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古诗100首 学前背完多少首诗 上了小学才够用

栏目:教育 2021-10-08 17:24:06
分享到:

文本前警告:

5000字的长文,满满的干货,满满的诚意,只需要你的耐心

我在一个鸡群中看到一个有趣的段落:

一位宝妈说,她的宝贝儿子已经2岁多了,能背100首诗。

另一位宝妈说:“恭喜你,中国最后一个2岁就能背100首诗的人出家了。”。

你可以看到人类幼崽生活在其中有多困难。老师背的诗少,同学家长背的诗多,背的最多的是和尚。

这是一个笑话。不过,我确实听到很多家长有疑问。学龄前儿童有必要背诵古诗吗?

先说结论:我觉得有必要。一是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年轻的凝聚力,从这两个现实层面来说,背诗是刚需。

至于必须背多少首歌,要看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期望。盲目求量是不可取的。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储备为小学学习打基础,是学龄前背诵诗歌最大的功能。

一个

上学前背了多少首诗,

上小学够吗?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去小学课本。

我仔细阅读了教育部出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江苏教育版和北京师范大学版。

文本目录不同,但教学目标相似,如:

拼音:可以正确阅读的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

识字:常用汉字要知道三四百个,会写一百多个;

课文可以流利阅读,课外阅读可以独立阅读。

我们常说,语文有工具性的一面,也有人文性的一面。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孩子掌握作为工具性一面的语文——听、说、读、写。

那么这和背了多少首诗有什么关系呢?这要从诗歌在语言中的作用说起。

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同根同源,讲究节奏和韵律,音节有平仄变化。这些特点有助于孩子的发音训练,尤其有利于孩子语感的早期发展。

娟儿从2岁开始,父亲读《音法启蒙》。上了幼儿园后,她的发音和吐字明显比同龄的孩子好很多。

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当她看到小溪从石头上流下来时,她会指着我们大喊:“看,看,小溪里有水晶石。”

穿过地铁站的道路两旁种着柳树。初春,柳条刚抽出新绿。她看完还能背诵:“不知道谁剪的好叶子,二月的春风像剪刀。”

多听多看的孩子会自动对应真实的事情。这也是诗歌的一个功能。它的画面感和形象能帮助孩子识别和辨别一切。尤其是6岁之前,孩子的记忆方式以“情景记忆”为主,有图像有图片,更容易记忆。

先记后诵,再现现实与现实的对应关系。在学龄前,儿童对诗歌的学习可以从语感上升到词汇,再从词汇对应上升到认知,这是一个很好的闭环学习。

所以我一直觉得在学前阶段把诗歌作为语文启蒙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方式。

至于需要多少,可以看看小学课本:小学一年级上册是部编的。严格来说,只有七八首诗,比如《江南》和《画》,很简单。像李白的《古浪月行》和李桥的《风起》,都属于延伸阅读。

△看动画学古诗

只需打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也就是简单的对课本上已经有的内容做一个精读,然后选择一二十首常见的诗歌作为泛读。

这就是备课的本质。如果要做更多的拓展,按照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必须读的诗有75首。

据我所知,基本上幼儿园毕业的海淀牛娃,大部分都背了300首唐诗。许多孩子被带去攻克高阶文言文读物,如《论语》。

不要被他们带偏了。盲目作战是不可取的。这种记忆基本上属于“无意识记忆”,孩子被动接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简单地复制到脑海中,意义真的不大。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也不错,至少是训练有素的记忆力。

但是教育应该适度。孩子渴了,给他一碗水,他很开心;给他一桶水,他会坚持住;给他海水,很难说。

学习永无止境。所以要有目标,循序渐进。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连接年轻和年轻,我们可以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学习的起点。

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诗歌教育的要求,只是“读儿歌、童谣、近古诗,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

重点:大声朗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优美的语言。

什么不是必需的?不要求背诵,理解意思。

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教育目标可以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也可以稍微超出课程标准。比如,我不仅要带孩子阅读,获得情感体验,还要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含义。

怎么带孩子来做这个?

2

带宝宝读诗

高效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可以说调动了整个家庭的力量。

娟儿爸爸是中国文学迷,安排他当“学术带头人”是理所当然的。

娟儿的父亲最早带着孩子读《律动启蒙》,也是煞费苦心。他把句子和说唱的节奏搭配起来,在说唱的同时还像歌手一样做手势,让我晕头转向,孩子们开怀大笑。然后他开始模仿父亲的样子去说唱,他伸手去抓书。

除了说唱,还要配合打击乐。地板上有七八个杯子,拿着两根筷子,敲打着节奏,敲击着。具体参考周星驰在唐伯虎灯光秋香中的表现。

在殴打过程中,孩子很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娟儿的爸爸一句一句教他们,先给孩子们念了几遍,然后用“云对雨,雪对风,晚光对晴空”这几个字,为孩子们识别出了可视化的物体。如果他不知道云,他就去外面看云,如果他不知道什么是“晚光”,他就陪着孩子们看黄昏的夕阳。文字对应对象,具体对应抽象。

“节奏的启蒙”一节大约有76个字,量不到一半就能背下来。特别是前三节的内容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这是由于胡安父亲无意中带来的“多感官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孩子通过看、听、闻、触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既有趣又高效。以后可以试试效果。

有时候我们看别人家的孩子背很多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其实如果我们用对了方法,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更好!这是我一直在强调的。找到正确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牛娃!

△爷爷写在纸上,用卷子读

如何选择诗歌

带孩子读诗,最好不要拿起什么诗来读。

选诗也是一个重点。

强调节奏和韵律:在2~3岁的启蒙阶段,可以读一些节奏感强、容易朗朗上口的诗歌,如《律动的启蒙》《李翁都匀》等,这些都是工整的,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启蒙读物。

重意象:4~5岁,可以选择一些意象感比较强的诗,比如王维的山水诗,陶渊明的《饮酒归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白的诗也很有意象感,但是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家长多解释。

注重意象意味着将诗歌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当孩子心中有场景时,他们很容易脱口而出“抬起头来看,我发现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这就是所谓的“情境组合”学习。

重视情感感受:5~6岁可以多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训练孩子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比如枫桥附近夜泊的失望;幽州城楼人才未遇;长恨歌中的爱恨情仇。

也可以更加个性化。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如果孩子有浪漫的氛围,李白是首选;孩子心思细腻,请问李清照;孩子领导能力强,曹操和毛主席的诗就出来了。

如何说诗

自己读,让孩子立正再读一遍。效果一般。

娟儿的父亲讲娟儿的诗,通常是先讲诗的背景故事,每首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比如《赠王伦》中,娟儿爹在《以园补诗》中记录了袁枚的故事,并告诉娟儿李白游历安徽。王伦知道如何“骗”李白进入桃花潭,如何与李白成为朋友后,最终送给李白许多汽车礼物。李白也很高兴,于是写下了“桃花潭水深于千尺,不如王伦无情”。

另一个例子是枫桥附近的夜泊,天才学者张继在寒窗苦读十年,考试不及格。他深深辜负了亲人的期望,尤其是一个女孩在等他高中毕业回来结婚的时候。回家的路上,他又失落又不情愿,整夜失眠。在夜船上,他写下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当你讲故事的时候,你读了这首诗。当孩子知道了前因后果,在想到故事的时候就能想到诗。

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只是讲诗的第一层。

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当时的情感和情感,这是第二层。

每当你讲完这个故事,你可以问你的孩子,当诗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你是如何看待他的心情的?他抑郁了?迷路了?开心吗?还是笑?让孩子欣赏不同情绪之间的差异。

近年来,一个叫做“整体感”的词在语文教学领域非常流行。让孩子通过一首诗领略世界和沧桑,感受千年后的另一颗心空,这叫大语文。大语文在于跨越个体空的局限,跨越学科与思维、通识与共鸣的差异。

第三层,引导孩子记录自己的情绪,甚至去创造。

每次和娟儿写完诗,娟儿的爸爸都会做一个小总结,和娟儿一起捋一捋诗人的遭遇。这让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然后,因为这种情感很想表达,他写了一首诗。你看,大多数诗都来自诗人的情感。

因此,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思考我们是什么情绪。我们可以先记录下这些情绪。甚至我们可以模仿诗人,自己写一首诗。

为什么要重视背诗?

肚子里有诗有书就不用说了。

重要的是将来不会有学校考试。这是当前教育的强劲风向和大趋势。

在部编教材中,古籍数量大幅增加,有媒体做了对比数据:

小学阶段,由原来的69篇增加到124篇,增长80%;

初中阶段,由原来的60篇增加到132篇,增长83%;

到了高中,原来的14篇论文增加到72篇,增长了400%。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编委总编辑温如民在他的《中国研讨会实录》中有一句话:

谈到“诗歌教学”,他认为小学多读诗歌“会加强孩子对语文美的感受”,“加强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通过多背,可以“为他们的终身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些都是部编教材加大古诗词篇幅的原因。

文如民教授也对如何学习古诗词给出了一些建议:

他还建议家长和孩子,“读古诗和文学不能很功利。如果你想着怎么写作文或者怎么应对考试,那么就会很尴尬,不要这样。”

在考试和兴趣培养之间找到平衡。

适合亲子阅读

古诗词书籍

如果你想带孩子学古诗,我可以推荐几本我觉得还不错的书。

孟曼:唐诗之美

不用说,孟曼的敬业精神。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有特色,以“情怀”为主线,分为爱情、友情、乡愁、官情、国情五大主题。

每个主题下面都有一首带有相应情感的诗。孟曼老师将解读这首诗,讲述诗背后的故事和诗中的情感,包括节奏、意境、哲理和人情。内容是通俗易懂的白话。父母可以在告诉孩子之前先读一读。

这本书还配有音频内容,可以在喜马拉雅听。

半小时漫画唐诗

这本书主要关注诗人出场的顺序,一个个介绍,用漫画讲诗人的故事,然后带出诗歌,这是孩子们喜欢看和听的一种形式。了解唐代诗人及其诗歌风格将有所帮助。

另一些则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和孩子一起读最美古诗词”,按照四季+二十四节气来划分诗词;《藏在地图中的古诗词》重点介绍了诗词的发源地,并沿着地图和地点介绍了诗词。

还有《哔哩哔哩唐诗三百首》少儿动画版、古诗词动画解读、李波教授《最美唐诗十二讲》等优质古诗词音视频资源。很容易搜索,所以不要放链接。

总之,市面上适合孩子学习古诗词的资源还是很多的,花费不多。最重要的是父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写在最后

之前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抛开应试水平,我还会拿着试卷学诗吗?

我想:我会的!诗歌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每次遇到人生低谷,想想“我天生有用,旋一千块银子,全回来!”,这是极大的鼓励和勇气;

想起很久没见的朋友,就发微信问“外面的黄昏有一种下雪的感觉,里面来杯酒怎么样??"彼此心中都有一份温暖;

一年四季漂泊,心中无处存放时,不忘安慰自己说一句:“这份心安是我的故乡”。

那么,什么是诗呢?

它是生命的朋友,也是情感和灵魂的家园。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诗歌是一种情感活动,人是情感动物。当你离开时,你写关于你的悲伤的诗,当你在一起时,你写关于你的快乐的诗。诗歌不是抽象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而是人的情感、心灵、思想、理想的表达。

希望孩子能学点诗词,希望她对天地、草木、鸟兽,以及人的聚散有一种关怀;我也希望诗歌成为她的朋友,在她孤独的时候给她带来陪伴和安慰。

最后,分享一波实用资源:

古诗

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词7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