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禁忌症
第一,心脏病
尽量避免拔牙,有代偿性出血。
X.急性炎症期
结合感染程度、部位、创伤程度、患者身体状况、全身疾病和抗生素水平。
拔牙可以起到引流颌骨急性骨髓炎的作用
复杂阻生牙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和冠周炎应避免拔牙。
腐败性牙龈炎和急性感染性口腔炎应推迟拔牙
十一、恶性肿瘤
特别注意牙齿过度松动和牙周状况良好的人。
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在治疗前至少7-10天完成牙齿治疗。
放疗后3-5年内禁止拔牙。
十二、长期抗凝药物治疗
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在3-5天内停药。如果止血效果好,术后一天正常服药;
使用华法林者应在拔牙手术前一周停药。
如果使用肝素,应在5个半衰期后拔牙,静脉输注6小时,皮下注射24小时。
十三.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萎缩;机体应激能力和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感染、创伤和术后危象,一般在术后20小时左右发生。
肾上腺皮质危象: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脱水、血压低、心率快、脉搏弱、精神障碍、频繁高热、低血糖、低钠血症,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发展为休克、昏迷、死亡。
术前给予皮质类固醇,术后给予足量抗生素。
十四.神经精神障碍
解痉剂和镇静剂;吸氧设施;Pad等。
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1.拔牙后,冷静下来。
2.拔牙后伤口上的纱布或棉球要咬半小时左右才能吐出来。不要咬得太紧或太久。拔牙后要注意伤口。如果大量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
3.2小时不吃东西。当天吃软食、流质或半流质。最好是温暖和寒冷。不要吃硬的或过热的食物。在另一边咀嚼。
4.24小时内不要漱口或多吐痰,以防出血或感染。不要因为嘴里有血腥味而反复吸吐血块,伤口不会愈合。
5.24小时内不要刷牙。别吸伤口。不要演奏乐器。
6.拔牙后2~3天内唾液有血丝是正常的。如果出血,去医院检查。
7.拔牙后,以半卧位休息,不要仰卧,也不要立即洗热水澡,以免伤口出血。拔牙后短时间内尽量少运动,少说话。避免烟酒和辛辣食物。
8.拔牙时如果口腔有缝线,1周后才能拆线。
9.拔牙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生素。如果拔出一把尺子或一颗外伤很大的牙齿,必须服用口服抗生素。如果症状加重,可以静脉注射抗生素。
10.拔牙后可用冰袋冷敷24小时,缓解局部肿胀。如有必要,可服用口服止痛药来缓解局部疼痛。
11.除第三磨牙和多生牙外,成年人拔牙后应安装假牙。拔牙后2~3个月左右应安装假牙,避免邻牙倒伏。
拔牙后吃什么
1.可以喝水,也可以吃粥、面等半流质食物。拔牙后2小时。不要吃太热或太硬的食物,喝烈性酒,抽烟或吃辛辣的食物。
2.拒绝娱乐,不要喝太多,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是必要条件。
3.漱口水必须在饭后和睡前使用。30秒后慢慢吐出,防止细菌感染。
4、按照医生处方用药,不能减量剂,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5.多喝果汁,补充维生素C和B,促进伤口愈合。
拔牙后多久可以刷牙
拔牙后,伤口刚刚愈合。此时局部成纤维细胞刚好从牙槽骨壁向血凝块延伸生长,逐渐使血凝块变得牢固、牢固。至于拔牙后多久可以刷牙,一般来说,拔牙后24小时内不应该漱口,更不用说刷牙了。如果急于漱口刷牙,可能会把血块冲洗刷掉,造成再出血,或者造成牙套空不足,导致痛苦的“干槽症”,延长愈合时间。
拔牙后能吃多久
拔牙后两小时,如果没有出血或口腔肿痛等异常情况,可以进食,最好吃一些流质食物,不宜吃坚硬、过热、过凉等刺激性食物。因为牙槽窝内的血块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形成新的肉芽组织,所以最好吃一些流质食物,这样一方面可以补充身体的体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保护拔牙伤口。
拔牙后出血的治疗和预防
1.正常情况下,拔完牙后半小时左右吐出压缩的纱布棉球,不会有大量出血,但唾液中可以看到粉红色的血色物质。
2.拔牙后,压迫拔牙伤口的棉卷或纱布卷吐出后往往有少量出血。由于混有大量唾液,患者常误以为出血过多而紧张害怕,这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治疗。拔牙后一周内唾液有血丝是正常的,第二天早上80%的患者可以止血。
3.不遵医嘱,过早取出压好的棉卷。因为咬棉卷或纱布卷是一种压迫止血的措施,可以压迫拔牙创口开放的血管,使血液在断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自动止血。这一过程通常至少需要30分钟,过早取下压缩棉卷达不到止血的目的。
4.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漱口或多吐痰,以防出血或感染。拔牙后,棉条被咬了又压,虽然止血了。但如果过早漱口刷牙,水冲击覆盖口腔创面的血块,特别是牙刷的摩擦,血块很容易脱落,堵塞的血管又会重新打开,从而再次出血。
5.由于拔牙时间长、损伤严重等原因,拔牙后会造成牙槽窝出血较多。
6.积极治疗全身因素,以对症治疗为主。
7.如果咬压的棉卷吐出过早,或者当天刷牙漱口导致出血,患者可以自行或在他人的帮助下用消毒棉卷或纱布卷咬30分钟以上,一般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否则,你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
8、拔牙后注意休息,少说话,避免漱口和刷牙。
9.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过热。
10、出血可形成血肿或瘀斑,应抗生素预防感染。
11、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如血友病,应优先预防,必要时应会同医师,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