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内一尊媳妇喂婆婆的雕塑,将“二十四孝”的奇观再次带回人们的视野。是封建糟粕还是优秀传统文化?从鲁迅到今天,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近百年。
01孝顺站在街头,活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我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没想到中国还有很多人处于“古代”。
说实话,我以前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二十四孝》的故事。直到有一次,在昆承湖附近的一座寺庙里,我看到了“二十四孝”的画面,与“十八层地狱”的画面一起展示。当时觉得这无非是“周而复始,周而复始”的说教,与儒家的“孝”道完全不同。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孝道的民族。圣王以孝治天下,百姓也以孝传家。孔子曰:“孝为德之本,教而生。”他还说:“孝,先帮亲戚,中间帮你,最后站着。”
孝道是文明的象征,是人与兽区别的象征。孝道不仅仅是指孩子对父母的爱,而是要让这种来自家庭出身的爱不断扩大,让他们能够越来越广泛地爱国家、爱世界,最终活成一个有顶天立地、有资本的人。站在大街上是对孝道的终极追求。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里,恐怕没有这样宏大的愿景,而是用“利”来引诱人们顺从父母。如果你仔细看每一个故事的结尾,大部分都是升职或得到一些好处的结尾。
02骇人听闻的孝道故事
比如“埋葬孩子,服侍母亲”的故事。原著是这样写的——郭巨,家境贫寒。一个儿子三岁了,他妈妈吃的东西比较少。巨人对妻子说:“贫穷养活不了母亲,儿子是分母。只埋葬这个儿子?可以再要孩子,但不能再要妈妈。”妻子不能违抗。深坑挖了三尺多,忽然见一壶金,云曰:“天赐孝子郭巨,官不能取,民不能取。”
为了让母亲有足够的食物,郭巨打算活埋自己的骨肉。这种孝心感动了上天。正当郭巨挖坑准备埋葬的时候,上帝为他安排了一座金坛。郭菊发发了大财,他当然没必要埋没自己。
这位当时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值班的所谓神,竟然对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大加赞赏。
且不说郭巨的惨无人道,他的老母亲会接受吗?如果郭巨埋葬了他的儿子,他会把他的母亲置于不公正的境地!
郭巨的妈妈非常爱她的小孙子,“她妈妈尝了尝食物,把它减少了”。但是郭巨不得不把孩子埋在他母亲的背后。这让他妈妈感到尴尬的是什么?不要让老太太带着巨大的负罪感度过晚年?
此外,郭巨的行为已被怀疑违法。用孔子教导曾Xi:“杀皇民罪是什么?”你没有权利杀死你的孩子,因为你的孩子也是天上的人,受国王的法律保护,享有生存权。
曾Xi用棍子打曾参时,曾参因孝顺父亲被打昏。孔子听到这件事非常生气。不仅批评曾参Xi发脾气,还批评曾参不听父亲的气。看到我爸抄了那家伙,情况不妙。我儿子应该马上逃跑。这是对父亲的孝心。
相比之下,《门徒规则》中的“哭中有哭,挞中无怨”不符合儒家的孝道。这里强调的是,《弟子规则》不是儒家经典。虽然作者李毓秀借用了孔子的话,从《礼记》中提取了许多经文,但他的思想有压制儿童精神的嫌疑,需要进一步探讨。
03传播二十四孝的动机是什么?
“葬子侍奉母”的故事最早见于晋代的神怪集《搜神记》,与其说是宣扬孝道,不如说是控诉封建统治阶级。什么样的社会让像郭巨这样的好人无法养活自己的母亲和儿子?这样的故事应该让执政党感到羞耻,而不是以树为榜样。
在中国历史上,类似的关于鬼神和因果报应的传说还有很多,其中关于孝道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包括电视剧《天仙配》,原型都是汉代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被选入《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的编辑是元代的郭。他收集整理了古代流传的孝道故事,选取了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二十四个故事,配以绘画、诗词,编成《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简称《二十四孝》。
元朝的统治者特别重视孝道,他们认为孝顺父母的人也会孝顺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曰:“孝父者,必忠吾!”文天祥的弟弟文碧对父母非常孝顺。后来他反叛宋朝,被忽必烈收留。忽必烈说:“你孝顺我”。
世界上如果有好人,就会有坏人。由于元朝统治者大力提倡忠孝观念,民间“愚孝”行为层出不穷。这就是《二十四孝》的历史背景。
说到这里,你应该能闻到二十四孝的味道。那些感人或恐怖的孝道故事背后,是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人民的善良来控制人民的诡计。他们把愚忠孝包装成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就像一把道德利剑悬在人们头上。
04强行加戏扭曲孝道故事
编辑郭可能没有这种热情,但这本书正好满足了统治者的胃口。在传播《二十四孝》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被删除、润色、强行播放,从而让原本正常的剧情更加血腥。
比如《卧冰求鲤》的故事,《二十四孝》的版本是这样的——相,字休正。早年丧母,后妈朱的不近人情。父亲排在他们前面的原因是他们失去了对父母的爱。尽量吃生鱼,天冷冻的时候,脱衣服躺在冰上就可以了。冰突然自行融化,双鲤鱼跳了出来,把它抱回给了妈妈。
这个故事的早期版本是“切冰寻鲤”。《搜神记》第十一卷写道:王襄性格不征,为人恶,本性孝顺。早丧,后妈朱的不近人情,数数吧。因为失去了对父亲的爱,我把牛一扫而光。父母生病了,不能脱衣服。妈妈经常想生鱼,但天冷了冻了,吉祥的脱衣服会为它破冰。冰突然自行融化,双鲤鱼跳了出来...
王翔脱下衣服,原本想砸冰。在《二十四孝》版本中,变成了卧冰。词与词之间的差异大大增加了对人的影响。不知道郭是故意煽情,还是在传播过程中被一些有心人篡改了。
至于备受争议的“护士不懒”问题,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请看——唐翠山南的曾祖母孙强夫人,身材高挑,没有牙齿。奶奶,唐夫人,每天洗头,上法庭给姑姑喂奶,不吃东西。几年来她一直很健康。一日之病,长而幼,咸收,是宣言:“新娘子之恩,无以报,惟愿新娘子之子孙,孝如新妇也。”
因为婆婆没有牙齿,媳妇每天喂婆婆一次,除了老太太什么都不吃。经过多年的喂养,婆婆一直很健康。有网友说,岳父没牙怎么办?
05《二十四孝》“谗言古人,教训今人”
《二十四孝》故事历经700年,一直被明清统治者视为宝典。然而,真正有识之士从不承认二十四孝。例如,鲁迅认为《二十四孝》诽谤古人,教导现在人。
你为什么诽谤古人?因为人们会简单地把二十四孝和儒家的孝道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根。稍微清醒一点的人,也会因此把愚昧和孝道当成儒家,进而把儒家当成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
这锅不是儒家撑腰的!
儒家虽然崇尚忠孝,但绝不是人们通常宣扬的愚忠孝。如上所述,孝顺——顶天立地,活得无所畏惧,就是孝顺。如果想了解得更透彻,请参考孝道。现在我们简单谈谈忠诚的概念。
朱子曰:“尽力而为,谓之忠。”忠诚意味着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也就是说,儒家的忠诚就是对自己良心的忠诚。
忠于君主,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用自己的良心和君主一起工作。君臣关系是君主忠于大臣——君主爱人民,大臣也会忠于君主。如果你善待我,我将忠于你。既然如此,跟走狗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没有办法,不能善待人民,不管他对大臣有多好,大臣也应该终止君臣合作。这就是孔子说的:“所谓臣,可以用道做事,但不能阻止。”。
一个真正孝顺的儿子,未必忠于某个政权。当这个政权不利于民的时候,起来就是孝顺。基于唐舞革命,这是孝道。
“孝”字实在是太老实了,二十四孝可以负担。
《二十四孝》是一个民间故事,人们吃完饭就可以用。但是,把它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宣传,就是颠倒历史的进程。如今,全国许多景点都有二十四孝的雕塑或绘画。这不是在为新时代添砖加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