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专家 张献忠宝藏震惊世界 考古专家抽江寻宝 揭开百亿宝藏的秘密

栏目:国际 2021-09-30 16:21:16
分享到:

“石牛石鼓,金银。有人知道怎么破,买成都府。”这是一首关于张宝藏的歌谣,意思是谁能解开这首诗,谁就能找到可以买下整个成都府的巨大宝藏。300多年来,这首歌谣更多的时候被视为谣言,但在2017年,没有人怀疑什么谣言,有这么多宝藏,他们可以“买下所有的成都豪宅”。

在四川省彭山区江口镇,一位当地渔民捕鱼归来后,突然在岷江的沙滩上发现了521个大银锭。几天后,一些贪图财宝的不法分子穿着潜水装备来到河底,捞出521个大金锭。宝藏出现在岷江的消息不胫而走,瞬间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村民前来碰运气。当时闽江人满为患,场面十分热闹。这一事件很快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2016年底,由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和联合国国家文物局组建的大型考古队进驻江口镇。有趣的是,在张宝藏遗址研讨会上,一位天津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他的名字也叫张。

经过三个月的走访和实地考察,考古队终于确定了具体的顽区。然而,一个大问题迎面而来,使得考古的第一步停滞不前。这种固执属于水下考古。宝藏所在的岷江,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潜入水中感觉像瞎子一样固执是没有用的。这些都给考古前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特殊情况下无法正常进行正常的水下工作。经过多方讨论,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围堰施工,滩涂考古”。这种方案意在围起2万多平方米的堤坝,整体面积有4个世界杯决赛足球场那么大。如此大规模的解决方案,对于整个考古界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开创了中国内河考古的先河,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独一无二的

经过两个月不停歇的工作,围堰堆积如山,20多台超高功率水泵昼夜不停地工作,抽水一个月才把水全部排干。河底的鹅卵石堆积了三米多厚,彻底进行考古研究显然不现实,只能规划重点区域。为了找出宝藏的集中点,考古专家使用了探地雷达等高科技物理探测设备。只有画出了重点区域,接下来的清理工作才是一项精细的工作。所有挖掘出来的沉淀物都应该清理干净。当然,有了河上有人捡到的银锭,考古队还不足以坚定地相信岷江底有大量的宝藏。至于他们,他们不知道,这么大的麻烦会有所收获吗?我都不知道值不值得。

从江口镇警方从民间收集的宝物来看,一本纯金的金书竟然重达740克。按照目前每克506元的价格,从黄金的价值来看,这本黄金书至少卖40万。考虑到文物价格特别高,也可以在40万的基础上翻十倍。至于明朝中期的另一个银锭,可以轻松买到一万公斤大米,足够一大家子人吃三年。这样的银锭在闽江至少有几百个,这是一枚小金币,前两年在香港拍卖了270万元。其中保存精美的120枚大型金锭,属于一级文物中的国宝级,是精品文物中的精品。

还有一件重六磅的核心文物——虎钮金印,上面刻着“虎钮大元帅永昌”的字样,因为永昌是另一个义军首领李自成的封号,李自成被怀疑是在张称帝前夕制作的,很快就送给了张,这是见证两人带领农民军关系的重要实物。不幸的是,他们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标。在一个特殊的领域学习潜水后,他们辞去了工作,专注于在水中挖掘宝藏。最后,他们在岷江成功捞出金印,以770万元的价格卖出。文物贩子两次以上亿的价格卖给了西北某省的主席。专家保守估计,警方收集的少量珍宝价值至少3亿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岷江里藏着的宝藏和“买下成都所有豪宅”一样多。在这种情况下,考古队没有白忙活。

根据国际学会2002年出版的《世界年鉴》,中国宝藏的奥秘包括西夏王陵宝藏、楼兰王宝藏、张宝藏、太平天国石达开宝藏。其中,藏宝数量最多,寻宝数量最多的是张。根据《世界年鉴》的估计,张的宝藏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300多年来,无数人都在思考这个巨大的宝藏。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遭遇财政危机的咸丰帝让余睿将军去成都寻找。虽然他看到当地村民抓到了“其色暗沉”的银锭,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即使袁世凯称帝后,也派人去找。四川军阀杨森、刘等人先后发起寻宝行动,均无功而返。

从缴获的赚钱和黄金书籍来看,宝藏的主人是张。作为与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他的敌人的丰厚财富并不是随空而来的。战火纷飞的明朝末年,他带领部下在全国各地与明朝作战。为了让庞大的军队运转起来,他从诸侯王和官员那里抢走了财宝作为军费,只从楚王朱华魁那里抢走了。担心古董、瓷器、书画等不能长期存放,军队四处寻找金银珠宝。

随着战争的加剧,张的军队不会放过王公贵族或者百姓。偷了他们的财产后,他们都会被残忍地杀害。成都现存的“七杀碑”记载了张的恶行。“万物皆生以养人,无人有德报恩青天,杀人灭口!”。拿这些成堆的银耳环来说,都是从普通女人的耳朵里抢来的,很快就铸造成了统一的银锭。为了防止士兵藏匿宝物,张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如果士兵藏了一两个以上的金银,他们会杀死整个家庭;如果超过十二个,剥了它,杀了全家。在这种血腥而恐怖的统治下,张轻松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来,明朝著名的士兵杨展打败了他的军队。当张带着财宝离开四川时,被伏击而全军覆没,无价之宝沉入闽江底。最后,他没有花光从人身上拿走的所有财富,他死的时候也没有拿走一点。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惊喜接踵而至。河底有只在日本流传的“宽永鲍彤”,康熙时期流传的“李咏鲍彤”,金器、青铜器、铜钱、银簪、金镯等珍品相继出土,数量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如果说现在出现的宝藏只是张宝藏中的冰山一角,那么之前被警方查获的价值3亿元的宝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角落。因为那些贵重物品一般重量都比较重,不会被河水冲走,这让原本不起眼的岷江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耀眼的宝藏,随便拿出一件就能震撼世界,每一件倔强的文物都会被拍下来标注位置和状态等。每一件河底文物都是张为了杀人而买的,每一件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流传多年。

一块出土的金书上这样记载:“魏天顺元年,皇帝说,我只治天下。将封建诸子,代代相传,以巩固帝制地图,以香屏帝室”。要知道,天顺是明英宗朱祁镇二年改土木堡后的年号。这本金书是他为了向皇室宣传自己的正统地位而雕刻的。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没想到被张抢走了,这似乎暗示着明朝的统治即将结束。银书记载“魏大明崇祯,天子之子封为王,知望之子封为郡王,世代相传。”讽刺的是,崇祯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明朝一步步死在他的手里。奇遇王李自成进京,劫了许多精雕细琢的御用金器,有去投奔张府库的。这时,考古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一枚五铢静静地躺在沙上,与江西侯墓出土的两百万枚五铢一模一样。它们是西汉时期的遗物,应该和康熙时期流通的铜钱一样,都是古代人。

这一次,考古专家有了新的收获。似乎有黄金物件藏在一片泥沙俱下。出来的时候,又是一本金书。不同于以往的金书,这些都是张用来册封自己的一些妃子。以上记录极其详细全面。出土的金书可以让当代学者更好地了解明朝的册封制度,也为研究明朝等级制度的演变提供了详实的文献资料。当岷江河床基岩槽被挖到时,整个考古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岷江是一个大金库,考古队挖了三尺,下了很大的力气,才发现了四本特别的金书。根据上面的详细记载,它们的主人是侯洵、载晋、一真和常远,这是朱元璋对孙辈以下子孙的辈分表。比如,他为明成祖朱迪的后人制定的辈分表是:“高湛齐见君,后载矣。”姓氏在前,第二个字是辈分,第三个字以木、火、土、金水中的任意一个为偏旁。从这个角度来看,侯洵、载晋、一真和常远依次是父子关系。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四个人的金书都是张逼走的,而且都是考古专家的顽固不化。

2017年3月底,江口镇开始逐渐下起大雨。考古队担心雨季过后,大堤挡不住上涨的河水,不知不觉加快了砸的速度。大量的银锭上刻有文字。除了一些被掠夺作为战利品,其他大西政权专门开采和熔化银器。很多上面都刻着工匠的名字,这样在银锭纯度不够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找出来。这个格子银盘是银器熔化后制作银锭前的重要备用。虽然张基本上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非常善于打仗和治军。不然他也不会在明末那么多起义部队中脱颖而出。战时他经常南北作战,用采矿铸造的银器很少。更多的时候,他把偷来的银器铸进最后出土的木制构件大西果的银锭里,另一端是明显的榫卯。这根圆木已经沉入基岩的沟里很久了。仔细冲洗后发现原木内部已经被切掉空,但在一个小空的房间里存放着20多块银锭。这种从原木中间切出空专门用来存放东西的器具叫木鞘,用简单的榫卯解构,两边有两个箍。张之所以用木鞘运银,不仅工艺非常简单,而且隐蔽性好。

随着堤外河水的上涨,整个考古作业暂时告一段落。在这次卓有成效的河底发掘中,发现了42000多件文物,其中大部分是金银首饰。专家多次认定珍贵文物100余件为国家文物,8件为一级文物,2件为国宝。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的文物在中国极为罕见,其价值早已难以用金钱来估计,但这些只是岷江底的一部分。其他地区的珍贵文物还在等待挖掘。也许关于张宝藏的所有秘密,会随着以后的不断发掘,带给我们答案。

长期在成都做皇帝的张,用缴获的财宝维持国家运转,但不加区别地缴获,以至于他逐渐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农民的对立和民愤的高涨注定了大西政权不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明朝灭亡才三年,它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张铸造的“大顺”铜钱和银锭,都说明张不会一辈子做流寇。他想在四川站稳脚跟,就像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但他没有刘备的勇气和宽宏大量,导致大西政权迅速灭亡。然而,这样一个短命的政权却拥有历史上最好的积累财富之一,这不仅让人怀疑张是否是叛军首领?还是真正的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