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发掘了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墓葬。因为汉代以前西域没有文字,西汉是西域的史前时代;史前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让后人了解西域史前文化;专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现,这些遗存反映了一种文化传承关系;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看看!
2013年,为配合哈密市柳树沟水库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哈密市柳树沟乡雅卡顿村东北约一公里处的柳树沟遗址及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08座、遗址2处,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青铜器122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发掘还出土了一把石扇,是用来铸造凿、斧、切等工具的模具。这种石扇是三面雕刻的青铜型,可以充分提高铸造效率;出土器物填补了东天山空无石扇的白色。
按照碳十四法,哈密柳树沟墓地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遗址和墓葬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610年~公元前970年;相当于中原的商朝到周初;晚期遗址墓葬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4年,属周朝;遗址中所有的墓葬都是侧葬,四肢弯曲,除了一座晚期墓葬。这种埋葬方式在原始社会非常普遍。原因是原始人经常蹲着而不是站着。跛行是他们的日常姿势,包括蜷缩着睡觉。
早期遗址出土了单耳壶、单耳壶、细长的单耳杯和粗壮的竖腹杯,其中彩陶数量较少,装饰非常简单;但晚期地层多为石质墓葬,出土陶器以单耳壶、腹耳壶为主,彩陶逐渐增多,装饰风格与颜布拉克墓地彩陶接近。晚期墓葬中也出土了铁渣。
除陶器外,遗址出土大量青铜器共计122件;专家们挑选了其中的23个作为样本,用现代高科技仪器进行分析。除3个样品来自晚期墓葬外,其余20个样品来自早期墓葬。根据用途,分为装饰品、工具、武器和用途不明的碎片。
专家对两个保存完好的样品——铜珠和铜刀进行了金相分析。“金相分析”是指利用金相原理对金属进行计算和测量,从而获得其成分数据的一种现代科技手段。它是研究金属材料的主要方法。专家将经过除锈等严格预处理的小块用刀架取下,以纵剖面作为金相检测面;样品经定型机定型后,用粒度由粗到细不同的砂纸逐级打磨;最后在抛光机上抛光,得到待观察镜面;这还没完,抛光后的样品必须用氯化铁盐酸酒精溶液侵蚀,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金相显微分析表明,这两个物体是铸造成型的,是典型的枝晶偏析组织,这意味着它们含有合金成分。
接下来,专家们分析了柳树沟出土的23个样品的合金成分和铅同位素;发现一个现象:柳树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无论是金属成分还是锻造工艺,都与天山北路墓地发现的青铜器极为相似;它们主要由铜锡合金制成,约占70%,两种青铜器都含有一定量的砷;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
专家对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各类青铜器进行了科技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的铜珠等器物都采用了相同的铸造工艺;柳树沟墓地出土的铜珠至今仍延续着这种制作工艺;两地的合金技术相对一致,有传承发展的现象;也就是说,哈密的柳树沟文化继承了天山北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