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雷州的人经常参观雷州博物馆,当地人向他们推荐当地的特色美食“白切狗”。然后他们发出一个大问题:“刚刚看完雷州石狗,了解了石狗文化,就吃狗肉。这不是很矛盾吗?”
雷州石狗素有南方兵马俑之称,但名声远不如北方兵马俑。没有别的原因,因为雷州的石狗太多了,而且和历史上的大人物也没有关系,所以它的人缘也远不好。
石狗 石头狗
据调查,雷州有1.5万至2.5万条石狗。更重要的是,雷州的石狗是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他们不怕风和太阳。保存条件极其简单。有个地方坐就够了。它们没有其他文物那么精致。它们不能被触摸。如果他们有氧气,他们害怕氧化。
以前人们没有意识到石狗的重要性,所以只是把石狗放在村口看村,或者放在屋前看家。无论台风还是暴雨,它都纹丝不动,但久而久之,它就被一层青苔覆盖。这时,石狗仿佛有了历史的味道和时间的痕迹。由于它坚硬的本性,有时人们不能轻易下手,顽皮的孩子会捡起来骑在上面。总的来说,雷州石狗虽然是文物,但作为文物是没有生命的。
雷州博物馆有大量的石狗,馆内其他文物可以忽略不计。雷州博物馆应该正确的叫雷州石狗博物馆。博物馆里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石狗。有的精雕细琢,有的粗放野性,找不到两只一模一样的石狗。
雷州石狗在雷州随处可见,香的时候必不可少。雷州人把石狗当成养老院的守护神,但为什么雷州有吃狗肉的习俗?
动物崇拜在古代随处可见,原始部落以动物的形象为图腾,令人肃然起敬。与雷州人崇拜石狗却吃狗肉相反,印度人非常崇拜牛,甚至爱屋及乌,做牛尿成了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国内网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印度人“纵容”奶牛的程度。当牛过马路时,行人必须避开它们。一头牛会使街上的交通瘫痪。印度人不吃牛肉,却喝牛尿。雷州人和印第安人对守护神的态度不同。不仅外人好奇,连土生土长的雷州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从雷州石狗的起源和演变,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奇特的现象。
雷州石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话时期。《山海经·海北经》记载“东方有犬封国”。郭普云:以前潘虎杀了王烿,高辛娶了他老婆,老婆都是美女,所以不能训练。然而它漂浮在东海,他不得不封了它300英里,生了一个像狗一样的男人和一个像美女一样的女人。据记载,神狗在雷州建国,雷州人是狗的后代,所以雷州人对狗的崇拜其实就是祖先崇拜。现存的石狗也存在于唐代。广西左江流域及其支流明江的悬崖峭壁上有79个地方的178幅关于狗的壁画,可见狗的历史悠久。
古人可能欣赏或害怕狗的某些特征,如高大凶猛的外表,快速的运动和蓬勃快速的力量。为了解决“困惑”或恐惧这种情绪,古人雕刻石狗进行崇拜,从而将这种心理行为转化为实际行动。
当时雷州人不吃狗肉,直到明清时期大量来自福建的汉人进入雷州半岛。外来文化习俗和信仰与雷州人的狗崇拜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在汉人的影响下,雷州人的拜狗思想发生了变化,拜狗文化进一步发展,越来越接近今天的拜狗文化,导致了雷州白砍一条狗街的现象。
在古代,汉族人对狗肉的喜爱可以从秦汉时期狗肉的广泛食用看出。西汉词人梅成在《七毛》中写道:“肥狗之和,山之皮。”汉族人认为狗肉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尤其是对生孩子很有帮助。《本草纲目》记载,狗肉能“固五脏,补益身气,补肾健胃,暖腰膝,强筋健力,补五劳七伤,补血管等。”,雷州人吸收了这一观念,逐渐有了“杀狗肉寻子”的传说,最后把吃狗肉的习俗和
雷州博物馆有一个石狗王。石狗王不同于博物馆里的其他石狗。它有一个高底座,脖子上有一朵红花。背面刻有石狗王和“王本大邦客顺毕克”三个大字。“王本大邦科顺毕克”的翻译现在的意思是“领导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人民都是依附的,人民都是服从的。”
更有意思的是,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石狗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像游客去丹霞山的时候,男性一定要去参观阳原石,所以参观雷州博物馆的男性游客记得去参观石狗王。石狗王的特点也体现了雷州人想要孩子的愿望,希望他们的子孙后代有浓厚的香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州人对狗崇拜的好感一直在减弱,从敬畏敬畏崇拜到捆绑石狗与求子生育,也就是说,石狗已经从一个高等级的神沦为人类的肉。到现在,几乎没有人祭拜石狗,不得不说石狗文化在不断淡化,也许最终只能在历史上相见。
古人和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很有特色,“以形补形”就是其中之一。吃猪脑补脑…,所以想生孩子,自然要吃…为了更形象地表达这种情感,人们有了石狗王的形象特征。
雷州是石狗之乡,但却出现了白白割狗街头的怪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雷州人已经很久不是古代的雷州人了,现在的雷州人来自于和外来汉族人的交融。吃狗肉没有顾忌,也没有心理问题。二是雷州人崇狗思想弱化,石狗文化得不到重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