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摩擦力 教育就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 这位妈妈教你挖掘生活中的可教时刻

栏目:国际 2021-11-24 14:35:52
分享到:

敏边肖说

今天的孩子,在通过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了解广阔世界的同时,却失去了对生活常识的理解,脱离了简单而基本的生活。这篇文章将向你展示,当孩子们深入具体的生活,生动地理解身边的小知识时,会产生什么惊人的结果。暑假期间,不妨带着孩子去寻找这些珍贵的“可教时刻”。

我问了周围的孩子一个问题。你知道馒头是大米做的还是小麦做的吗?十分之八的孩子不知道。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在欣赏他们丰富知识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无知和缺乏常识。我们想给孩子看大世界,但是孩子越活越狭隘,知识来源越来越单一。

另一方面,借助各种工具,我们帮助孩子触及遥远的知识,但事实上,很多知识就在眼前。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些知识卡教孩子认识一些蔬菜和水果。其实孩子用眼睛、鼻子、舌头、耳朵、皮肤等感觉器官去感受这个物体更好。

我们想走直线,结果却是来了个大转弯,完全绕过了“人生”。

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我们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与生活的摩擦,立即起着教育的作用。擦的人和擦的人都变了,都受了教育。”

01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可教的时刻”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可教的时刻”。当孩子的生活与你的生活发生摩擦时,生动活泼的教育就出现了。

比如,有一次老师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土豆还有什么名字叫什么吗?”

一个孩子这样回答:“土豆,土豆,山药,我妈妈小时候吃生土豆,但是她没有挖出来,留在前年的地里。只有当它们长出幼苗时,才能被吃掉。它们又脆又甜,挖起来像得奖一样。”

你从这个孩子的回答中感受到教育的摩擦了吗?父母把这些美好的童年经历和孩子的童年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传承,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牢牢扣在一起。

父母不应该放过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和孩子讨论。离巴黎圣母院大火再远一点,这个话题可以和孩子讨论。届时,网上随时会弹出各种关于圣母的信息,这将普及我们关于圣母的知识,从艺术到人文,从科学到道德,还有圣母的全景VR。在热点期间,当信息集中时,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寻找信息。

看完这些信息,孩子一开始痴迷于问“为什么着火了”,然后用彩窗磁膜搭建巴黎圣母院,最后还会主动阅读一些建筑书籍,比如《伟大的旅程:人生必见的103座建筑》。

最近的一个热点事件是垃圾分类。事实上,学校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这个话题。环境保护被列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学校自然不会错过环保热点。最近,孩子们的学校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做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当整个社会都在帮助孩子学东西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趁机把知识记下来呢?这是天气合适的时候。

02

生活常识给了孩子思考的支持

不仅是热点,也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新鲜的刺激。当孩子懂得了生活常识,就可以用常识来做推论。举两个例子:

例1:在古希腊,人们猜测地球的南方应该有一块大陆。因为古希腊人认为:如果北方只有一块土地,地球会因为不平衡而弯曲吗?

这是一个如此天真的猜测,以至于他们决定地球的南端一定有一片土地。所以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海洋时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寻找:“南端的陆地在哪里?”

这种推断是基于常识吗?

例2: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们都能看到动物在吃垃圾。他们为什么吃垃圾?因为人类有多余的食物。嗯,很久以前,动物也在人类居住的附近翻垃圾吗?六种动物是如何被我们驯服的?为什么人类会有多余的食物?

有了非常日常的现象,再加上孩子的好奇心和不断的质疑,孩子的思维会越来越深。因此,我们必须对孩子的问题保持冷静,调动一切资源,和他们一起摇摆。

03

有必要“点燃”孩子们关心的话题

听完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事实上,当时我并不需要煽风点火。他会让我给他买一本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书。

他知道有一部泰坦尼克号电影,所以他让我和他一起看。刚开始挺好的,但是中间有些不耐烦。他总是问我,船为什么没沉?……

他还会用积木搭建自己的豪华游轮,设计各种功能。

知道泰坦尼克号被冰山切割后,他又开始痴迷于建造破冰船。冰山是如何漂移的?并与“小型潜艇纵队”中的洋流相连。

因为泰坦尼克号,孩子们对冰山产生了兴趣。我带他看了BBC纪录片《冰冻星球,如履薄冰》第七集。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赞”,因为他喜欢。

可以说,泰坦尼克号是知识的连接器,也是孩子思考的另一个支撑点。依托泰坦尼克号,各个学科的知识在孩子的大脑中连接在一起。我能感觉到,围绕泰坦尼克号,孩子们有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恐怕孩子们很难忘记这些知识。

我做过最疯狂的“火花”事件,就是带孩子去天津看展览。其实仔细想想也不是疯了,只是你以宝贝的名义自己去看了个展览。“摩擦和摩擦都变了,都受过教育。”

04

生活本身就是跨界学习

基于孩子日常生活和兴趣的学习,其实就是跨界学习。这种学习可以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教学,而不是分成语文和数学…

清华大学的虞照老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一个案例:

“在美国俄勒冈州有一所名为国王中学的学校,这是他们州的一所贫困学校。考试成绩属于最后三分之一,学校也位于该州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后来,新校长来了。他采用了一种叫做“舰队学习”的新学习模式,即跨界学习被常态化。几个学生组成小舰队做各种项目,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制作一张关于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的光盘,内容包括生物学、计算机技术和锻炼写作技能。当然,还有爬山、涉水、摄影、录像,还有当地社区。

“这种学习方式整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重要的是,这就是生活本身。”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是为了学习,但这些孩子用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这样,孩子会对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更努力。重要的是孩子会很自然地运用从生活中获得的知识。

这所学校怎么了?考试前排在他们状态的最后三分之一,跨界学习后排在前三分之一。

05

遵循孩子的认知顺序

从生活中学习的方式符合孩子的认知顺序。孩子的认知顺序是从一边到外围,通常是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周围是什么”。科学研究证实,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学习会更有效率。

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当孩子知道这样一件平凡的事情背后有那么多精彩的知识。好奇心产生了,敏感也产生了。

其实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背后都有有趣的故事和学习。就像开头提到的问题:“馒头是什么做的?”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的东西太多了:大米还是小麦?它们有什么区别?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南方人爱吃米饭,为什么北方人爱吃面食?馒头是怎么做的?从馒头到农作物到饮食文化等等...

当我们让孩子看到这些常见事物背后有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和知识,他们就能逐渐激发起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妈妈,这个粉丝有什么故事?妈妈的桌椅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来的?妈妈,我们用来粉刷墙壁的油漆是什么?水龙头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世界很大,孩子需要知道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可以先把身边的事情讲清楚。比如我是谁,我有什么神秘的地方,我来自哪里,我住在哪里,这个地方有什么,天气怎么样,那里有什么动植物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需要正确严谨地告诉孩子。

因为这是孩子以后思考问题的基础。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可以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不仅仅是遥远的故事就是故事,不仅仅是遥远的风景就是风景,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和世界之间的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