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ceding 翻译应该知道的英汉差异

栏目:军事 2021-10-13 15:25:22
分享到:

很多学翻译的小伙伴总是被自己的“翻译口音”所苦恼,有时还会陷入“别人好像听不懂翻译出来的字”的尴尬境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不仅要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还要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差异,这样才能脱离语言外壳,更接近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让对方觉得你在“说人类语言”。

英语强调形合,汉语强调意合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翻译意义》一书中,他解释了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可能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就是指句子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必须用if、which、因为、when、以便、某某等连词明确表达。

缺少这样的连接词,或者逻辑标记,比如:晚了,我必须走了。——现在已经晚了,还有一个欠缺就是因为,所以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般不会说出来。

所谓的意合,顾名思义,可以“捏”在一起,被听者或读者接受,而没有所谓的逻辑标记。太晚了,我得走了。

你可以从下面两句话中看出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你逃不出寺庙,但你逃不出和尚。

僧侣们可以逃跑,但寺庙不能和他们一起逃跑。

一个不会说中文的英国人曾经在中国旅行。

一个不会说中文的英国人曾经在中国旅行。

以上两句,但是和谁在英语中注重形合的句子,是不能省略的。汉语句子干净整洁,没有所谓的“逻辑标记”。

中文:前重心;中文:后重心

结论、断言、结果、事实应该是句子的“重心”,但就“重心”的位置而言,“英语先于汉语”。例如:

人生有悲剧,文学作品才能写悲剧。

这是一个“因果”句,用汉语表达:先有因果。

然而,相应的英语表达是:

悲剧可以写在文学里,因为生活中有悲剧。

这是典型的“先有果,后有果”的句子,非常自然恰当。

虽然中国人也可以说:文学可以写悲剧,因为生活中有悲剧。但还不如“后果优先”。

小国的人民如果敢于起来战斗,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

这句话所用的句型是条件断言,即“如果发生了什么,结果就是发生了什么”。前者的“条件”是轻;后者“断言”为重。它对应的英文表达是:

一个小国的人民,只要敢于奋起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把自己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战胜大国的侵略。

不难看出,译文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相反,即英语先“断言”后“条件”,即“无论结果如何,如果是这样”。

英语:静态语言;汉语:动态语言

英语很少用谓语动词,而汉语总是喜欢用动词。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汉语经常使用大量的并发或连续形式。

英语静态特征的表达是多维的。简而言之,主要有两种方式: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前者,如使用非限定或非限定动词、省略动词和名词化动词等。

例如,后者使用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介词和动词副词。

相对而言,由于缺乏像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汉语动词要想表达动作的意思,往往别无选择,只能使用动词本身。

例如:

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也爱上了我。

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也疯狂地爱上了我。

注意:英语可以省略动词,但汉语不能。

他的头来回转动,欲望渐浓,决心渐弱。

他来回摇头,欲望膨胀,意志萎缩。

注:英语使用独立结构,汉语使用动词。

我怕你误会我。

恐怕你误解我了。

注:英语使用动名词复合结构,汉语使用动词。

这将是它被普遍使用的证明。

这将证明它的使用非常普遍。

注意:英语使用同一个词根名词,而汉语必须使用动词。

事实上,除了上述同源词之外,英语中还有很多词可以用来表达动作含义。

名词如:瞥、瞥、看、导师、亲近等。

形容词如有能力、害怕、生气、焦虑、觉察、有能力、好等等。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应该翻译成相应的动词。

例如:

一看到它我就紧张。

我一看到这东西就紧张。

我很确定。

我对此毫不怀疑。

英国重量秤;中国人重视人

英语有一种明显的描述事物的倾向,尤其是在主题的选择上。英语经常选择不能执行动作的单词或无生命的事物作为主语。

相对而言,中国人一般更习惯于拟人的表达,尤其是主体,能表演动作或有生命的客体是主体的首选。

例如:

一股雪茄烟伴随着奥吉尔维进来。

奥吉尔维进来时,带来了一缕雪茄烟。

“嗨!嗨!”出租车司机说,一看到一个旅行者,他的车门就砰的一声打开了。

“嗨!嘿!”出租车司机一看到乘客就大喊“砰”的一声关上门。

让世界发笑的人充满了痛苦。

这个苦男人让全世界的人都笑了。

英语比较被动;中国人更活跃

被动句式在英语中很常见,这与其命名倾向不无关系。由于充当主语的词中有大量“无生命”的宾语,其被动句式就有了再现的前提。相反,汉语有个人倾向,自然会采用比较主动的句式。当然,英语不会无缘无故滥用被动句。

其固有的修辞功能在于:不必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而应放在句末by之后;或者那些不需要、不愿意或不方便表达自己行为的人;简单省略。尝试比较:

海洋学作为了解我们星球的一把钥匙,其重要性很少受到重视。

海洋学是人们了解地球的关键,但它的重要性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我们的航运公司一直预见到来自第三世界的挑战。

我们的航运公司总能预见来自第三世界的挑战。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社论提供了一幅插图。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社论提供了一个例子。

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的句子有多简单和短

上面列举的第一点和第三点,加上英语中各种替代词和关系词的大量使用,导致了英语中“多分支共干”长句和复句的出现。另一方面,汉语使用短句和简单句。尝试比较:

因为我们住在公路附近,我们经常有旅行者或陌生人来品尝我们的醋栗酒,我们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我承认,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诚实,我从来不知道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会挑剔它。

最后一句话有47个字,它的“主干”是:我们经常有旅行者或陌生人拜访我们;其余的可以看作是“分支”,借助于as,to,for,and,with,that和“主干”等词组成一个长句。作为一种强调意合的“动态”语言,汉语将如何表达上述句子的意思?尝试阅读:

我们住在路边。路人或陌生人经常来我们家品尝我们家做的酸酒。我们家生产的这种酒非常有名。我敢说尝过的人从来都不挑剔。我的话和历史学家的话一样可靠。

英语强调调养;汉语强调先尝

就英汉句子的逻辑重心而言,英语习惯于主导,“第一声音”赢得人心;中国人后退,“后来者”控制人。从语序来看,虽然它们在各自的语法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并且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线性顺序,但英汉两种语言在修饰语的位置处理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英语修饰语可以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或后面,但如果修饰语是短语或从句,则通常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还是句子,一般都位于被修饰成分之前。英语以“重尾”为美,而这种“美”大多是“强调背饰”的表达习惯造就的。

尝试比较:

诊断似乎在每种情况下都与我曾经感受到的所有感觉完全一致。

每次看医生,诊断好像都和我的感受吻合。

英汉;英汉对照。

想象与一个有不同偏见的人争论是一个很好的计划。

想象与不同偏见的人辩论是一个好方法。

英汉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对其修饰语位置的处理都是简单的“反方向”。

英语重磅短语;汉语短语

英语句法单位的主体是短语或词组。与其说英语句子是由单词组成的,不如说是由各种短语组成的。

其中,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是句子最重要的组成单位。它的句法功能多种多样,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或状语。相比之下,汉语更强调单词或词作为其基本句法成分。

尝试比较:

但是,随着世界钢铁工业深陷低迷,谁还需要铁运输船呢?

世界钢铁工业非常萧条。谁需要矿石船?

我从未遇到过像我丈夫这样难以理解的人。

我从未遇到过像我丈夫这样难以理解的人。

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有趣的书。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最有趣的书。

作者最近出版的关于语音学的新书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最近的第一版语音描述值得一读。

你必须为你的朋友挺身而出。

你必须支持你的朋友。

善待敌人就是残忍对待人民。

善待敌人就是残忍对待人民。

玛丽正在考虑换工作。

玛丽正在考虑换工作。

英语强调时体;汉语轻时态体

从语法范畴分析,英语动词的时体极其丰富。理论上讲,英语有十六种时态。

所谓“时态”就是汉语的软肋。

英语可以通过固定的语法手段更准确、更精细地描述动作的过程和情况。有时,这种描绘也能融入作者或说话者的情感色彩。

现在以连续时态为例:

他总是在想如何能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他总是想着如何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我妻子总是换衣服。

我妻子总是喜欢从东到西换衣服。

我现在住在一套非常舒适的公寓里。

我现在住在一个非常舒适的公寓里。

你一直在犯那个错误。

你总是犯那种错误。

此外,英语中许多微妙的音调、感情和意义都是借助其丰富的时态和体式自然传递的。

例如:

去年冬天他们在建一座大坝。

去年冬天他们建了一座大坝。

我听到敲门声。

我正在学院听讲座。

我忘了他的名字。

我正在忘记如何说法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时英语使用“时体”灵巧,而汉语则不得不“使用”词汇。例如:

人们经常注意到,那些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死亡阴影下的人给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带来了柔和的甜蜜。

这是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一句名言。

谁活,或者曾经活在句子里都是轻松自然的。

这句话对应的中文表达是:

人们注意到,那些受到死亡威胁或幸存下来的人总是对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兴趣。

“我必须承认,我没想到会有关于牡蛎的演讲。我以为广岛仍然感受到了原子灾难的影响。”

“我以为”和“我认为”在日常对话中都经常出现,但前者暗示我曾经想过……,而后者多指说话时的观点或态度。

英语不加一个字,只是把想变成想,而汉语需要再加一个字。

上面这句话对应的中文表达是:

说实话,我没想到会在这里听到牡蛎。我以为广岛还被原子弹灾难的阴影笼罩着。

英语强调形式;汉语中的轻形式

英语是比较正式的语言,讲究形式,善变。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构词法

现代汉语和英语类似,可以用“综合法”来扩大词汇量。汉字和文字有很强的结合性。

曾经有人以“生命”为例,可以构成“生存、生命、生铁、生命……”等150多个字。然而,与英语词缀强大的孕育力相比,它是逊色的。

查《英汉技术词典》,由半构成的新词有230个,由自动构成的新词有260个,由微构成的新词有300多个。

有人开玩笑说,英语可以通过词缀随时随地创造新词。

这并不夸张。例如:

最近,他在关于福利改革的辩论中强调问题出在未婚妈妈身上,而不是失业。

如果你不知道一个句子中的“未婚”这个词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用英语构词法知识来做出这样的“逆向思维”:

已婚未婚未婚母亲未婚母亲.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由此推导出来:就在最近,因为他坚持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未婚妈妈,而不是失业,所以他把自己卷入了福利改革的争论中。

2.代词

代词作为一种形态标记,在英语中发挥着淋漓尽致的作用,使写作趋于简洁有力。相比之下,在汉语中,“坚持”名词和“谨慎使用”代词。

牛顿发明了一种纸灯笼,由蜡烛照亮,他随身携带,在漆黑的冬天早晨照亮他去学校的路。

句子中哪个的先行词是蜡烛?还是灯笼?我们要想一想,汉语表达中不能用“它”字。例如:

健康高于财富,因为健康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

句子中的这个和那个是如此的轻松易懂。翻译成中文时,不能做张观·戴笠的“还原”,否则意思就不清楚了。健康比财富更重要,因为财富带来的快乐不如健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