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多彩蝶变”系列报道之二
沧州武术吴桥杂技大运河“忙”的非遗传性传承
穿越南北,穿越古今,有一条大运河,半个中国的历史。大运河是一条承载着宝贵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河流。
大运河已经挖掘了2500多年,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它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外延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繁荣,扩大了文化交流。
随着大运河廊坊段和北京段同时实现旅游通航,今年夏天,大运河的话题又突然升温...
大运河河北段河道全长约530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雄安新区。河北段的传承保护怎么样?文化带建设有哪些新进展?近日,《人民日报》深入廊坊、沧州、衡水等地走访,为您带来“千年运河彩蝶变迁”系列报道。
近日,一群武术爱好者在沧州大运河滨江公园练武。人民日报网袁摄
人民网石家庄7月20日电每天早上,61岁的李俊德和朋友们在沧州大运河滨河公园练习。会场旁边架子上的大枪、苗刀、狂棍等武术器械非常醒目。
类似的场景在沧州中心城区的公园广场和街道空几乎随处可见。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沧州武术和吴桥杂技作为大运河滋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沧州,武术和杂技已经超越了纯技艺的传承,成为探索历史、讲述大运河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把武术健身体验培养成“招牌”
沧州六合拳第五代传人李俊德说:“据我记忆所及,几乎家家都有人习武。当时人们把练武叫做‘练武’。‘风格’练得好,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自保。”
李俊德对他童年的风格仍有深刻的印象——那时候,每天早晚,小院子里总是被踢来踢去。“我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大人们。没人来的时候,我就缠着爸爸教我功夫。”李俊德说,沧州习武历史悠久。
据介绍,沧州武术起源于春秋时期。经过2000多年的培育和演变,在清末民初达到顶峰。著名的“大刀王武”王正毅、“千”王子平、“一代摔跤手”童、李等都来自沧州。
“漳州五象乡的形成,与沿江、南北的特殊地理位置、集福重镇、多民族聚居、科学研究的推进等复杂的历史因素密切相关。这也与其鲜明的骑士精神、热情和勇气的地域特征密切相关。”沧州武馆馆长刘永福说,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水陆交通便利,是官商们走镖的主要道路。因此,沧州的飞镖和旅馆业兴盛起来,到了清朝末年,“飞镖不喊仓”已经成为业内的一种套路。
据统计,起源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林门或独立拳种器械有53种,占全国129种武术拳种的40%。六合、八集、米宗、狂棍、苗刀主要分布在沧州市及东南部县市;在西北县市,主要有形意拳、戳脚、拐儿、少林等。;沧州到处都是太极拳和八卦掌。
如今,在沧州,武术早已超越单纯的健身和竞技,成为探索历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从武校的武校到公园的滨江,从团体组织到自主练习,在漳州这片热土上,到处都有武术练习者。”李俊德说,据不完全统计,沧州武术从业人员近200万人,武术人口占比达到26%。
据介绍,面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发展机遇,沧州不再沉湎于“飞镖不喊仓”的旧时光,“激活武术文化,将武术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号召也受到当地职能部门的重视。
各地出台了支持武术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当地计划依托沧州武术品牌和优势,支持武术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将武术健身体验培育成健身休闲产业的招牌。
杂技艺术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除了沧州武术,吴桥杂技在传承中也闪耀着新的活力。
在河北吴桥,有一句民间俗语:“起不到九十九不能走,下不到九十九不能走。每个人都有一项技能。”吴桥人对杂技有着特殊的热爱。
大运河边的吴桥杂技世界景区。图片由吴桥县委宣传部提供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西欧14国时,到处都是华侨中的吴桥杂技演员。周总理欣喜称赞:“吴桥真是杂技之乡!”因此,“杂技之乡”得名。
“2006年,吴桥杂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杂技已经成为吴桥的一大标志。”河北省吴桥县副县长刘秀梅介绍,该县现有杂技文化企业131家,杂技相关从业人员3万余人。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天与未来”国际马戏节并称为“世界三大杂技场馆”。
“‘小锣又圆又长,且学招数。南京接受南京,北京接受北京游——私人一日游。南北京都不收,河两岸花春秋……”这是吴桥艺人间口口相传的歌手。事实上,它也真实地反映了杂技和运河的起源。”刘秀梅说,大运河在吴桥县境内直线距离25公里,但河长达到34.8公里。“九弯十八弯”的美丽河段也孕育了当地的杂技演员。
“过去,许多吴桥艺术家通过运河从南到北传播杂技文化。如今,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吴桥杂技也焕发了青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常务副校长齐志毅介绍,自2002年招收第一批国际学生以来,学校已为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24个国家培养了近500名杂技演员。
“我们不仅培养杂技人才,也培养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齐志毅说,毕业后,他们去哪里都带着在中国学的杂技。“他们在学校继承了中国这一古老的艺术,将中国杂技带回中国,让更多人感受到杂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