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一种起源于印度的严重传染病席卷了长江以南,当时的中国医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现在当然不难分辨是什么病,那就是霍乱,因为它的杀伤力极大,还有一些闻所未闻的症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怀疑。
来源网络 源网络
霍乱在恒河流域流行了2000年,但一直局限在印度。直到英国殖民统治将印度纳入庞大的全球贸易网络,才随着帝国的军事征服和商业活动而传播开来。因此,霍乱首先到达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然后借助发达的内河水系,传播到整个长江以南地区。
来源网络 源网络
当时中医第一次投入治疗。刚开始的时候不确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传统理论突然变得不足,所以一开始遇到针灸和药物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传统医术无法阻止瘟疫夺走人的生命。慢慢地,中医在实践中逐渐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防疫经验,开始积极探索这种疾病的原理和治疗方法。
来源网络 源网络
反应最早、最快的是当时江南温病大师王世雄发表的《霍乱论》,不仅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而且敏锐地认识到环境,尤其是水质的恶化,与霍乱的流行密切相关,因此预防“恶臭”是当务之急。同时,用明矾、雄黄等进行消毒预防可以说是对的。虽然当时的数据和记录很难具体说明治愈率,但至少可以肯定这些作品是极其有效的。
今天,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候,中国已经能够将中西医充分融合,中医的参与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一次,中医找到了自己的路,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过程中真的有荒谬的谣言,但我们在讨论某一种中药的有效性时,到底在说什么呢?我们应该看到和理解的是某些现象和结论背后的含义,以及中医学者为使中医科学化所做的工作。这是我们应该期待的科学未来,也是值得尊重的科研精神。
来源网络 源网络
中药可以广泛应用空。我们需要做的是用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和判断某一种中药对某一种疾病是否有效果,如果使用这种中药,能否用更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效果,从而达到更有效、更合理、更安全的效果。这是我们在科学中医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的。
这里有两位代表,他们的成就不仅给全世界的疟疾和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用事实证明了中医的巨大潜力。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标准提纯乙醚,分离晶体,分组做临床实验和动物毒性实验,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成就。
来源网络/屠呦呦 来源网络/屠友友
正值壮年的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显著疗效,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位在医学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默默耕耘了30年才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他就是张廷栋。在张廷栋几十年的科研探索中,能让科学精神戛然而止的事件实在太多了。
19世纪70年代,张廷栋和同科医生偶然发现了治疗癌症的偏方。这个神秘的偏方主要由砒霜、轻粉和蟾酥组成。老中医把这三种药做成药捻,治疗淋巴结核。张廷栋等人决定研究这种神奇的偏方,因为研究始于1971年3月,所以他们把这种药命名为“713”。
来源网络/张亭栋 来源网络/张廷栋
张廷栋在他们接下来的时间里做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这让问题的答案一下子明了。一是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用药中,反复尝试了砒霜、轻粉、蟾酥的配比,只发现了砒霜,确实有效。轻粉和蟾酥可以大大缓解药物的副作用。其次,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类和持续跟踪后,发现砷对一类特殊癌症患者的效果最好。这种癌症被称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所以直到1998年,这种药物才真正被广泛用于癌症治疗。
这离不开我们在中医实践中的经验和对中医保护的再探索。陈的麻黄中发现了麻黄碱,张昌韶的常山中发现了常山碱,都是很好的佐证。他们通过细致的研究和一步步的数据分析,将中医方剂中现代医学和病理学的帮助与粗略的配方和适用范围相结合,最终使患者受益。
来源网络/麻黄 来源网络/麻黄
光绪于1908年去世,慈禧随其西行。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帝国医院被废弃了。中医逐渐被排除在官方卫生体系之外,弃“中”扬“西”的地位逐渐凸显。当时所有医学课程都引用西方课程,而中医和中医完全被排除在医学教育体系之外。
1928年,是中医存废之争的第一年。当年,“中医黑第一人”余云岫和鲁迅、梁启超、胡适等学者一起加入了质疑中医的阵营,“骂中医”成为知识分子“标配”的“饭后运动”。在这场混战中,很多人没有中医背景,也没有科学背景,中西医的问题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是维护西方现代科学,打破传统封建主义的问题。
来源网络 源网络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生存危机,中医为了生存奋斗了几十年,同时不断思考和探索发展自助的途径。1955年中医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医正式拥有了自己的行政和学术地位。1982年,“发展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写入宪法,中医不再被废除。
历史周期何其相似,不禁验证了42年前的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药物的发展从粗糙一步一步走向精确,最终将惠及所有患者和我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