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通讯员李晓彤
图/视觉中国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赵海金
2021年5月4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揭开哮喘的误区”。近年来,哮喘平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哮喘控制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哮喘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26.2%的哮喘患者已经存在气流受限。此外,我国城市地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仅为28.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海金表示,虽然哮喘无法治愈,但良好的依从性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管理哮喘,减少和预防哮喘发作。然而,一些关于哮喘的谬误和误解已经成为提高哮喘患者依从性的障碍。揭开对哮喘的认识误区,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知,是管理和控制哮喘的重要基础。
误区一:哮喘是只有孩子才能得的病,长大后自然消失?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表现为喘息、喘息或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咳嗽。这是一种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随着自身免疫能力的增强,大多数儿童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更好地控制哮喘的症状和发作,但有些儿童可能会延迟到成人。
"与成人哮喘相比,儿童哮喘治愈率较高,预后相对较好."赵海金说,研究发现,持续喘息、肺功能下降、气道高反应性、烟草暴露和持续过敏可能会影响喘息的早期发作,直至学龄甚至成年,持续哮喘还会增加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根据2012-2015年在全国10个省市开展的“中国肺健康研究”调查结果,我国2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根据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4570万哮喘患者。
结论:哮喘不是一种只能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疾病。一方面,婴幼儿喘息和儿童哮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部分可发展为成人哮喘。另一方面,哮喘可以在任何年龄开始,包括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
误区二:哮喘是一种传染病,经常吃点针灸有帮助吗?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非感染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期维持的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缓解药物:也称为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根据需要使用,包括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抑制剂,以及速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赵海金介绍,全球哮喘倡议和中国哮喘防治指南明确强调,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最基本的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但只有当有明确的肺部感染证据时,如发热、化脓痰或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证据。使用无明确治疗指征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情无益,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破坏正常菌群的组成。
结论:当哮喘不舒服或发作时,经常使用静脉滴注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有必要仔细找出爆发的原因,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误区三:哮喘是传染病,需要隔离?
哮喘是一种累及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或咳嗽。赵海金指出,哮喘主要分为过敏性和非过敏性疾病。哮喘不是病原体入侵引起的,也不会传染。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哮喘的发病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或一定的环境相关性,与传染性无关,不需要隔离。
结论:不必担心哮喘传染给他人,哮喘患者不应该以偏见对待。
误区四:有了哮喘,就不能再运动了?
很多患者担心运动会诱发又一次喘息发作,使他们害怕运动。赵海金说,有些哮喘称为运动诱发哮喘,运动可以作为单一诱发因素,一般表现为剧烈运动后呼吸困难加重。另外,如果临床哮喘处于急性发作期,不要急于运动,待哮喘控制稳定后再逐步进行运动。
他指出,许多临床研究指出,呼吸训练和适当的运动可以作为哮喘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运动能力,有效减少哮喘发作。全球哮喘倡议还指出,哮喘患者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健康、肺活量和生活质量,尤其是中重度哮喘患者。有氧训练,也称为耐力训练,通过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滑冰、武术和太极拳,增强呼吸和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
此外,对于没有完全控制的哮喘患者,在运动前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发作:让患者避开寒冷干燥的环境,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运动前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气雾剂;运动前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福莫特罗吸入。
结论:哮喘是否可以运动,要看医生指导下的情况。如果哮喘处于稳定期,可以常规进行有氧运动。哮喘发作初期应避免运动,待病情缓解后再逐步进行。对于无法控制的哮喘,可以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运动。
误区五:哮喘最好用一些强效药物治疗。
许多哮喘患者在哮喘发作时会得到认真的治疗,他们喜欢在诊所里打一些针来缓解病情。当他们变好的时候,他们会停止照顾它。当他们再次去看医生时,通常是下一次发作。赵海金说,他喜欢服用一些强效药,非常希望一次性治疗,这是临床哮喘治疗中的一大误区。
其实哮喘和很多其他慢性疾病一样,首先要认识到哮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需要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不要等到发病后才剧烈服药。第二,哮喘的治疗不是在疾病发生时就解除,而是要长期控制好,即通过专家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使疾病长期处于缓解状态,使哮喘不易发生,从而实现长期的临床缓解或治愈。第三,如果患者总是癫痫发作,需要去门诊输液治疗,只是反映哮喘控制不理想。
结论:哮喘治疗的重点在于长期规范的管理和治疗,临床症状加重时要避免一直使用“强力药物”。
误区六:哮喘通常控制得很好,没有症状。如果你没有哮喘,就不需要评估和继续服用药物。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炎症的控制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哮喘没有停止,并不意味着炎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果随意停药,很可能病情会复发、恶化甚至需要住院治疗,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切记哮喘不可擅自停药!
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疾病控制,也就是说基本没有症状,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没有影响,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如果治疗后达到上述目标,需要继续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病情控制在3个月以上。可评估肺功能和气道炎症水平,根据病情逐渐降级治疗。最后,可以使用最低剂量的控制药物来保持病情稳定。如果病情长期稳定,可考虑停药或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按需治疗。
结论:哮喘患者如无症状,应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评估,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逐渐降级治疗或停药。
误区七:哮喘总是发作,是不治之症吗?
哮喘是一种复发性疾病。在各种环境过敏原、天气变化、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症状会突然加重。患者常常觉得哮喘无法控制,对治疗的信心大大降低。赵海金指出,其实哮喘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即使长时间不发作,也能最大程度的控制。临床上相当比例的患者停药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这往往是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赵海金介绍,南方医院近期的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一年后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用药,值得大家关注,需要在临床上及时教育和纠正。如果哮喘患者经过标准吸入治疗半年以上,其哮喘仍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就要积极寻找“根源”。这类哮喘临床定义为重度哮喘,需要积极评估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或支气管扩张等,并积极治疗。排除并发症后,需要进一步区分哮喘的表型。如果确诊为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可以考虑抗过敏治疗。他说,2018年以来,针对此类患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治疗经验,在南方医院治疗300余例,约85%的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
结论:临床哮喘总是发作,患者首先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应寻找导致发作的原因。如果治疗依从性差,应重点提高用药依从性,加强管理。如果标准吸入治疗或联合治疗仍未得到很好的控制,需要根据哮喘表型选择治疗策略,尽量去哮喘门诊就诊,并考虑接受生物靶向治疗、支气管热成型等。同时尽量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一些过敏原;注意加强营养,适当有氧运动,换季保暖,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感冒感染;更重要的是,定期正确的遵医嘱,定期随访门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