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黄友菊教授与南方医科大学沈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合作,系统总结了近十年来近红外硫化银量子点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近红外荧光ag2s量子点的合成及生物应用”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
近红外荧光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红外量子点探针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波长、亮度和稳定性是决定近红外荧光性能的三个关键因素。近红外Ag2S量子点由于具有良好的近红外荧光、较强的抗光漂白能力、高的光转换效率、超小尺寸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在荧光成像、多模态联合治疗等纳米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系统介绍了有机相法、水相法、离子交换法、仿生法和光诱导合成法等Ag2S量子点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并举例说明了Ag2S量子点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治疗等方面的诸多应用。虽然Ag2S量子点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近红外Ag2S量子点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近红外-ⅱ区的生物成像和治疗领域。
讨论了如何提高Ag2S量子点的荧光量子效率,从而减少体内所需的纳米粒子用量,避免潜在的生物毒性,并指出在单粒子水平上探索Ag2S量子点的生长机制,拓展Ag2S量子点的表面功能化,值得进一步研究。传统的Ag2S量子点表面改性方法是基于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费时繁琐,性能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开发高效的功能方法并精确控制各种属性。
近红外Ag2S量子点的合成、应用及研究进展
鉴于此,研究团队提出可以通过聚合物蛋白复合物直接修饰Ag2S QDs,使Ag2S QDs直接获得生物特异性蛋白的性能,维持相应的生物功能。将Ag2S量子点与DNA和RNA组装起来,构建多种性能优良的生物功能纳米结构,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纳米生物医学的特性,从动植物中提取生物质,并将其与Ag2S量子点在纳米尺度上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物相容性和治疗效果。基于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g2S量子点的量子效率、亲水性和特异性。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7768?
点亮并观看,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欢迎点赞和分享!
“看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