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在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王文修村门口,一支身着当年红军制服的红军队伍来了。他们举着红旗,唱着“广阔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这是红安卷烟厂在来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主题活动”的现场。九组71岁的农妇陈小妹正在菜园里摘豇豆。看到烟厂的“亲戚”来了,他们高兴地提着篮子,冲回家烧水,给“亲戚”送茶。
五年前的一个炎热的夏日,烟厂的共产党员、老干部、科级干部秦永福,到扶贫村担任扶贫队队员。55岁的他,想把工作生涯的最后几年献给这片英雄的土地,就像那首《不辜负人民的恩情》一样。那一天,秦永福第一次走进一户贫困户。油漆脱落,阳光涂抹在木门上。从阴暗潮湿的大厅里,女主人叹了口气,叹了口气:“嘿,我做不到,我动不了。我这一天怎么过?”过了一会儿,一个腋下夹着旧草帽和拐杖的男人回来了。两年前,夫妻俩坐熟人的拖拉机去县城时,翻了山。男人摔断了腿,女人摔断了头骨。只有在武汉医院做了手术,才挽回了两条生命,却失去了劳动力。
烟厂志愿者在村里打扫卫生
不走进贫困户,你无法想象贫穷的具体样子。临别之际,秦永福掏出口袋里唯一的现金,帮助一家人渡过眼前的难关,鼓励夫妻俩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
红安是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烈士,每个家庭都有革命者。现在烈士的后代还在贫困线下挣扎。秦永福肩上有着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建促脱贫,有信心
王文修村党员到红安烟厂参加支部联合建设活动
红安卷烟厂党委每年召开两次精准扶贫专题会议,研讨扶贫工作重点,听取扶贫队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扶贫工作难点问题。队员们每季度去贫困村进行一次调查。党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为贫困户提供保险帮扶,定期走访家庭,走亲访友。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探讨切实可行的脱贫新思路、新举措。党建带动群,青年团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在村里植树种花种苗,打扫美化环境,帮助贫困老人洗衣服做饭等。烟厂和王文修村结成了鱼和水的友谊。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也是增强村民造血功能、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的长久之计。王文修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早年,农民小规模养猪。后来,倒水河流域的环境管理被关闭。大多数年轻力壮的劳动者都去了其他地方工作,只留下老人和年轻人守卫家园。什么样的产业项目能帮助王文修走村串户,成为烟厂一群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该厂党委委员、支部书记、扶贫队员组成20余人的代表团,赴烟草行业扶贫先进单位鄂州烟草实地参观考察生态种养项目。回来后,他们与两个村委会合谋,在村里集体发展。经过严格论证和科学分析,村委会决定流转土地种植油茶。第一期在400亩岗地上种植油茶苗2.4万余株,优先安排基地贫困户就业。今年,他们遇到了红安50年未见的大旱,秧苗没救了。他们没有气馁,咬紧牙关,从教训中爬起来,修建了引水工程,向田间滴灌。鉴于油茶生长缓慢,开花结果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他们抓住空的时间表,利用土地套种矮化向日葵、辣椒、红土豆,增加收入和效益。烟厂出资在山坡上为红安品牌“红安红心”准备了一个新的冬季家园,并生产了一个300立方米的干燥温暖的地窖。
红条的新家
早上的辣椒是红色的,采摘季秦永福在微信群里发美图。扶贫办立即询问群众是否需要帮助。党员先走了,带了自己的工具来投稿。身后不远处,团员青年们迅速拉起“伊”采摘突击队,一大早就奔赴辣椒田,挥汗如雨,激动而自豪。
先扶贫,扶智,真正把穷人连根拔起
疫情期间,烟厂给王文修村送去粮油生活物资
红安县脱贫摘帽后,进入巩固提升期。工厂党委作出扶贫力度不变、工作组不撤、财政补助不减、帮扶措施不变的决定。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该厂党委书记张小平与村党委书记蔡兴友交谈时说:发展名牌、服务社会、脱贫攻坚是国企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着眼未来,坚定引领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决心。
和村里大多数贫困户一样,陈红恩也因病致贫。早年曾因心脏病做过搭桥手术,欠下十多万元外债。被纳入贫困户后,工作队根据他的年龄小、高中文化程度和致富愿望,帮他买回5头牛喂,他每年还获得国家奖励1万元。除了放牧,他还可以在附近做一些短工。慢慢还清贷款后,陈红恩走出了阴影,释放了精神压力,恢复了奋斗的雄心,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进入了正常化。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方法,不是让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村部后面的山包上,有连山联合学校。附近几个村的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就读这所学校,幼儿园也设在学校里,总共有近300名学生。红安烟厂注重教育扶贫,从娃娃抓起,派厂安教老师给学校上安全课,6月1日给孩子送书、书包、文具,厂团委发起捐书活动,捐500余本书到村图书馆供学生和村民阅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娃娃是家庭的希望,是王文修村走向繁荣文明的接力,读书是孩子通向外界的阶梯。精准扶贫,贫困户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幼儿园入学率达到90%。橙色校车每天往返于学校和村庄,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小康社会的关键是看老乡
一天,老陈曼小梅抱着一个红色的大水瓶和一摞一次性茶杯来到村里。村部由烟厂重建,广场平坦,樟树茂密;爬上楼梯,一面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一长排平房端庄有序地分布着。烟厂的两个“小红军战士”正在党员活动室准备立项,总支部党员从地里摘辣椒回来后,将在这里举办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红心帮农民在党总支党员中采摘辣椒
“奶奶,请坐,休息一会儿。”“小战士”拿出一把扶手椅让陈小妹坐下。
陈小妹问:“永福也下去了?”
“小战士”笑着回答:“他下到地上,可以用力摘。看照片。”陈小妹在手机上看到秦永福汗流浃背摘红辣椒的画面,念叨着秦永福是个好人,多次去她家关心慰问,提醒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头晕,按时吃药”,她就像是娘家的兄弟。
陈小妹向《小战士》讲述了他家的扶贫故事。他9岁时失去了母亲。他是个恶业女孩。他18岁嫁给蔡,中年丧夫,拖着两个女儿生活。现在,女儿和爸爸已经分开19年了,两个女儿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家。他们一年会回来看妈妈几次。疫情期间,小女孩回来浙江住了三个月,女婿给村里捐了5000元爱心款。她动情地说:“今天,我生活、吃饭、穿衣服,都享受着共产党的祝福和烟厂的光芒。疫情期间烟厂领导送来的米面油还没吃完。”。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烟厂的大力帮助,日子就像门前升起的芝麻开花,你越期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分类政策、个体政策、扶贫政策、贫困类型政策,王文修村48户贫困户两年前全部脱贫,经过两年持续跟踪,脱贫成果得到巩固。红安卷烟厂荣获烟草行业“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