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老师秤的微课堂。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万维刚强大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
武侠小说经常把武侠高手描述成能拿一个当十个,甚至能拿一个当百个的人,但事实是,无论你怎么练武,都成不了坦克。现实世界里,就算你武功再高,我也可以用十人枪阵轻松干掉你——不用机枪,也就是古代三四米长的冷兵器长枪。然而,一个人的知识可以被视为一百或更高。
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他的“内力”这么高,再多操外行也没用。
跑步和练习武术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读书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想内力。这种内力就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洞察。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洞察力,学习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2
这个世界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这让很多人兴奋、困惑或愤怒,而大多数人只在新闻网站的评论中发泄情绪。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你可以指出:
首先,没什么。我知道比这更好/更糟/更奇怪的事情。
第二,所谓的专家意见属于X派,学术界对这个派争议很大。事实上,它们已经过时了。比如在XXX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Y理论就是比较好的理论;
第三,我估计这件事会往XXX方向发展。著名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出版了《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这是他在《金融时报》上回答读者问题的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这样的套路。学习和不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你不想做专栏作家,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总是有用的。没受过教育的人大惊小怪,有学问的人可以想当然。当无知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学问的人就能看见和知道。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学习是为了掌握技能,通过各种考试,或者纯粹是为了娱乐。
另一种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内功。这两类人最初的“智力”水平可能相差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智力”水平会大不相同。
只有后一类人才配称为“学者”。
三
在这里,我想谈谈一个“学者”应该如何学习。
国内最畅销的书是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考试指导书,不是书。当然,金庸和琼瑶的小说都是书,但读这样的书不值得关注任何技术。我们专门阅读可以加深对某个领域的理解,获得一种上升智慧的感觉的非小说类书籍。
这种书有三个基本事实。
第一,大多数人不读这样的书;他们不是学者。
第二,如果你真的看了,大部分都没看完。亚马逊购买Kindle电子书后,你可以看到其他读者画出的最受欢迎的点。Kindle允许你在阅读时被认为重要的句子上画线,而亚马逊会在书中用更多的线条标记句子。我看了很多非小说类的书,规律是最热门的话题出现在前两章。书读了四分之一后,关键标记几乎看不见了。
这些书的背面难道没有值得画的地方吗?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大多数人只看了大部分书的四分之一,然后就不看了。《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文章发现,大多数读者只阅读了6.6%的《时间简史》、《思考》、《快与慢》和2.4%的《21世纪的资本》,这被认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尽管它目前是亚马逊上最畅销的书。爱买书的人未必真的会看书,但很多人就是爱藏书。
第三,即使看完了,大部分人也没看懂。让我以蒂姆·哈福德的名著《卧底经济学》为例。我写这篇文章的原版本时,这本书在豆瓣有三页,其中只有中文版有读者书评,不算灌水。
豆瓣六大热门评论中,最火的一条“撕脸给你看”,谈到了书中星巴克咖啡和超市乱涨价的现象;第二篇文章的标题就是这本书的标题。内容不是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本书的广告;第三篇《现实世界经济学》提到了星巴克,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又开始讲另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和自己读经济学书的过程;第四部分谈星巴克、房价、超市定价、大学生火车票。看了这些书评,似乎卧底经济学是一个关于生活中经济的漫无边际的故事。
但这本书并非纯粹漫无边际。其观点十分鲜明,主题突出。这本书反复强调一个概念,“稀缺性”。
第一章写了一个星巴克卖咖啡的例子,为了指出没有稀缺性是不可能赚钱的。
第二章写的是,如果你很稀缺,你可能赚不到很多钱:即使附近只有一家超市,顾客也可能不会花很多钱从你这里买东西。你必须使用一系列手段,甚至是诡计,来让人们付出代价。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对客户实行差异化定价。
第三章到第五章写经济学家为什么喜欢市场,因为市场监管可以自动让稀缺的东西变得不那么稀缺!然后谈谈为什么市场有时会失灵。一些政府政策,表面上是为了公平,客观上却助长了稀缺性,比如,阻止优质小学招生市场化。
第六章指出,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没有真正的稀缺性。第7至10章是这些理论在当前热点问题中的应用。
如果我们看完这本书只记住两个字,这两个字应该是“稀缺性”。但如果看豆瓣书评前四名,都没有提到“稀缺性”这个词!如果只看这四篇书评,记住的两个字就是“咖啡”。星巴克怎么卖咖啡,其实就是书的前四页说的。
即使这样再看15本经济学的书,也学不会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世界,得到的只是饭桌上的一大堆小笑话。下次听专家的时候还是觉得耳熟,自己也说不出来。
所以,阅读不是那么简单,它也需要技术。有的会读书,有的不会读书,不只是爱读书。
四
很多人总结了阅读的技巧。最好的总结大概就是怎么看书。现在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关于这本书阅读技巧的笔记。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不是什么特殊的技术,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认为阅读有三个等级:
读书是为了娱乐,读书是为了信息,读书是为了理解。
首先,为了理解以前没有理解的东西而阅读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其次,读书要以我为本,不能以书为本。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世界上值得反复阅读的书不超过100本,其他书读完几乎都可以扔掉。真正能以这种精神学习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他们和那些收藏书籍的书虫完全不同。
《如何阅读一本书》几乎手把手地教给读者一套详细的阅读方法,让很多读者迷失在这些方法的细节中。然而,讽刺的是,我读了很多人的《如何读书》笔记,但这些笔记大多没能把握住这种先进的阅读精神。
五
刻苦学习
本书以《如何读书》为蓝本,倡导一种高强度的阅读方法,叫做“精读”。不同于《如何读书》中一步一步、繁琐的套路,我们的“精读”更像是一种态度和心法。
其实我很想给这篇文章起一个英文标题,叫深度阅读,呼应心理学家最近谈到的培养天才的新成果“刻意练习”。
“强学”并不是为了阅读广义相对论等专业著作,而是为卧底经济学等非专业读者写的非小说类书籍。
之所以被称为“力量”,是因为它追求阅读的深度和效率,力求在一本书里获得最大的收获。
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我们如何向别人学习的笑话。我们像小偷一样去了别人家,把除了厨房水槽以外的东西都搬走了——然后我们回去把厨房水槽搬走了。我们应该本着这种精神看书!
六
刻苦学习和刻意练习有三个共同点:
首先,这不好玩。世界冠军训练基地没有“寓教于乐”的概念。“强学”不是为了娱乐和休息,而是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去整合一本书,从而在自己的大脑中“成长”。这种阅读相当累。我认为写读书笔记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
第二,花费的时间更少。就像在专门培养人才的最好的音乐学校,孩子每天练琴的时间从来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没有人能长期坚持那个强度,没有强度的训练总比不练好。你可能每天花很多时间看书,但你很难花很多时间努力学习。把精力充沛和不受干扰的时间留给最好的书。
第三,不追求速度。很多阅读方法都是教人如何尽快看完一本书,但是那些需要快速看完的书并不适合我们阅读。阅读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娱乐小说和纯粹的信息性新闻应该尽快阅读。
对于我们“学习区”的好书,我们应该认真慢慢地读。快速阅读一本书就像快速弹奏一首曲子。不是练琴,是完成练琴的任务。
一个学者的秘诀之一,就是读书慢,吸收知识的效率更高,内力增加。据说阅读障碍患者之所以特别容易产生天赋,是因为阅读速度慢。
下面是精读的具体方法,其核心技术是读书笔记。
七
初学者必须读两遍
一本书应该读两遍,而且只能读两遍。一本好书的精髓一次也掌握不了。相反,如果一次就够了,那么这本书就不值得努力学习了。我们说的思想书籍不是学术著作,没必要看三遍。两次刚刚好。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完之后马上再读一遍。
第一次是正常阅读,只是放松一下,欣赏一下作者细腻的思想和有趣的故事。不要试图快速阅读。一本好书是值得不时停下来思考的书。
第二次阅读时,写下你的读书笔记。这个时候,不要把每个字都读完。你可以跳过书中的故事作为例子,把重点放在思想脉络上。读一章,做笔记,直到读完为止。那么这本书就可以被束之高阁,甚至扔掉。
八
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自己日后尽快重温这本书提供便利。还有其他好书等着我们去读,所以最好把笔记写在能代替原书的程度。
我看过很多平庸的笔记,有些就像小学生给课文提纲,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网上很多人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做读书笔记,意义不大。流水账读书笔记就像用胸围、臀围、腰围三个数字描述一个美女一样无聊。
强学习要求读书笔记包括四个方面:
清晰表达每章的逻辑脉络;
拿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找出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之间的联系。
很多人的笔记只是抽象概括。如果你能做到第一件事,找到逻辑脉络,你会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笔记。我只见过很少有人偶尔在笔记中插入亮点。至于后两点,能做的就更少了。但只有做到这四点,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本书的效用。你会发现回报是巨大的。
以前我的读书笔记都是按照原著的章节来分章节,甚至保留章节的标题。在每一章的开头,用自己的话写下这一章作者想说的话,每一章穿起来都会形成一个体系——然而,这种内容提要并不重要。
能够看到作者的逻辑脉络是很重要的。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一本书,因为他们看不到上下文。如果每一章的逻辑结构真的写好了,可能只有几个字,但这些字往往分布在几十页。
擅长写书的作家往往包含大量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只有把这些短篇故事串起来,我们才能理解作者在说什么。
单看其中一个故事,每个人都会对这个故事有不同的解读。然而,这个故事在书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最后只记住了短篇小说的树,却看不到它们形成的森林。
现代人喜欢小段子,往往记住了作者讲的段子,忘记了作者的初衷。美国历史上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微博的“印刷机时代”。斯蒂芬·道格拉斯与林肯进行了七次著名的辩论。道格拉斯口才很好,经常说一些诙谐的话,但他警告观众不要鼓掌。《娱乐至死》一书是这样说的:
道格拉斯甚至批评他的观众,说他需要的是观众的理解,而不是激情,他的观众应该是有思想的读者…
阅读需要理性思考。一个好的读者不会因为偶然发现一些警句和俏皮话而欣喜若狂或忍不住鼓掌——一个忙于分析的读者可能没有时间去关注它们。
我们年轻时所学的“中国古代寓言”都是来自古籍的短篇小说,我们在写书时对这些寓言的解读往往会偏离古人的初衷。我们记得这个故事,但忘了这篇文章。
所以,读书笔记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把故事放在一边,记住文章。让一本书由厚变薄,由具象的山景变抽象的地图。只有从字里行间跳出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整本书,它的脉络才能变得清晰。看清楚之后,不要照搬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写这个语境,就像画地图一样。
但是如果一个小故事真的很好,我们就必须保留它。好的读书笔记分布不均。做笔记是我听到一个想法后很兴奋的一种行为,我必须自己写下来。
除了逻辑脉络之外,如果你发现一个真正好的小故事——我们称之为“亮点”——那就把它写下来,甚至写到细节。一方面,如果你将来想写一篇文章,你可以从笔记中翻出来使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反复出现,并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我们的思想,直到我们改变对世界的理解。你不得不承认,有些段子的生命力比它们的原创文章还要长,以至于最终成为典故。
九
我用Kindle在一本书上看别人的关键句子,发现这些句子大多是总结句,就像小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的关键句子一样,通常是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真正的大师不能用这种线性的阅读方法,而应该是“惊而又惊”。
作者的哪一句话令人震惊?哪一句话一句话唤醒了梦者?这样的东西要突出写下来。我有时会听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这是一档向观众介绍书籍的电视节目。
我发现其他几位主持人往往会在节目中系统地介绍一本书的内容框架,而梁文道总是会在一本书里找到几个单独的亮点,经常会给观众呈现一两个有意义的故事,让人体会到原著作者的个性。
读书笔记一定有这个效果。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寻找可以激发自己思考的亮点。分析语境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语境就把故事拿走。
“精读”是一种主动的阅读方法。在笔记中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评论,就像在和作者说话一样。
我现在统一的做法是把我所有的评论都放在方括号里,以后看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在书里,哪些是我的。
藏书家认为书的整洁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看书;低级读者会在完成的书上画重点线;高水平的读者会在他们的书里加上注释。历史上,牛人读书时喜欢批注空白页。据说,人们一般不喜欢把书借给毛泽东,因为别人看了之后看不下去,书上全是他的注解。
你不能对一段说得好的话无动于衷。你可以写下你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也可以写下你对作者的怀疑或肯定。一个更高级的注释是写下你自己从阅读这段文字中获得的灵感。
一本好书的每一章都能给人产生十多个灵感。也许它突然解决了你之前一直关注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似乎和这本书无关;也许你想推进作者的理论。这些想法可能没什么用,但都很有价值,因为如果不马上写下来,很快就会被遗忘。也许很多年后当你读笔记的时候,你会觉得你的灵感比原著更有价值。
当你在一定程度上读了更多的书,你会发现书与书之间是有联系的。尤其是现代人写的书,思想完全独立于世界的书很少,真正的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关于这个问题,其他书怎么说?有没有最新的证据支持或反对这个结论?找出它们的异同。
10
一个真正善于主动阅读的人,对这种联系是非常敏感的。现在我用Evernote整理读书笔记。该工具可以生成一个链接,供其他笔记直接点击和引用。这样的链接经常出现在我的笔记中,指出书籍之间的联系。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们都对新单词非常敏感。例如,你可能在电视上听到一个成语。即使你不确定这个成语的确切含义,你仍然认为它是一个好词。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天里,你已经多次遇到这个成语了!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你以前没有注意到它。这个词是最近专门找你的吗?
一个读者可以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
一旦你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新话题,阅读了这个领域的书籍,你就会主动或被动地多次遇到这个话题。你刚放下这本书,一上网就看到一篇关于它的文章。几天后,当你打开手机,你发现微博上有人在讨论这件事。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打开Evernote,整理一张这方面的笔记!
如果你读得足够多,你会获得更难得的体验:
感受人类知识的进步。
你会发现这是这本书里的一个问题。几年后,有人又写了一本书,引用了更有力的证据,改变了整个结论。有时你同意这个新结论,有时你不同意。有时你必须从几本书的几个不同结论中判断哪个最可靠。有时候你觉得他们说的其实不对,只有你自己知道正确答案。
在这个层面上,你完全等同于这本书的作者。你甚至可以看不起他们,评判他们的竞争。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写一篇文章发表!
11
读两遍好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经历、启发和联系。
第一次读一本关于我们不熟悉的领域的书,往往会陷入作者的思维。我们大脑的所有带宽都用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没有其他想法的空间。“幽默是过度智能的体现”,只有带宽过剩,想法才会出来。只有当你读了第二遍,你才能平静地表达你的观点。一读是陷进去,二读是跳出来。
记笔记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尊重。读书笔记是非常个性化的写作,是个人知识的延伸。这不是书评,这是为自己写的,不是为了发表——它可以完全专注于意义,而不是写作。即便如此,看别人写得好的读书笔记依然是一种享受,直接看笔记可以节省很多阅读时间。
如果做不到精读笔记的标准,随便做一个大概的读书笔记对你有帮助,至少可以加深记忆。有一项研究要求受试者阅读一篇科学文章,然后分成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