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包含微小的木头碎片,用来填充海洋。
一眨眼,千帆竞然。
在文心轩,幼苗长在一起。
春风突然突然启动,吹了一池清水。
愿我们与文学一路同行!
原创文学
岁月如歌,人生短暂,青春的故事曾在你的笔下流淌过吗?流年,流年,有没有感觉溅到你的键盘上?青春多彩,文学圣洁迷人。用青春的激情去追寻神圣的梦想,让青春之路洒下追逐梦想的欢歌。
我的母亲作者:何
我的母亲张玉贞,1931年10月10日出生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小金镇张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我妈妈从小就聪明伶俐。12岁时,她受到祖母和几个姑姑的影响。她喜欢剪纸、绘画和刺绣。她想剪什么就剪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她的肚兜和脚趾花画得生动,鱼和昆虫画得生动,深受附近妇女的喜爱。
我妈15岁的时候,在东至镇周岭村嫁给了她爸。当时,在解放初期,政府动员妇女走出家门,上学学习文化,努力成为生产积极分子。我妈妈是一个开朗、好学、豁达的人。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成为村里的优秀女干部,处处发挥着带头示范作用。
1985年,西北五省美术工作现场会在西峰召开。代表们参观了我们村经营的“公共人民食堂”。当他们经过我家时,他们偶然发现了我们家窗户上漂亮的剪纸,停下来看了看。当时相关领导和专家决定邀请其母亲参加会议。会上,她的母亲像一棵春天的幼苗,受到新文化思想的影响,在专家和专家的指导下,使她的剪纸主题从单一的花、鱼、虫拓展为具有宣传时代特征的新人、新事物。同时,她意识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作品如果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就会脱离时代,没有生命力。她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收获棉花南瓜》《降龙》等一系列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作品,对激励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起到了积极作用。1959年,母亲参加省美术馆举办的剪纸艺术经验交流会。她与与会同志一起学习革命文艺理论和剪纸技艺,大胆触及新课题,反映了当时蓬勃发展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当时《红旗插董致远》《人民公社好》等20多幅剪纸作品入选《甘肃民间剪纸集》,极大地拓宽了她的思想境界和创作视野,为她自己的创作人生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后来,她的作品总是与时代的变迁、利益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50年代初,大跃进时期,农村出现了社会主义和农业合作化的大高潮,到处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感染了我的母亲,她拿起剪刀创作了《各界支农》《送公粮》《还粮还仓》《幸福农家乐》《抗旱丰收》等30多部作品。后来她结合时代创作了大量作品,如反映干部下乡支农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反映农田基本建设时期的《技术创新》、反映赣南解放时期的《幸福草原》、反映80年代养猪业蓬勃发展的《猪多食多贡献》。她还广泛反映了工人、农民、学生、医生、艺术家、军人、兄弟、民族等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描绘了雷锋、张志新等时代英雄。此外,她还创作了《论持久战》《支援前线》《制作军鞋》《编草鞋》《宝塔延安》等历史作品。1977年,“延安风”以构思巧妙、构图新颖、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工艺精湛入选全国美展。在北京展出后,引起轰动,一度引起专家的关注。后来,《北京评论》以六种语言出版和介绍。这部作品的构图吸收了简笔画的特点,充满了活泼的感觉。屏幕设计为梅花形。花瓣展示了八路军纺纱、制鞋、种菜、养猪、打棉花等场景。,以“延安风格”的篆刻为中心。字的外围被麦穗围成一圈,看起来光芒四射,寓意延安风格永放光芒。花瓣之间,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吃过的一种野菜为背景,既起到装饰作用,又有深刻的内涵;八路军在困难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画面,似乎把我们带回到南泥湾的大生产时期,联想到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革命精神。整幅画的构图奇特而迷人。妈妈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晚年总是喜欢在大自然中展示一些花鸟。在《十二生肖》中,她把老鼠的背信弃义、老虎的凶残、兔子的温顺和猴子的聪明发挥到了极致。又如:她创作的《四季孔雀》构图,将四季花卉与四种不同形状的孔雀巧妙结合,外部配以带有民间花窗的传统木框,具有浓厚的自然情趣,获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学奖三等奖。
母亲总是住在农村。广阔的世界为她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使她不断追求和探索,将淳朴的乡土气息和浓厚的乡土风情升华为优美的造型特征,展现在耐人寻味的精彩画面上。多年来,妈妈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她的作品细腻、规整、写实、装饰,以鲜明、新颖、夸张的手法再现了深邃的意境。精致、柔和、流畅的线条风格在画面中得到充分体现。她运用了多种剪纸技法,巧妙地运用阴剪、阳剪、阴阳杂剪和对称剪,用不同种类的剪纸再现了独特的剪纸。比如染色剪纸、烟熏剪纸、拼色剪纸,这让她的剪纸多面化,从而让她的风格多姿多彩、异域风情。艺术是相通的。除了剪纸,我妈妈还擅长刺绣、皮影和灯笼制作。这些作品既保留了陇东地区丰富朴素的风格,又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他们的风格简单明快,形象饱满生动,富有地方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她绣的香囊、“滚狮绣球”和“封猴挂印”等五幅民间剪纸于1989年9月在全国展出,文化部、文化厅授予荣誉证书。
在她50年的艺术生涯中,她的毅力和勤奋造就了她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她努力在默默无闻中释放自己对艺术的深厚感情。她知道,是陇东壮丽的山水养育了她,是陇东丰厚的文化滋养了她。她也知道,正是政府的支持,领导的关怀,专家的指导,同行的帮助,人民的爱戴,才让她从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农妇,变成了一个有名的民间艺人。她决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漫长的50年里,她创作了3000多部作品,获得了100多个省级奖项,参加了50多个全国性展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甘肃日报》、《甘肃画报》、《北京评论》、《大众医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500多部作品。甘肃电视台多次对她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1992年6月,《甘肃日报》对“张玉贞剪刀下的三色世界”做了专题报道,1979年4月和1993年4月,《张玉贞和她的剪刀艺术》做了两次专题报道。1990年11月,她的作品《蛇盘兔》在首届全国民间剪纸大奖赛上展出。1979年,在《庆阳民间剪纸集》中,母亲的剪纸作品数量最多。日本NHK摄制组在拍摄故事片《古丝绸之路上的人们》时,采访了她。1995年8月,我有幸陪同母亲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她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剪纸表演。她以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中国女性的风采,受到了世界各国代表的赞誉。甘肃日报报道了她在会议期间的活动。1980年6月,她的作品《花鸟》获我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文艺作品奖三等奖。1991年10月,母亲被甘肃省轻工业厅授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之星》包含了她的经历。1995年7月,其作品《四季孔雀》被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书法名家作品展》收藏汇编。1980年5月,她成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1984年,她当选为庆阳市政协委员。1985年10月,她加入了中国剪纸研究会。
我的母亲于2003年3月6日去世,正当她在剪纸艺术领域努力工作的时候,2003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相关政府领导、文艺界专家、他以前的同事和朋友以及2000多名村民为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追悼会,纪念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农村妇女。
作者简介
何蔡霞
何:甘肃省庆阳市民间文艺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委员
职责分工
编辑:刘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