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癌症?癌症是什么意思?
癌症是由遗传性染色体紊乱引起的细胞增生。人类基因有3万多个,附着在46个载体上,称为“染色体”。因为这种载体只有用碱性物质染色后才能拍照,所以叫染色体。正常人有46条细胞染色体,但癌症不同。比如直肠癌有800条染色体。由于染色体的紊乱,癌细胞分裂增殖失控,然后出现细胞增生,形成肿瘤,称为癌症,这个细胞就是癌细胞。
癌症的类型
肿瘤的类型很多,已知类型超过300种,亚型更多。不同类型的肿瘤,即使是同类型、不同亚型的肿瘤,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往往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这些肿瘤的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任何来源于组织的良性肿瘤都称为“肿瘤”,如腺瘤、脂肪瘤、骨瘤等。在命名良性肿瘤时,需要加上肿瘤位置和一些形态学名称。例如,发生在卵巢粘液性腺上皮并形成囊腔的良性肿瘤被称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恶性肿瘤的名字很复杂。起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而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上皮组织细胞紧密排列分布在人体内外表面。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鳞状上皮、腺上皮和移行上皮。间充质细胞松散地排列在内外上皮之间,包括纤维、脂肪、肌肉、血管、骨骼和软骨。如果把人体比作竹筒,上皮就像竹筒的内外表面,叶肉就像竹筒的夹层。当恶性肿瘤发生在人体外表面的皮肤、胃肠道和内表面的支气管粘膜时,分别称为皮肤癌、胃癌、肠癌和肺癌。如果加上不同的上皮类型,分别命名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直肠乳头状腺癌等。当恶性肿瘤发生在脂肪、血管、骨等间充质组织时,分别称为脂肪肉瘤、血管肉瘤和骨肉瘤。
血液和淋巴组织也属于间充质组织,但当恶性肿瘤发生时,肿瘤细胞往往分散而不形成团块,称为白血病;有时肿瘤细胞聚集在一起,称为恶性淋巴瘤。
肿瘤中有癌和肉瘤,称为癌肉瘤。来源于胚胎组织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少数是良性肿瘤,如脂肪母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来自各种组织的肿瘤称为畸胎瘤、霍奇金病、尤文氏肉瘤等。
癌症是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不断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的生长或新的生物体。皮肤癌、食道癌、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都是常见的癌症。然而,平滑肌癌虽然不叫癌,却是癌症之一。因此,我们的祖先对癌症的了解由来已久。早在甲骨文中阴虚就有“癌”的名称记载。公元前12世纪的《李周》,详细记述了当时医学分支的情况,“凡有疾病者,分而治之”。其中有一个“会选”的专科,负责消肿、溃疡、溃烂、疮疡的治疗。当然,根据数据分析,这里提到的“肿疮”无疑包括一些浅表癌症,如皮肤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阴茎癌、口腔癌、淋巴肉瘤等。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越南等。在历史上受中医影响很大的,曾称癌症肿瘤为“肿疮”现在最早的医书《内经》把癌症分为“腱子癌、肠癌、骨癌”等。,虽然它是以癌症的不同部位命名的,而且人们认为癌症的病因是由“营与康之不通”和“邪久居其中”引起的。战国时期出土的《海经》中有治疗瘿病的药物,如海藻、海带等,至今仍在临床上普遍使用。又如公元7世纪写的《晋书》中说“帝国初期有一种大肿瘤病,使大夫割之”,这是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应用于肿瘤外科治疗的记载。
在古代医书中,第一次使用“癌”字的宋代董璇,生活在《魏书》中,他说:“癌始于初,但无头,但只是内热之痛……”元代朱也在《丹溪心法》中详细记述了癌症的病因、证型。直到明代,“癌”字才开始被统称为恶性肿瘤。比如《论癌症》中提出的“外科云起”:“刚开始没有寒热之痛,紫黑不破,黑面先黑烂,到了30岁以后,在性交中不小心积热。年过四十,气血衰,厚味生,十全十美,黑皮者难治,必亡。”在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古人用“岩”字代替乳腺癌。这是因为“岩”和“癌”这两个古字含义相同,很常见。比如,杨土英在任斋《直指附方论》中指出:“癌症患者高高低低,如岩穴之近,疲惫而下垂。.....毒根深,穿孔深。男人大多在腹部,而女人大多在乳房……”公认癌症患者多为表面不平整的坚硬固定的长期肿块,如“岩石”状,故名。在西方,癌症的英文单词是cancer,意思是癌症坚硬,向四面八方延伸,像蟹爪一样。不难看出,“英雄所见略同”。更有趣是“癌症”这个词的构成。相传古人造字时,是根据鬼的面部妆容勾勒出“癌”字。直到现在,人们仍然不敢谈论癌症的变色。另一个传说是“癌”字由“气”、“销”、“山”三部分组成,意思是销山之病就是死。当然,随着今天医学的发展,癌症并不等于死亡。
癌症的治疗
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很多,如手术、放疗、抗癌药物、免疫和中医治疗等,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发展程度和一般状态进行选择。目前普遍认为恶性肿瘤应该以综合治疗为最佳。
良性肿瘤一般通过手术切除。①良性肿瘤易恶变;或已发生恶变,应尽快手术,连同部分正常组织切除。②良性肿瘤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巨大甲状腺肿瘤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应紧急手术治疗。③良性肿瘤对劳动、生活、容貌影响较大;或并发感染,应选择手术治疗。④可定期观察生长缓慢、无症状、不影响产程的良性肿瘤。如果肿瘤扩大并妨碍其功能,影响其外观,应通过手术切除。良性肿瘤切除时,应与包膜一起完全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一些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放射治疗、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来治疗。
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部位、组织来源、临床分期和病理检查,选择相应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可按以下方法治疗:①早期或原位癌可局部治疗以消除肿瘤组织,大部分可切除;有些可以通过放疗、电灼或冷冻来治疗。②当肿瘤已经转移,但仅局限于近端淋巴结时,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和抗癌药物。③如果肿瘤已广泛转移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切除,姑息性手术可行,综合应用放疗、抗癌药物等疗法。实践证明,治疗恶性肿瘤必须采取手术、放疗、中西医结合、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外科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早中期恶性肿瘤。有些早期肿瘤手术切除后可以完全治愈并长期存活。常用的手术类型:
1.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早中期癌症。手术切除覆盖了癌症所在的大部分或全部器官,同时对一些周围组织或区域淋巴结进行一次性肿块切除。例如,典型的乳腺癌根治术应切除整个乳房、腋窝和锁骨下淋巴结、胸大肌和胸小肌以及乳房附近的其他软组织。
2.姑息性手术对于不能根治的晚期癌症、广泛病变或远处转移者,采用开放或部分肿瘤切除缓解症状。如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和远处转移,而局部肿瘤仍游离,姑息性切除可行;如果局部切除不可能或不合适,可以进行胃空肠吻合术以缓解胃潴留。
无论根治性还是姑息性切除,都要考虑手术创伤对全身或肿瘤发展的影响,并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放射治疗利用辐射促进组织细胞中的DNA改变,染色体畸变或断裂,液体电离产生化学自由基,最终会导致细胞或其后代失去活力而破裂或抑制肿瘤生长。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容易失活,因此恶性肿瘤可以进行放射治疗。常用的有原始同位素的辐射、X射线治疗机和粒子加速器,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临床上首选放疗的是鼻咽癌、早期喉癌、恶性淋巴瘤、尤因瘤、未分化肺癌等。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皮肤癌、宫颈癌、鼻窦癌等。大多在手术后或手术前接受放射治疗。
辐射对正常组织细胞有一定的损伤。当光辐射量增加时,可能损伤造血器官和血管组织,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改变、胃肠道反应等。
化疗也叫抗癌药疗法。主要适用于中晚期癌症的综合治疗。临床上,化疗多用于绒毛膜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是有效的;对于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可以辅助手术或放疗。纤维肉瘤和脂肪肉瘤对化疗不敏感。
抗癌药物有很多种。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五类:①影响核酸合成,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巯基嘌呤、羟基脲等。②影响蛋白质合成,如长春新碱和天冬酰胺酶。③直接破坏DNA,如氮芥、噻替派、环磷酰胺、白消安、丝裂霉素、博莱霉素、丙胺等。④嵌入DNA干扰模板作用,如阿霉素、柔红霉素、亮霉素、丙脒腙等。⑤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此外,还有不确定的作用机制,如抗癌锑、斑蝥素等。根据其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可分为:①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即作用于增殖周期各阶段的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噻替派、阿霉素等。②周期特异性药物,即只在增殖的某一阶段发挥作用的药物,如甲氨蝶呤对S期细胞有效,长期新碱对M期细胞有效。什么是细胞增殖周期?意味着肿瘤组织中有更多的细胞处于增殖状态。细胞增殖周期有四个阶段:①G1期是DNA合成的晚期;m期为有丝分裂期。在这个周期之后,每个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然后带细胞的细胞进入G1期,继续增殖。有些细胞在G0期增殖,但仍有增殖分裂能力,可能转为G1期。有些细胞容易老化和死亡。要了解药物与细胞增殖周期的关系,可以联合几种药物在不同阶段攻击细胞;或者根据细胞增殖周期使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和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一般认为肿瘤小,倍增时间短,患者状态好,可以使用较大剂量。晚期肿瘤大,倍增时间长,患者病情差,剂量要小。
抗癌药物的给药途径一般为静脉滴注或注射、口服、肌肉注射等全身给药方式。为了增加药物在局部肿瘤中的浓度,有时可以注射到肿瘤中,注射到动脉中或局部灌注。近年来,引导治疗和化疗泵持续灌注治疗不仅可以保持肿瘤组织中较高的药物浓度,还可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由于抗药物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有:①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白细胞降至3.0× 109/L,血小板降至80× 109/L,应暂停治疗。为防治白细胞减少和血瘀,可在化疗的同时给予鲨肝醇、利血平和核苷酸。②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可进行症状治疗或在用药前给予氯丙嗪。③脱发。④免疫功能下降,患者易并发细胞或真菌感染。正常情况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2-3个月后,血象恢复正常才能进行第二个疗程。
免疫治疗可以克服机体的内防御系统,通过调节其功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很多,可分为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过继免疫,进一步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1.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经麻疹疫苗、化学药物或放射治疗后制成肿瘤细胞悬液或匀浆,再加入完全或不完全佐剂的致瘤菌进行自体或异体主动免疫。大多数患者的主观症状在治疗后得到改善。部分患者生存期不同程度延长。少数患者肿瘤缩小快,转移消退或癌性腹水消失。
2.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麻疹疫苗等。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肽、白细胞介素ⅱ、左旋咪唑及中药均可用于治疗。目前应用广泛,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目前中医治疗多采用辨病辨病、辨证结合的方法,即运用现代医学明确肿瘤的诊断,再进行中医四诊八理的辨证治疗。治疗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水除水,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可攻癌扶正。它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减少毒性作用。常用药物:如喜树碱、地龙、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莪术、三尖杉、蛤蚧、斑蝥、蟾蜍等。例如喜树碱对胃癌有较好的疗效。从慈姑中提取的秋水仙碱对乳腺癌和白血病有效。中医养气血,调脏腑。配合化疗、放疗或术后治疗,可减少副作用,改善全身状态。
以上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其治疗效应,又各有不足之处。因此,多数恶性肿瘤需要综合治疗。施行综合治疗时,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展程度,选用最有效的疗法,同时须考虑此种疗法对整个机体的影响,并选用其他疗法辅助,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