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听人说没有文化是很可怕的。
但“文化”到底是什么?
-是学位吗?是体验吗?是经验?
作家梁曾用四句话概括文化:修养根植于心;没有提醒的意识;约束前提下的自由;对别人好。
01
根植于心的修养
我们家乡夸人有句话说得好:这人真有修养!
修养,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征。
在古代,人们经常把“玉”比作绅士。
君子如玉,温柔敦厚,内敛,不刺眼,不炫耀,温柔敦厚,不咄咄逼人,不咄咄逼人,这就是修养。
古人读书时读四书五经,塑造人格,陶冶品格,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但是,现代教育重功能轻修养,纯粹是知识分子,只要分数高,其他都不重要。
白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未必没有文化。”
读很多书,有没有高文凭,有没有文化,有时候完全是两码事。
气是和谐宜人的,宜人则是婉约的。
真正有文化、有修养的人,都是平和、淡定、内敛的,根本不会想到去侵犯别人。
相反,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他的内心是不平的,他的精神是不和谐的,他是霸道的,令人讨厌的。
不管你读了多少书,你都不能被认为有文化。
02
没有提醒的意识
我曾经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侄子跟着一个中国人去澳大利亚悉尼钓鱼。每次撒网,总会有收获。但每次拉网,中国人总是挑挑拣拣,然后把大部分虾蟹丢回海里。
他侄子很不解:“我终于打中了,为什么要扔回去?”
中国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都可以捕捞。”
他侄子说:“远在公海,没有人能控制你?”
中国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提醒督促!”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
文化是没有提醒的意识,是随时都会遵守的行为准则。
《礼记·中庸》写道:
那些也是陶的人一刻也不应该离开。可分开的,不是道。所以,君子要小心不要看到它,也要怕闻不到它。不见隐,不显少,故君子慎其独立。
当别人看不见或听不见的时候,一个绅士应该小心他的言行。
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意识的人。
等车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排队,吃饭也不浪费。当别人丢失密码时,他们会主动避开,并能尽力承担麻烦。
没有必要提醒自我意识。只有当一个人仔细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时,他才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03
约束前提下的自由
西方文化总是强调“自由平等”。
甚至还有人愿意为了自由舍弃生命:“生命可贵,爱情更贵。如果是自由,两者都可以扔掉。”
但是自由是有边界的,正如孟德斯鸠所说:
自由不是无限的自由,而是做法律允许的任何事情的权力。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个人自由的前提是不妨碍或伤害他人的自由,所以每个人的自由都应该受到约束。
一个有文化的人总是在享受自己的自由之前约束自己,在一个自由的空房间里享受自己的自由。
知识分子的自由与其说是行为自由,不如说是一种思想自由。只有心灵不被外物羁绊,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自由。
古人说:
先生们害怕命运,大人和圣人。小人不知天命,不惧天命。
人在世界上出生时,都在各种规则中,有些是明文规定的,有些是约定俗成的。
心中没有恐惧,做事没有底线,言行无止境,看似无拘无束,但却会留下飞扬跋扈的坏印象。
敬畏的人会停止做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04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热心肠,真诚,有一种古代绅士的风格,这就是所描述的那种人。
戏剧家夏衍在临终前遭受了巨大的痛苦。秘书说:“我去叫医生。”
就在他准备开门的时候,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这不叫,这叫请。”
然后他就昏过去了,再也没有醒来。
“不是叫,是请。”夏老换了一句话,却感动了很多人。
你知道梁启超是怎么死的吗?
那一年,他在联合医院的一次医疗事故中死亡:医生将本应取出的左肾切成右肾。
临死前,梁启超没有诅咒医生,而是告诉家人:“千万不要告诉媒体,不要公之于众。人们刚刚开始相信西医。如果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他们将不可避免地撤退。”
一个善良的人会发自内心地对别人好。
善良不丑,善良是惩罚强者,帮助弱者,善良是帮助穷人。
它以温和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委婉的话语、关切的眼神,随时带给人们信任和关怀。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