样的成就?

六艺教学:人的社会性

从周朝开始,中国文化对孩子的培养就是贵族教育。这种贵族式的教育,即礼仪、音乐、射击、御术、书法和数术六艺,在周代日益完善。

用今天的话说,礼乐就是道德教育。礼仪是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欢迎客人时,你用什么姿势站在那里?客人来了又走,你是什么样子?坐下,你的手和脚怎么放?穿什么衣服?什么是音乐教育?音乐是调节人的心灵。

韩曙《礼记·乐记》中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话:圣人能存,不能存。人天生就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这是人的生物属性,这是人的命运。圣贤可以控制自己,但不能。绝对不是人类。什么是节日?仪式。圣人使礼乐如天地。他们根据天地规律,制定伦理道德和音乐教育,用来调节人们心中天生的冲动,让你成为一个和谐健康的人,能够被社会上的每个人所接受。

音乐重在内心情感反应,礼貌重在外在表达。当外在行为被调节时,能否在内心被接受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你不从内心接受,外界力量强大,你就会改变。但是当你不舒服的时候,你总是抱怨,有时候会爆发,生活会很艰难。圣人作礼乐,即通过音乐,可以平静地接受外界行为的约束。伦理道德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意味着每个人的言语和行为不仅能符合社会规范,还能得到你内心的认可。

所以《礼记》说:“三王皆以礼乐教儿女”。

伦理是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最终,中国文化限制了人们的行为,只留下你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为什么这样不要问,不懂,就去做。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但是内心呢?

回顾今天的伦理道德和音乐教育,在现代社会重构中国人的行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时,一定不能忽视每个人心中都有世俗的欲望。如何让世俗的欲望按照礼教自然调节?《礼记·乐记》讲的是声音和音乐。什么是声音?声音是人们感受外界时做出的自然反应。当你看到一件快乐的事情时,你会发出非常快乐的声音,当你看到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时,你会发出惊恐的声音。这是声音。什么声音?听起来不错。自然而来的声音被修饰。符合乐理,好听,不违反社会规范。声音是生物属性,是自然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同时又符合标准。

射击对抗是技能教育,不仅是军事、体育,也是职业训练。

书和数字,简单来说,就是今天的语言和数学,基本的文化知识。

在今天的教育中,书籍和数字被放在了最前沿,仪式、音乐、射击和皇家基本上消失了。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普遍与传统教育思想相去甚远。

3000年前周朝的中国教育思想在当今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首先承认一个人是有机体,具有动物本能,然后让他成为社会人。礼仪和音乐教育也教他技能,使他识字。

《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孝。他们热爱公众,亲仁。如果你有多余的能力,你会学习课文的。”孝道是礼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什么是孝道?表面上,对父母好是不够的。真诚的尊重是孝道的根本。可以养父母,在孔子看来,动物也可以养,不敬有什么区别?怎么做?孝从心生。

今天的社会保险制度是西方的养老保险制度。一个人老了,有一个地方,他会花自己的钱,让自己自然死去,这和别人无关。在孔子看来,这种养老就是对动物的养老。因为这里没有尊重。

所以古人讲尊老爱亲,对老人最高的孝道是尊重;其次,不要做任何羞辱家人的事情,也不要让父母难堪。这是孝道的第二个层次;最低的楼层可以抬高。

中华文明的五大核心

北京大学袁兴培先生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前后,组织专家撰写了四卷本的《中华文明史》。现在那套书已经被翻译成英语,并在世界各地发行。他们总结了中国文化的五大核心或支柱。

中国文化的第一支柱是阴阳观念。凡事都有两个对立、共存、转化的成分。中国文化讲天、地、人。起点在哪里?只是按照宇宙的规律来看待我们自己的生活,阴阳的概念就是宇宙变化最一般的概念,也就是太极思想。

第二个想法是中和的方式。要中和,天堂没有地方,万物也没有地方。和谐就是和谐。和谐是指一个事物中的各种成分,它们有不同的层次,但这种差异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它们能够相互接受。和而不同,打而不破才是和。《礼记·大同》中说“大道之行也为公”,这是古人对理想世界的一种期待。世界是为大众而存在的,世界不仅是中国,也是整个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属于每个人,不属于任何家庭。当世界为公众服务时,社会如何治理?选择天赋和能力,谈论信仰,培养相互理解。既然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主人,那就选择有智慧和有能力的人,有道德和有能力的人。选择什么?根据人们的才能水平,他们被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有最高的品德和最强的能力。然后根据品德和能力的不同,排列成不同的等级,这就叫选拔人才和能力。

不同层次之间有什么关系?谈论信仰,培养相互理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依法治国,讲信用,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但可以让每个人都互相接纳,和睦相处。这是一个和谐社会。

第三是人文精神。如今,许多人谈论人道主义和尊重人权。西方的人权概念是300年前才出现的。在此之前,是神权政治,由宗教人士和教会管理。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世纪,教会人们以上帝的名义奴役人民。直到300年前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现代西方人道主义才得以产生。把人们从枷锁中解放出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的人文精神从一开始就存在。在中国古人眼里,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人、天地人、三才。天地按照自然规律运行。只有遵循这个规律,人们才能生存。人吸收天地的气场,尊重人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遵循天地规律,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礼记·大同》中,说的是选才选能,讲信义,培养互谅。结果如何呢?男人有分,女人有家,老人有安全感,强者有用,年轻人强大,孤寡孤独生病的人有赡养。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我们的人格精神。

第四是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和阴阳观念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我们古人说的不求一切不足以求一辈子,不求大局不足以求一个领域。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所以你不能只看到树而看不到森林。

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不同。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而我们是混沌的。治疗头痛脚痛是西方的线性思维方式。我们现在可以用脚治疗许多疾病。针灸和中药能治病吗?真的是可以治疗的。很明显是头疼。为什么捏你的脚?整体思维是中国文化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个叫“崇德尚群”。美德与阴阳观念有很大关系。每个人都知道甲骨文中那个德国字怎么写。现代的“美德”是双重人格。这个双立人其实是一个十字路口,右边这个部分是一只眼睛,直视前方,这叫德行。在十字路口,你面临很多选择。走正道,守天地之规。

黄石公写的、张亮得到的天书叫《素书》。《素书》说,什么是美德?美德就是美德。让每个人都得到他想要的,这样每个人都能得到他想要的。有道德的人意味着你周围的每个人都能得到他们应得的和想要的。

在尊重群众的同时崇拜道德,把道德作为最根本的,鼓励大家走正道。尚群不是一个人致富,而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一家独大,保持霸主地位,是一种线性思维。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人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打败了一个主权国家,把萨达姆从地下室挖出来,用绳子吊起来,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没有赢。在伊拉克战争的十年中,有多少美国士兵牺牲了?将近七千人。

中国文化不是这样,中国文化强调尊重道德,尊重群众,这样世界才能和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次擒孟获。看起来很傻。花了这么长时间。问题是,打了十年,这个地方最后还是和平的。这叫崇德尚群。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走正确的道路。这条正道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照顾大多数人,让每个人都得偿所愿。这是一个繁荣和谐的世界。不是你指定的。天地就是这样安排的。只需遵循这个天地的规则。

中国文化的这五大支柱真的很独特,内容也很独特。现代社会的很多问题都是偏离这五个核心造成的。从这五种价值观和世界面临的问题来看,中华文化的复兴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天地变了,突然下起了暴雨,突然下起了沙尘暴,但大道还在跑。

三条路,更新传统

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必须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为了圣洁而更新绝学。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传承下去。中国文化知识体系要传承:礼乐射帝王书数,诗书礼乐易春秋,要明确。这是中国文化的知识体系,要整理出来,变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这是文明传承的根本。

但是光做这些是不够的。这种知识体系与当前的社会运行和日常生活相去甚远。我们一边背诵中国经典,一边吃麦当劳和肯德基。

另一个更现实的是将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融入到我们现在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运行机制中。学校教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计算机等等。这些课程构建的知识体系与中国文化的知识体系关系不大。不能说,嗯,西方文化已经学会了这个。现在读一首唐诗,跳一段乐舞。不是绝学,是乐趣和欣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玩,都能欣赏,但只有自己的民族才能真正践行里面的价值。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中小学,如何继续辍学?我不是说语文课加一些古文,美术课画一些脸书,音乐课弹一些琵琶。

作为一种整体的中国研究教育模式,应该体现在重构我们的知识体系上。以前我们只是从舞台上看。如何将其融入生活和知识体系,是中小学面临的问题,在大学更为严重。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上次我举办了一个关于如何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座谈会。我提了两点建议:第一,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自然和谐。比如大同世界和共产主义差不多,至少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是这样。虽然还没有达到量力而行、按需分配的目标,但确实照顾到了每个人的需求。在指导思想上,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当作两个东西,要懂得找到它们的结合点。

第二点,更重要的是追溯中国文化对我们所有现代学科的影响。一个西方人60年前写了一部中国科技史之后,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一部中国人写的中国科技史。中国没有技术吗?现代科学技术落后,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学习西方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在整个科技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出贡献。指南针、造纸术、火药,这些不都是中国古代人的贡献吗?这背后,对数学、物理、化学的这种贡献,一定不是与此无关。

那么,在轴心时代,与孔孟几乎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是什么?耶稣、释迦牟尼、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在不同的地区创造了相对自足的文明。两千多年过去了,其他文明依然占据着他们的位置,而我们却不把它当回事?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整个操作知识体系与传统关系不大,这是最可怕的。我们的传统已经成为遗产。音乐和舞蹈,如果将来很少有人会跳舞,他们会带着他们的弟子,最后去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据说500年前中国人都是这样,现在我们不行了,只有他可以。如果是那样的绝学,那就太神奇了。仍有必要将其与现代知识体系相融合,这是一项巨大的知识工程,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重新崛起,必须这样做。

古人回家过年时,有钱有势、头高气傲、喜欢丝绸的人可以到村里各处去夸耀一番。但是,不管你是谁,吃饺子过年的时候,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平等,那就是“点牙,不点荣誉”。每年都会经历这样的文化洗礼,文化价值深入骨髓。这叫文化,不是傻吃傻睡。

现在的孩子懂这些吗?然而,每天都是老板,整个世界都要围着他转。过年的时候他是老板。我们根本不教这些东西。我们心里不理解他们。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七夕、重阳该怎么办。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彩排。不是教,是做。每一个孩子在传统节日的浸润下成长,将自己的价值观融进内心。要延续绝学,传承文化,就要让这些东西起死回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现在传统节日和节假日结合,节假日、节日和节假日放在一起,节日就结束了。

目前,国学教育和文化传承有三件事。第一,传承古人留下的知识体系。其次,要把古人留下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知识体系融入到今天的知识体系中。第三,让它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从我们的中小学开始,融入生活,传授知识体系,这是最直接的。教师从这个地方出发,也就是作为一件大事来学习过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