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水乡文化的长期保存和历史传承下,江苏省昆山中学形成了优雅、理性、创新、开放、包容等优秀元素的学校文化,其核心是“传承真理”的精神。多年来,学校在德育、课程教育和“传递真理”精神的引领下,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制定了适合学校办学条件的《江苏省昆山中学课程方案》,对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等进行了整体优化。既强调高水平实施国家课程,又重视校本选修课的“提质增效”。优质校本课程共开设90门,多元化、一体化的“传承”课程体系基本建立。
课程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与学校发展的各要素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我校建设的江苏省普通高中“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获评“优秀”后,学校成功申请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点、品格提升工程、首批“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学校在昆山市政府、昆山市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一体化、高标准推进内涵式发展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为昆明中学“有选择、全面发展”搭建了丰富、优质、可选择的学习平台,赋予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可持续性。
课程物理资源一瞥
选定的校本课程
一个
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组骨干教师开发设置的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以核心素养、STEM教育、全人教育等主流教育理念为基础,以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为载体,以人工智能课程为媒介,旨在培养新世纪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开展课程探索实践,创新多元化教育方式。
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扎根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以项目学习和问题解决五步法为教学策略。该课程加强了验证项目教学法与问题解决项目教学法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验证性项目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科技概念和应用方法。同时,通过问题解决的项目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践、解决问题、合作等能力。
2
虚拟现实课程
我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开设的VR课程以体验式、创新式、创意式、开源式为主。该项目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导向,开设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虚拟现实安全教育、理化风险实验教学等课程。《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形成空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左右脑的均衡发展。“虚拟现实安全教育”响应国家对中学生安全教育的号召。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各种灾害的特点、过程和危害,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间接接受挫折教育。物、文化、生活危险实验教学致力于在领先科技与传统学科之间搭建桥梁,将虚拟现实与物、文化、生活等传统学科相融合,让学生以虚拟场景体验传统学科危险实验的危险,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学科内涵,落实科技服务教育的宗旨。
三
木易制造
为深化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内涵建设,扩大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选择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我校于2018年初投资建设了木艺制作车间。车间具有手工DIY、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等多种功能。
在实践中,木艺制作课程得到了深入发展。通过木艺的实际制作,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工艺有了深刻的了解,对生产手段和材料特性对结构、工艺和美学的影响有了第一手深入的了解。通过传统与数字处理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提升课程意识水平。同时,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美学物质基础的认识,从而从深层次切入艺术教学的软肋,即培养审美心,实现审美线,从而使木艺制作坊成为我校艺术、综合实践、跨学科融合教育的特色阵地!
该课程骨干教师的木工作品、教学文章、视频得到了全国的广泛认可,并被北京科学出版社聘为木艺项目顾问。
四
陶瓷艺术的欣赏与制作
我们学校位于江南水乡腹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窑子。附近的金溪有一个著名的朱甸窑。学校旁边的湖是挖窑泥形成的。学校周边的八城绰墩遗址和张浦李江遗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陶器。可见,陶瓷艺术的鉴赏与制作作为我校区域课程的特色内容,有着肥沃的文化土壤支撑。它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乡土情怀的教育、地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校投资建设了陶瓷艺术制作专题教室,我校美术学科骨干教师开发开设了“陶瓷艺术欣赏与制作”校本课程。
学生通过实践来推动审美理解,并在实践中提高对传统工艺的理解。学生在绘画、上釉、烧制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跨学科知识,这些研究面临的问题是学生跨学科思维推演的起点。因此,本课程有助于类比学习,整合各科知识,为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形成提供了合适的平台。
五
昆曲与合唱
我校音乐骨干教师开发讲授的校本课程有三门——“合唱”“昆曲”“昆曲与合唱”。昆曲、合唱相关课程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校本化、评价化、精选化、开发化、实施化、评价化,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积极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有效提升包括艺术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2018年开发的精品内容《昆曲合唱皂袍》不仅包含了合唱、昆曲课程的核心特色,更进一步开创了“昆曲无伴奏合唱”的新形式。2019年4月,“昆曲无伴奏合唱团合唱表演”课程成绩不仅是江苏省普通高中唯一的合唱队,还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作品展合唱专场现场表演,合唱作品入选第十五届
昆曲合唱团排练
“昆曲”课程团队获得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江苏赛区一等奖,并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
昆曲课程学生开展活动
六
“水韵”之舞
我校音乐教师开设的校本舞蹈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发情感、释放活力的舞台,在锻炼健康身体、培养优美体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校本舞蹈课程以体能训练为主,教授大众舞蹈和模仿精品舞蹈。目的是为舞蹈爱好者提供更丰富的舞蹈课程,让学生的兴趣和培养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水韵”舞蹈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使教师在艺术教学的探索中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课程既是学生学习和练习舞蹈的舞台,也是教师创新和实践的舞台。
舞蹈课程是学生们享受艺术、舞动青春、实现梦想的平台。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迎新晚会上,舞蹈班的同学们在昆明表演了格外美丽的风景,他们的代表作有《大闹天宫》《春天的芭蕾》《羊绒之花》《山楂树》《追光者》等。
七
民间音乐和摇滚
我校音乐教师开设的“民间音乐与摇滚”课程涵盖了民间音乐、古典与现代流行等多种艺术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涉及组编、不同声部组合、发挥学生音乐特长改编作品。培养学生的器乐演奏和合奏能力,提高学生对器乐的掌握和优秀的音乐表现。每节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会给老师带来不同的布置问题,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克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是艺术教育的任务之一。保持学生的艺术特色,鼓励和积极引导学生打造有特色、有质量、有层次的乐队,可以促进学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八
数学文化
我校高一、高二数学教研组开发开设的“数学文化”课程,创新拓展了数学的知识边界,将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点滴变为课程素材,挖掘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经验学习数学,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教师长期教研结合的探索,该课程在校本特色实施的道路上取得了自己的亮点。
“数学文化”课程教师的教学场景
九
烹饪和制作
初一、初二语文、数学教研组教师开设的烹饪课程,让学生体验烹饪文化,提升学生劳动素质,增强劳动品格。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融饮食文化、劳动实践、德育为一体的课程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课程老师说:“每次上课前,老师准备食材,学生分组完成各种任务。勤快细心的女生组负责洗菜切菜,比较强壮的男生组负责装锅抬菜。每个人都参加烹饪活动,直到美味的食物变香,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收获感到高兴。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劳累了一天的学习让他们疲惫的心得到了安慰。”
同时充分体现了烹饪课程的德育价值。老师说:“烹饪课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开始工作前洗手和洗锅。注意桌面整洁,做好垃圾分类,分组清理。烹饪课程走进课堂,点燃孩子们“衣食无忧”的思想,将一个春风吹进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独立”的种子,从而获得快乐和自我肯定。
10
活体生物实践
近年来,我校生物教研组开设了《生命中的生物》《STEM理念下的生物实践活动》《高中生物模型制作与实验开发》《生命生物实践活动》等校本课程。,并编制了《校园植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需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引导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探索实验结果,从而将与实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延伸到遗传学与健康、基因与群体等一些相关领域,将课堂教学与科技发展和学生未来发展联系起来。
生物组设计了各种教学活动。该课程以课内知识为基础,以课外知识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11
科技小生产
我校物理教研组通过多年对物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开发设置了“科学技术小生产”校本课程,形成了“电机生产”特色课程内容。
课程实践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中电磁驱动、机械驱动、电路控制、传感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注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对新高考背景下“无场景、无命题”的新挑战。根据新高考的命题原则,基础物理知识的命题将成为常态。
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动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了学习和认知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12
成长团体心理学课程
我校专职心理教师开发开设的“成长群体心理课程”是我校德育心理课程中的骨干课程。刘先生在工作和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进入昆明中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需要有效的专业心理辅导。基于此,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刘先生开发并开设了这门课程。通过定期辅导,学生可以建立起学习的勇气和毅力,更好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提高自己。同时,心理课对学生在考场上的挫败感有积极的指导价值,对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的体验感知
01
邱,高一三班
感觉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可以帮助我放松神经,学习一些人工智能的知识。我觉得课堂体验很棒!
上了几节课,我觉得受益匪浅。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操作、指纹识别、图形图像等。同时,课堂上穿插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介绍。课程内容很接地气,期待以后的课程有更大的收获!
02
高一10班蔡金成
在加入合唱团之前,我只觉得歌曲唱得好,最重要的是声音好听,情绪到位。然而,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唱好一首歌是一个很大的学习。我也觉得唱一首好歌就像玩一件艺术品,需要掌握方法,用心品味。
以前流行的音乐很多,所以我不是很喜欢古典和美声音乐,但是合唱之后的效果真的很精彩,给我一种空精神的感觉,一些抽象的概念平时被老师带入生活...虽然不能说我的素养在上升,但我也更有艺术感,合唱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高中作业虽然重,但不能“一心只读圣贤”,要重视和培养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得益于合唱校本课程,我们有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给了我们额外的努力任务和极其宝贵而富有成效的经历。
03
高二14班顾
我通常喜欢手工制作,参加木艺制作课程使我能够在更专业的平台上实施我的制作计划。同时,课程也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认识到更丰富、更先进的生产选择和技术。在课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尝试了木刻,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雕刻出一个美丽又有创意的造型。木艺老师根据我的个人素质特点,为我定制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用机器快速剪出雕刻形状的大轮廓,再用雕刻刀手工切割,使我在有限的业余时间内快速完成工作。
同时也了解了明清家具的木结构和中国古建筑。通过实物模型的拆装,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木文化的伟大。木艺课程的学习经历,不仅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也提高了我对材料应用、技术和审美创造力的认识和理解。
04
国际部高三潘其森
陶瓷艺术课不仅让我了解了一门中国传统艺术,也让我实践了工匠精神。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介绍,我对绘画、修边、上釉、烧制陶瓷艺术的每一个环节都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在老师的示范中,我也学到了陶瓷实践的细节和要领,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绘画。钢坯拉拔过程是输入连续的;输入在于对粘土的湿度、形状和位置的感知,坚持在于成型过程中保持转盘匀速旋转并反复调整的过程。通过对失败的反复实践和反思,我体会到了工匠追求完美、不断改进技术的精神,也体会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开拓创新的力量。希望下节课能体验和实践工匠精神,学好这门手艺。
05
陈,原我校三年级一班学生,2020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第二名,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陈高中时在我们木艺制作车间制作作品
我校高质量课程建设的实施,增强了我校高质量建设的内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标准培养人才,让昆中中学成为适应时代呼唤的栋梁之才。陈是从我们学校出来的许多优秀学生之一。让我们听听他对高中课程学习的衔接价值的理解:
从小就对木工感兴趣,但真正系统的知识学习是从昆明的校本木工课程开始的。其实每一个有限的课时,都是对忙碌的学习生活的一种暂时的逃避。我还记得每次下课后都会留下来看一会老师的演示制作,光是看就能放松身心,更别提动手操作的乐趣了。校本课程本身并不是为了培养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而是可以帮助你培养这个领域的一种感觉和意识,培养进一步学习兴趣的种子。然后到了大学,当你有时间决定如何发展自己的时候,就是这些种子发芽的时候了。大学注重自主学习的发展。如果没有引导,很有可能刚进大学就感到迷茫。这个时候,高中基础课培养的兴趣会引导你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告诉你如何分配突然多出来的空闲时间,而不仅仅是努力学习,大学本身就有很多让你实现自我的平台。我们常说,人们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工作。可以用来缓解疲劳,锻炼专业之外的能力,经常开拓新视野,拓宽人际圈,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高中校本课程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陈在清华大学木工实验室学习生产
课程建设展望
梳理现有课程建设实践经验,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多元化、文明化的课程发展平台,为课程发展创造软硬件条件;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培训实施水平,加强与高校、学院、高中“三高”合作,引进高水平社会智力资源,提升教育理念,引导教师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丰富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内涵,完成第二批课程大纲编制,最终实现“一课一大纲”全覆盖;推动校本课程教学文本的编写,从而更好地构建我国学校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完成综合实践劳动建设,打造包括传统民间手工制作、现代机械木艺、数控切割雕刻、陶艺制作、传统地域工匠文化展示长廊在内的多元化劳动文化传承实践综合空室,为创新课程实施模式、推进跨学科一体化“综合实践力”课程群建设提供物质资源保障。
综合实操空文化展示长廊
综合实操空
完成无人机制造者教室建设,制定无人机课程校本实施方案,完善课程设计,完成课程大纲编写,组织学生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活动。探索课程内涵,在实践中挖掘课程价值增长点。
。
吴创客教室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劳动教育的讲话精神,落实省品格提升工程申报计划内容,丰富“综合实践能力”第二省级课程基地课程资源,适应高质量高中建设需要,学校于本学期启动现代种植园建设,同步开展现代种植劳动课程。现代人工林建设方案强调现代性、生态性、特色性和实践性,运用技术手段体现现代农业、环境和生态科技的发展方向。同时,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种植实践为主体,作物选择将突出昆山地区的作物,突出课程的区域价值和现代种植的科技价值。
俯瞰现代种植园效果图
种植园内的功能分布
建设精品课程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昆中人将一如既往地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以落实高水平办学的“三重责任”:对学生的当下负责,把学生送到心仪的院校;对学生的生活负责,为他们的终身幸福打下基础;对祖国的未来负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