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凤头鹦鹉 澳大利亚:狂虐大火下的物种之殇

栏目:科技 2021-09-29 05:42:15
分享到:

直到2020年1月初,袋鼠岛上的凤头鹦鹉还是澳大利亚物种保护的成功案例之一。1995年开始的一项保护计划将这种鹦鹉的野生数量从150只增加到400只,并将它从极度濒危减少到濒临灭绝。现在一个可怕的故事正在澳大利亚丛林上演,而凤头鹦鹉就是这个故事的冰山一角。

首先,数万亿动物的损失

野火蔓延了接近50%的袋鼠岛,该岛位于南澳大利亚海岸外,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摧毁了大多数凤头鹦鹉的栖息地。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幸存下来,即使有一些逃出火海,它们的食物也非常匮乏,因为它们基本上只吃栖息地的木麻黄种子。

2019年11月29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麦格里港,当地考拉医院救治在森林大火中受伤的考拉。

昆士兰大学的自然资源保护者丹妮尔·特谢拉说,多年的辛勤工作在大火中化为乌有,“这对保护团队来说是一大倒退”。在过去的四年里,她一直在研究和保护这些鸟。她说,即使四分之一的种群被杀死,它们的亚种也可能再次回到极度濒危的名单上。

类似的故事正在澳大利亚各地上演。截至2020年1月12日,已经燃烧了几个月的野火已经烧毁了近1100万公顷的土地,比危地马拉全国还要大。2200多栋房屋被烧毁,29人死亡。许多具有独特进化历史和独特地理位置的动植物死亡数量惊人。

这是该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悉尼大学的生态学家克里斯托弗·迪克曼说,目前可能已经有超过10亿只动物死亡。这一估计是基于过去土地清理实践中特定地区动物损失的数据。实际数字可能要高得多,因为蝙蝠、青蛙和无脊椎动物不包括在这个估计中。

南澳大利亚博物馆的生物学家Mike leigh说:“无脊椎动物占动物物种的95%以上,占动物生物量的绝大多数。”仅无脊椎动物的损失就可能达到数万亿。他非常担心脆弱的里士满鸟翼蝶和几只孔雀蜘蛛,它们是“蛛形纲世界的瑰宝”,在澳大利亚东部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影响。

里士满鸟翼蝴蝶

孔雀蜘蛛

在某些情况下,大火被每小时60公里的风猛烈推动,大大增加了动物的死亡率。因此,像考拉这样的大型树栖物种几乎没有机会逃脱。即使很多鸟能飞走,也会被烟和大风迷了路,最终面临同样的厄运。

《纽约时报》报道,当树袋熊遇到危险时,它们的反应是爬到更高的树冠上,“蜷缩成一团保护自己”。然而,当被火焰包围时,这种防御机制几乎毫无用处。据官方估计,生活在麦格理港的近700只考拉中,多达350只考拉被大火掩埋,大火摧毁了当地约三分之二的人口栖息地和约4900英亩土地。麦格理港考拉医院临床主任谢恩·弗拉纳根称这次损失是“国家悲剧”。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昆士兰黄金海岸城的建成使考拉失去了一半的活动范围,使它们支离破碎的栖息地更加分散,少数种群相互隔离,近亲繁殖增多。近亲繁殖降低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使动物变得更虚弱,更容易生病。衣原体是威胁考拉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昆士兰州考拉种群的一些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半的野生考拉感染了这种疾病。它们越虚弱,在这样的日子里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小。

几十年来,栖息地的丧失、交通事故、狗的袭击、疾病和全球变暖给这个物种带来了多重压力,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变得更糟。2018年,黄金海岸城市会议的一份报告发现,昆士兰州东南部最大的考拉种群之一可能在未来20年内失去一半成员。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考拉是目前澳大利亚公认的易危物种。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最近宣布,该国只剩下不超过8万只考拉。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不足以维持生殖。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自2010年以来对澳大利亚128个联邦选区进行了监测,发现41个选区没有考拉。在其他几十个地区,只有几只考拉。在昆士兰州的一些地区,考拉的数量从1994年到2016年减少了80%。

考拉

到2019年底,由于火灾,生活在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考拉已经失去了30%的人口,约8000人。现在人们担心袋鼠岛上5万只考拉中有多达一半已经死亡。这些考拉被认为是保护这个物种的重要种群,因为它们没有携带感染大陆考拉的衣原体。

许多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火灾扑灭后危机将持续很长时间。即使一些动物,如小型有袋动物,在大火中幸存下来,它们也可能没有合适的栖息地或食物,它们也受到猫和狐狸的威胁,它们会回到被烧毁的地方,在暴露的栖息地捕食幸存者。

濒危物种通常不得不适应独特的生态位,并在高度分散的剩余栖息地中生存。火的毁灭迫使它们濒临灭绝。鹦鹉只是目前报道的20-100种濒危植物或动物之一。一组科学家报告说,这些物种在火灾中失去了大部分甚至全部栖息地。

徽凤头鹦鹉

迪肯大学的生态学家尤安·里奇说:“一些动物非常幸运地找到了避难所并存活了下来。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在活动范围内灭绝。然而,考虑到这些火灾的规模和严重程度,毫无疑问,不仅是濒危物种,甚至普通物种都受到了显著影响。”

澳大利亚的干旱和火灾也给鸭嘴兽带来了新的危机。鸭嘴兽有蹼足、海狸似的尾巴、防水的皮毛,脚后跟上有分泌毒液的倒刺。它们可能是澳大利亚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单孔动物和原始卵生哺乳动物。但是像澳大利亚许多独特的野生动物一样,这种半水生生物面临许多威胁。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到2070年,鸭嘴兽的数量可能会减少47%-66%。在目前40%的栖息地,它们可能会完全消失。

鸭嘴兽

华氏86度以上的温度对鸭嘴兽来说是致命的,因为鸭嘴兽会在夜间活动,并在水中和地下洞穴中长时间停留以躲避热量。最近的干旱和野火导致鸭嘴兽生存和狩猎的浅水挥发。鸭嘴兽幼崽通常在一月和二月离开它们母亲的洞穴,所以它们中的许多今年可能会死亡。新南威尔士州大学鸭嘴兽专家汤姆·格兰特说:“它们会试图在被大火破坏的溪流中寻找自己的食物,由于目前严重的干旱,溪流很可能已经萎缩,成为一个独立的水池。”

因为鸭嘴兽非常挑剔,环保主义者正努力寻找直接帮助它们的方法。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的员工可以给被困的沙袋鼠空扔蔬菜,但同样的策略对鸭嘴兽来说毫无用处,因为它们只吃活的猎物。而现有能为它们遮风挡雨的水池已经被干旱包围,因此将被困的鸭嘴兽移入水中是徒劳的。

根据秘密地图网站的报道,动物园和其他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一直在努力保护遭受这场前所未有的野火的动物。因此,它需要比目前更多的资源来保护一个挑剔的物种,它可以分泌毒液,每天吃自己食物的15%。

第二,可能消失的物种

野火在澳大利亚是一种普遍现象。但2019年是最热最干的一年,打破了120年的纪录。因此,一年一度的野火季节开始得更早。虽然这个地区的一些自然干燥地区会周期性地起火,但这个季节的野火会在许多通常不会起火且不支持长期火灾的栖息地燃烧,例如雨林、沼泽和潮湿的桉树林,这些地方使火灾广泛蔓延。在这些栖息地,许多澳大利亚最濒危物种的数量不到几百种,而且范围非常有限,这使得这里的动植物极易灭绝。

例如,在新南威尔士州典型的潮湿东北部,睡帽国家公园是许多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树种的家园,当时澳大利亚是冈瓦纳大陆南部的一部分。去年九月开始的大火席卷了整个公园。悉尼皇家植物园的科学家们现在非常担心30多种稀有树种,比如极度濒危的睡帽栎和濒危的桃金娘,它们数量相对较少,分布密集。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的许多其他地方。在维多利亚的温带,东吉普斯兰是一个广阔的荒野地区。1月初的大火被认为破坏了长腿鼠袋鼠的栖息地,这是一种生活在森林中的濒危鼠袋鼠,以松露为食。袋鼠岛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岛,位于阿德莱德西南部。这里有广阔壮观的园冶,一系列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被视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还有袋鼠岛窄脚有袋动物,这是该岛西部一种极度濒危的有袋动物,完全被火焰吞没。袋鼠岛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组织的生态学家帕特·霍金斯说:“在过去的三年里,有13个地方有窄脚袋,现在每个地方都被完全烧毁了。”...大多数人可能已经死亡。”对于火灾发生前只有500只的物种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暗淡的前景。霍金斯说,澳大利亚棕色海狸、绿尾地鸮、南方鸸鹋等在袋鼠岛上具有独特遗传特征的物种很可能遭遇了不幸。

研究人员担心澳大利亚大火后,一些高度濒危的动植物可能面临灭绝。例如:

西方鹦鹉,在野外只有大约150种极度濒危物种。2019年12月,其最后一个据点西澳大利亚干旱之角国家公园发生火灾,导致其大部分栖息地被烧毁。

Vallemai冷杉,一种极度濒危的“活化石”,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从化石中被识别出来,当时在悉尼西部的蓝山发现了几棵小树。12月,大火肆虐了发现它的隐蔽峡谷,使该物种极有可能灭绝。

王蜜鸟,一种黑黄相间的蜜鸟,数量不到400只,据点也在大兰山。这一地区80%的面积被烧毁,这种极度濒危的鸟类赖以生存的稀有树木,以及为保护它们而建立的筑巢和监测站都被摧毁。

山貂,一种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小型有袋动物,于1966年在维多利亚霍顿山的一家滑雪酒店被重新发现。在三个小的活动区域有数以千计的濒危物种,现在蔓延到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高山的野火对它们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北长鼻鼠袋鼠是一种以松露为食的袋鼠,在新南威尔士北部的恩贡亚贾古恩土著保护区拥有最多的种群。去年10月席卷保护区的大火将这种有袋动物的森林栖息地夷为平地。

最近澳大利亚的暴雨给巨大而失控的大火带来了一些缓解,但也有不利之处。它将大量的烟雾和灰烬冲入河流、湖泊和海洋,这将对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问题。悉尼科技大学和悉尼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海洋生态学家肖娜·默里说:“火山灰的加入可能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被输入水中。”这可能会造成藻华和大量鱼类死亡,一旦被冲入海洋,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在整个澳大利亚,它仍然需要时间来评估这场火灾造成的所有损害的程度。澳大利亚目前的记录令人沮丧。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而灭绝的第一个物种——珊瑚裸尾鼠的家园就在这里。2016年,这种啮齿动物在大堡礁岛被风暴潮席卷。现在,生态学家担心许多其他物种会加入这个行列。

本文发表于2020年第四期《世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