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以前那个男孩吗?”“是的。”米拉斩钉截铁地回答。
到目前为止,《少年》这首歌在全网的观众已经超过了10亿。“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少年。”既热血又朗朗上口,成为各大平台刷屏神曲。
《少年》的歌词、作曲、原唱都来自同一个人,歌手米拉。2019年,米拉30岁,职业生涯已经发行了200多首单曲。距离上一首歌《没有你我真的很孤独》已经七年了。大起大落,她发现自己的勇气在少年时就丧失了。米拉说:“这首《少年》是为了让自己振作起来。
她的最新作品受《学酒,我的大学》邀请,演唱主题曲《让梦想成长》,用音乐鼓舞梦想路上的学生。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那个在固执中长大的女孩...
最固执的学生
米拉出生在内蒙古兴安盟的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四岁的时候,妈妈教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她用玩具钢琴弹奏同样的旋律。父母决定让孩子学钢琴。
起初,米拉用的是电子琴。父母骑自行车接送,米拉坐在后座,中间夹着一个电子琴。下雨天,大人穿雨披,米拉躲在雨披里,琴头露在外面,再套上两个塑料袋,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年。
长时间练习电子琴后,弹钢琴很容易没有力气。当时一架钢琴要几万元,对于米拉工薪族的父母来说是一笔巨款。父亲咬紧牙关买下了它。
钢琴从上海运到内蒙古,居民楼走廊狭窄。米拉一家不知道钢琴可以拆卸,于是雇了六个师傅搬上去。没有人关心钢琴的外观、油漆和内部碰撞的几个部分。很多年后,老师回家帮忙调琴,然后苦恼地说:“你的琴怎么这么多伤?”
钢琴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米拉第一次看到父亲弹钢琴时,他无法忘记父亲的眼睛。“我爸是一个不会表达自己的人。他偷偷站在钢琴边看着我。他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仿佛他的小公主终于有了幸福。”
与父亲的细腻相比,母亲极其严格。在十几年的练琴生涯中,寒暑假的作息时间总是由妈妈来安排。米拉说:“我几乎没有和孩子出去玩的记忆。
高考前,每天练琴从两三个小时增加到十个小时。午休回家,一个小时不练琴,你妈不让你吃饭;晚上练完钢琴,我得完成学业。
音乐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也是偶尔叛逆的宣泄口。十五岁的米拉曾经写过一首名为《背叛自己》的原创歌曲,还放唱了一张CD。听完这话,我父母都惊呆了。他们找到帮忙录制的音像店老板,反复问:“她真的是自己录的吗?”!"
米拉非常独立于音乐。我自己写的钢琴谱,不喜欢就直接撕下来。“这一段真的很丑,你不觉得吗?”,毫不留情。教了她4年的老师给了她4个“最好”的评价:“你是我见过的最固执、最自我、最不听话的学生,但你是我最好的学生。”
大学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后,米拉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从大一开始,她就四处寻找唱歌的机会。当时很多学长学姐都在校外开了自己的工作室,需要人帮忙唱demo或者翻唱。唱一首歌赚25元。曾经有人向她开出一天唱40首歌80元的“劝导”价,她欣然答应。
在大学里,米拉攒了一万多元,通过几首或几十首歌曲的演唱,买下了所有的录音设备。这是她的第一套录音设备,并不先进。她想:“这是我永远要走的路。”只要我会唱歌,会写歌,会录歌,我就会开心。
我必须去游泳池
2009年,他从米拉大学毕业。当时成都、济南等二线城市都是圈内人眼中音乐氛围不错的城市,米拉也去了那里,成为了酒吧的常驻歌手。每天下午和晚上,我唱三四十首歌,唱完后筋疲力尽地回家,第二天中午醒来继续唱歌。这种拥挤的生活让她无法安定下来创作。
在济南的时候,她几乎迎来了一个转折点。酒吧老板推荐米拉去当地电视台,发展稳定。那天,观众专门坐着“视察”她的领导,她却在台上唱歌。
她日夜反唱了两年后嗓子哑了。医生说她用嗓过度,需要休息。走投无路的她回到沈阳,去朋友的公司玩背景音乐。
毕业的时候,父母反对女儿的音乐,希望稳定下来,回家当钢琴老师。这一次回到沈阳,父母提起了往事。米拉的叛乱在那些年升级到了最大,他和家人大吵了一架,松了一口气继续做音乐。“我必须在游泳池里,即使我做得不好,即使我在底部。"
成为“技术人才”
机会在2010年再次出现。北京的唱片公司向我递来了橄榄枝,米拉急于尝试,但她的朋友都反对。许歌回忆说:“那种公司广为流传。一个小女孩去北京养活自己太难了。”米拉只有一个理由:“做梦。”
她花了900元在北京燕郊潮白河边租了一套房子,在那里住了三年。每天,一个人在房间里写歌,用的是大学的设备。
2012年,米拉发行了第一张专辑《假装洒脱》,但并不成功。公司给她安排了一个演出机会,假装有演出费却不告诉她付钱。当她听到这件事时,她觉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她不想再去了。
这段经历让她压抑了很久。2013年,她为别人演唱了《没有你我真的很孤独》。这首网络情歌出乎意料地获得了热烈的反响,米拉也收获了一些粉丝。然而,在多次演出后,她要求公司每年在家呆三个月,“我不能失去我的手艺”。
她租了一套两居室的公寓,一套给自己,另一套给录音棚。工作室墙上的吸音棉是我自己一个一个贴上去的。为了防止噪音,房间甚至没有安装空键。冬天脚趾冷,夏天从头到脚都是汗。她不知道新装的房间有甲醛,得了鼻炎。
当时,得益于大学积累的制作经验,米拉唱得很好,安排了和声。发出来的音频可以直接给别人用,价格也不高。名气越传越远,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她一年最多唱600首歌。
这次,她存了三四十万元。在钱覆盖热度之前,是用来买录音设备的,比大学的先进多了。朋友开玩笑说她是“技术人才”。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歌手,她不介意。“做一些让你开心的事,那就好了。”。
“你的歌火了。”
一直困扰米拉的是,《没有你我真的很孤独》这首唯一被大众认可的歌曲,并不是她自己写的,她一度怀疑自己的音乐能力。
直到今年,《青春》被广泛传唱,让她觉得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少年的流行节点是人们从爆发到进步需要鼓励的时刻。三月的一天,米拉和父母在朝阳公园散步,突然朋友兼制作人许歌打电话让她打开音乐App看看名单。打开一看,她的《青春》排名第一。她当时有点困惑。这首2019年发行的歌曲大受欢迎。
很难想象《青春》的创作只用了米拉一个下午。根据许歌的回忆,米拉在同一天给他发了三首新歌。当时他正在开车。“当我听第一首歌时,我放声大哭。到了第三首的时候,我把车停好哭了。”。
米拉记得她录完歌的那个下午,她呆在录音棚里,光着脚,一遍又一遍地听着,感觉很开心。后来大灯关了,音乐设备的显示屏时不时亮着,她想象着自己在开演唱会。那一刻,音乐带给她最纯粹的快乐。
站在30岁的节点上,《少年》不仅仅是米拉对自己血腥青春的回忆,更是他对未来的期待。看到这首歌成为了无数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她也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唱自己,更是在唱每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
米拉对青少年的理解和解读,与“学酒,我的大学”公益活动不谋而合。自2006年以来,“喝我的大学”累计捐款超过1亿元,帮助近2万名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深知大学给一个人带来的变化,米拉接受了邀请,成为了《学酒,我的大学》的慈善使者,表演了全新的主题曲《让梦想成长》。歌词的第一句还是那句话:我还是以前那个我。
“我还是那个男孩。”
经纪人贾智和朋友许歌说,米拉是一个简单的人。
出道十年,米拉的生活可谓单调,写歌、录歌、画图...她没有太多的社交需求,在表演之外像“局外人”一样生活。她唯一的“武器”就是自己的作品。在她不再是少年的年纪,她用初心和坚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获得认可和成功。
一次偶然的机会,米拉听到他的歌出现在战争疫情的视频中,医护人员从疫区安全返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一刻,米拉受到了鼓舞。“我不是医护人员,但能参与音乐是我的荣幸。”
还有一次,米拉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曾经在大凉山打拳的男孩和早早结婚生子的女孩,如今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唱《青春》。她深受感动。
米拉希望用自己的音乐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她为《学酒,我的大学》演唱《让梦想成长》,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梦想大学,努力在大学里发现自己的爱情。这是她对公益的用心,也是“学酒,我的大学”公益活动的开始。
当被问到,你还是那个男孩吗?“是的,”她斩钉截铁地说。
她还是那个出生在内蒙古的女孩,为家乡写着《阿尔山》这首歌;她还是那个不服输的女孩,现在更努力了。采访当天,米拉有五条公告,过渡期间在车上补了妆。聊天时,她静静地依偎在沙发一角,面对提问时习惯性地睁大眼睛,表现出一种孩子般的认真。
我问她想对现在的青少年说些什么,她说:“希望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能秉持着相信世界的心,努力为人生做准备。至于结局,没必要担心。永远来的是你。”
就像《西九我的大学》主题曲《让梦想成长》中的歌词:“我们在努力行走,追寻理想;看着同一颗星空,未来牢牢掌握在你手中。”
中国人的一天,第3785期
作者/张毅摄影/格里
编辑/周轶凡魏
品牌特辑/贵州西九
生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