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介绍 56个民族服饰

栏目:国际 2021-09-30 19:44:43
分享到:

白族

白族是我国第1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云南省人口最多,主要生活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彝语分支。汉语自古以来就被白族人民广泛使用。白族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享誉世界。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相互作用,创造了灿烂的经济和文化。

白族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民族,有三个支系,分别是贾敏、勒莫和那玛,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白族服饰特征

白族姑娘戴的头饰也有“浪漫浪漫”的意思。因为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中,耷拉的耳朵代表下关的风;华丽的花饰是上官之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曲形是洱海月。因此,他们的头饰形成了他们现在的样子。

白族服饰介绍

白族服饰可能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男女装在坝区和山区都很流行,可以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身材和外貌,用其他颜色的面料加工制成精致明亮的外观。乍一看给人的感觉是美观大方,色彩鲜明,线条突出。它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常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和美感。

白族服饰的发展

古代

据推测,白族的祖先是群居的。靠打猎和钓鱼为生。用树叶避寒,遮羞。根据考古发现,白怡的祖先在3000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剑川海门口、戴笠卢瑟山、大理苍山、宾川白洋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石纺车、骨针或角质针,证明纺织品已经问世。白族先民也开始有了朴素的服饰。当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服饰最初的主要功能无疑是保暖御寒。

南诏时期

大多数奢华的衣服都应该用丝绸、锦缎和丝绸缝制而成。南诏王和清平宫的服饰都是富丽堂皇,虎皮做的,极其出彩。在唐代的《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对皇室和官员的服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南诏德化碑碑上有“双色绢袍”作为对英雄的嘉奖。《史明蔡帛书》:“陵陵也,其纹似冰,而其有理。

白族服饰祖标

白女装主要有无领或小领、裆或过膝的内衣;年轻人大多是白人、浅蓝色和雅布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色调逐渐加深;偏向蓝色、黑色等颜色。外罩为灯芯绒领上衣,年轻人直抵腹部;老年人稍微长一点。腰间有绣花腰带,腰间有厚重的下摆和飘带,裤裆扭曲、脚宽的浅色裤子,牛皮底有绣花鞋或绣凉布鞋。包头大部分是用印有花的方形毛巾或彩色毛巾做成的。辫子放在上面,而老年人被夹在脑后。成年人的耳朵和手上有很多装饰物,胸前经常挂着银须和胡须。新娘的衣服相当特别,戴着数百个五颜六色的小绒球做成的帽子,穿着以鲜红和绿色为主色调的衣服。我相信人们借用了意大利的意思。白族男装:多为白色九至十粒扣双排扣上衣,外罩黑色衣领或羊皮衣领,下半身也是扭曲的宽筒裤,脚上穿有剪刀口的皮鞋;头戴白色或浅蓝色圆头。不能忽视的是家族印记的作用。不仅在不同的传统服饰中,而且在同一个白族支系中,各支系的服饰往往表现出浓厚的支系特色。由于当时地理环境或社会经济的不同,服饰的制作和使用也有差异,流传至今。白族的传统服饰也是如此。大理州鹤庆县白族服饰,女头戴大方帽,封为“海军陆战队”,剑川未婚者戴花鼓帽、鱼尾帽,披银泡钉;大理洱海东岸的白族人戴着双缨鱼尾帽和鼓钉帽。洱海的渔民戴着皮帽。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白族会馆

白族人自称为“白子”、“白泥”、“白货”,在汉语中的意思是“白种人”。这个民族有60多种白族,包括“贾敏”、“那玛”、“勒莫”等。居住在湖南大理、昆明、桑植一带的白族,汉语叫“贾敏”;生活在丽江、迪庆、怒江的白族,纳西语叫“那玛”,傈僳族语叫“勒莫”。藏语称之为“莱博”,彝语称之为“楼部”“罗本”“罗吉坡”,贵州白族有“七姓人家”“九姓人家”“罗居”“龙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的称呼。贵州威宁地区的白族因其七姓而被称为“七姓人”。

据文献记载,白族先民是由原生于洱海的昆明人和赫曼人、青藏高原以南的彝族和羌族以及彝族、彝族、彝族、艾、滇、汉等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元代以前,一些白族先民、一些彝族先民和一些傣族先民被称为“白族人”、“巫人”、“尚义”、“夏义”、“白族人”、“僰人”等。元朝以后,文化属性接近汉族的人被承认为一个民族,被称为“白人”。“白”是今天白族先民最早的统一氏族名称,明清以后被称为“民间家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白族”被正式确定为统一的民族。

56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56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位于天津市津南区格古镇。是荣成集团文化科为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搭建的文化交流、交流、共享平台。它紧紧跟随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大核心要素,围绕生活、生活、生态、生产四大人类核心诉求设置场景,以全景式输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生活方式和场景化生活方式。

根据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5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分为5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每一个空房间全方位立体展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既是民族自然生态的呈现,也是56个民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