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史前时代 史前史启示录

栏目:教育 2021-10-06 04:40:59
分享到:

陈/文

考古学与史前史

人类在1000万至500万年前与黑猩猩分离,人类进化的许多不同分支出现在大约300万年前。人类在200万年前传播到亚洲,最早的艺术品出现在7万年前的非洲,史前农业大约在1万年前起源于西亚和中国,金字塔在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开始建造。然而,在现代考古学兴起之前,红衣主教亚瑟在公元前4004年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对人类历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固定。对于中国古代人来说,人类的起源仍然与神话联系在一起,易经描述的历史就是农业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考古学就没有人类史前史。

细读布莱恩·法甘的《考古学与史前文明》,全面梳理了考古学与史前史的关系,向我们展示了考古学在揭示人类史前史方面的贡献。作为一名考古学家,他总是苦于缺乏考古能力或考古材料。然而,回顾考古学的进步,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如果真的没有考古学,我们将很难摆脱宗教和神话的束缚。全人类的思想革命、社会革命、科学革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可能停滞不前。考古,平时看似属于饭后八卦,其实属于荷尔蒙和性欲,这其实是人类知识的基础。没有它,很多思想就没有立足之地。

考古学如何揭示史前历史?与考古学最相似的学问是刑事侦查。考古学家来到史前“犯罪现场”,就像刑侦专家一样,首先要保护现场,然后要提取证据,开展多学科分析,寻找可能的解释,了解事情发生的情况...不同的是,考古学家研究的物质遗存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是现代旅游的热点。因此,考古学家需要找到保护物质遗迹的方法,最好是在原地。100多年过去了,考古学早已走出了探索的时代。当代考古学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实践中也丰富多彩。一些考古学家像哲学家一样坐在沙发上沉思;一些考古学家穿上白大褂,在已经被自然科学淘汰的实验室里工作;一些考古学家和工程师一样,正在一个一个地完成挖掘或保护工程……对很多人来说,考古似乎还属于“诗与远方”,但它也关注现实和人类的根。

人类是如何进化的

法甘是著名的考古学教科书作者,非常受欢迎。他的《世界史前史》已经更新了十多版。他擅长编织进化主线、经典发现和个人经历,清晰而丰富多彩。作为一个读者,看6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包括全球的发现和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们是不是有点像上帝,静静地把握着各种变化,背后的秘密?

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要解释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并不容易,至今也没有完美的计划。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属于灵长类窄鼻猴亚目猿总科……生物学家赋予了人类在自然界中明确的地位,确立了人类进化的基本原则,即进化。人是进化的产物。但是,人类进化不同于所有其他物种,人类有科技知识和手段,我们可以移山填海,我们可以去月球探索恒星;人类有极其复杂的社会组织,包括国家、公司和军队;人类也有宗教、思想和精神生活。所有这些在其他物种中是看不到的,我们称之为“文化”。人们主要通过文化来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像其他物种那样依赖生理变化。对于早期人类来说,身体进化是显而易见的,直到大约20万年前解剖学现代人的出现,人类物种的命名才稳定下来。人类体质的进化并没有停止,比如智齿在退化,大脑更聪明,这些都与文化的进化息息相关。

正因为如此,研究人员在物理进化和文化进化之间挣扎。进化能直接解释人类的文化进化吗?一种观点认为,是的,这部分研究者把文化看成是一种“表型”,不同于体质的进化;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齐头并进。体质和文化的进化有其自身的路径和相应的进化机制。体质进化中有生物基因,文化进化中有文化基因。后者的变化机制强调横向的相互影响,不同于体质演变的纵向差异。无论你持哪种观点,探索人类进化都离不开体质和文化两个方面。人类历史越早,越强调物理进化和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人类进化主要是文化进化,文化是人类的根本特征!

纵观人类进化史,我们必然会被两个方面的进化所吸引:一个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虽然进化有不同的分支,但似乎人类正在向一种基于文化适应的生活方式前进,那些仍然依靠体能来适应环境的物种终于要灭绝了。在文化适应的竞争中,许多文化已经消失。另一个方面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丰富的多样性。进化也是一个分化的过程,这在文化进化中更为突出。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发展了独特的文化。统一和多样性是人类进化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似乎只有一个原则是普遍的,那就是生存;然而,世界在不断变化。没有永远坚强的人,只有灵活的人才能生存。在这个时候,多样性是选择的基础。人类进化史生动地论证了这一辩证规律。

什么是文化的进化

人类进化最让人着迷的是文化进化,但到底什么是文化进化呢?概述世界史前史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前所未有的宏观视野和时间深度,尤其是当它与考古实物遗存的研究相结合时。此时思考人类文化进化的内涵应该更为合适。

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人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不难发现,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外求、社交求和内求。第一任老师路易斯·宾福德说,人类的文化体系可以分为技术、社会和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意义相似。然而,我认为我的陈述更容易理解,或者我在这里提供的是一个新的理解视角。向外求,就是人类利用外来物体来拓展自己的能力,技术是最突出的方面。早期人类与许多物种竞争了数百万年,人类祖先选择了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进化道路。人类没有锋利的牙齿,但是可以使用石屑,可以不断更换升级。人类不仅可以用石屑切割,还可以加工新工具,如木矛和挖掘棒。从300多万年前石器的诞生到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结束,人类的石器技术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轻便复杂,弓箭也从最简单的石片发展而来。人类不需要猎豹的速度,他们可以用弓箭长距离狩猎。大约一万年前,随着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结束,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面临着食物资源日益稀少的问题。然而,人类发明了农业,驯化了动植物,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获得的食物资源量。人类的历史以人类向外寻求的一系列里程碑为标志。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高度群居的动物。对于早期人类来说,社会性是生存所必需的。生活在稀树草原环境中的人类面临着许多吃肉的威胁,采取群体防御是基本的生存策略。当人类祖先开始直立行走时,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直立姿势的人暴露出柔软的腹部,更需要同类的保护;同时,人类可以用自己的脸、声音和解放的双手表达更丰富的意义。进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驯化”了自己:友好合作的人类群体进化成了现代人。人类的进化和社会是一个双向促进的过程:为了生存,人类需要社会;社会发展加强了人们对社会的依赖。成功的适应必然会带来人口的增加,这就意味着更大的社区规模,这就意味着需要处理更多的社会交往,人类的大脑也在不断扩大。进化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注意到,群落规模和大脑容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除了大脑的扩展,人类逐渐有了更复杂的语言,就像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样。语言在不断升级,从咕噜咕噜的声音到清晰的音节,再到完整的句子、语言符号和词语...简而言之,没有社会,就没有人类智力的发展。

当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走出来,发明了农业之后,它的社会进化变得更加引人注目,这也是我们熟悉的“文明”阶段。文明以农业为基础,追溯文明离不开农业。文明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人类有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我们通常称之为国家。解释一个国家起源的理论很多,法甘在书中有一个简要的梳理。无论是水利假说、战争理论,还是其他理论,都离不开人的社会性。当人类面临问题时,除了寻求解决之外,社会无疑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群体防御、社会智力、语言交流等等,都是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但是,我们还是要认识到,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比起解决社会问题,去火星并不难。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会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人类有农业,就会有更多的人口、更大的社区规模和社会分层;有了农业和剩余生产的潜力,就意味着有人能控制它的分配,“文明”开始萌芽。一部文明史,几乎就是人类解决社会问题的历史。

人类文化进化的奥秘不仅仅在于技术经济和社会组织,而在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对于考古研究来说,具体的问题是探索艺术和宗教的起源。精神世界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人在面对问题时向内寻求的产物。宗教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避难所。在文明史上,我们看到古埃及人和玛雅人建造了极其宏伟的金字塔,甚至生活在一隅的英伦三岛的祖先也建造了巨石阵这样伟大的建筑。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这样的工程往往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能让人不懈努力的是不可动摇的信念。当技术和社会不足以解决问题时,精神力量成为催化剂。精神世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世界,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世界;根据人们自己的想法重组的世界。目前可获得的考古资料显示,人类在7万多年前首次拥有艺术品,标志着人类精神世界的诞生,实际年龄可能更早。从解剖学上讲,从那时起,现代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从极寒的北极苔原到亚马逊热带雨林,从空气稀薄的空高原到极偏远的岛屿。不仅仅是因为人太多,更是因为人类的技术足够完备,其中必然包含着人类的精神追求。心理学家说,是因为人类有冒险的基因,但不要忽视人类有一个能克服实际困难、驱动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当代世界,文化的定义已经沦为精神领域,文化成为社会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标尺。在回到史前的时代,人类精神文化的崛起仍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代考古研究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以技术经济为中心转向80年代的以社会为中心,现在似乎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的研究。回顾人类文明史,不难发现,最简洁的表达就是精神文化,越是接近现代,越是如此。对比中国、西亚、南亚、欧洲等地的文明史,我们很少关注农业生产和社会组织的差异,往往强调精神文化的特征。如果人类没有精神文化,而只是在技术经济和社会组织层面运作,那么人类世界至少会失去一半的原动力。因为如果没有美好的梦想,就不会有相应的行动;人类社会将失去它的和平与美好,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有功利和无意义。精神世界是真正自由的世界,是自由创造的世界,帮助人类超越现实的束缚。

史前的启示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兴衰的历史。上升和下降的对象首先是人口。有的种群继续进化,有的种群走向灭绝,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进化规律。由于人类文化的复杂性,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就像物种对辐射的适应一样,兴衰的对象也变成了文化。后来,兴衰的对象变成了文明。从繁荣到衰落,我们很容易得到文化或文明就像物种一样的印象。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们相似,但不是一回事。文化的演变有其特殊性。

文化进化最大的特殊性是其他物种没有这种复杂的现象。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人类选择了三种主要的方式:向外寻求、向社会寻求和向内部寻求。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寻求人与环境的平衡。在狩猎采集阶段,在农业时代,在今天的工商业时代,都是如此。上一次冰河时代结束后,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狩猎采集时代的文化生态平衡被打破,人类走向了农业生产。在传统农业时代,中国发展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文化生态系统,最终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农业时代过去了,工商业时代崛起了。在这种转型中,没有明显的环境变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进化似乎主动打破了这种平衡。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环境的约束依然存在,最终还是要寻求与环境的平衡。

在文化进化中,这似乎是一个平衡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更倾向于向社会和向内寻求,而忽视向外,从而在技术和经济领域落后。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制于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和内部寻求,用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在文化的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技术到社会再到精神领域的进步过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周期性或螺旋式的演化过程。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从农业时代到工商业时代,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每一次时代变迁,都涉及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的变化、技术经济的大飞跃。

阅读历史必然会展望未来。文化进化的复杂性是累积性增加的,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历史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启发人们的思考。我们不知道遥远的未来,但我们仍然知道,人和所有物种一样,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在人类无法创造出完全人工的环境之前,环境问题依然会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比较容易把握近期。我们知道,文化进化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最终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我们需要在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