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八叉 温八叉 苏模棱 没个绰号 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栏目:财经 2021-10-08 22:53:50
分享到:

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国人更喜欢取名字,除了自己和别人。从古至今,从小到大,有出生名、大名、笔名、艺名……古人除了名字,还有文字和许多数字。

古代文人往往以居住地和兴趣爱好取自己的名字,如李白清廉、苏轼东坡、唐寅刘茹、朱耷八大山人...

▲ 黄永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黄永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像姓和名,No .受家庭限制,没有自主权,no .可以自由玩耍。

绰号是用来戏弄别人,偶尔也会戏弄自己。

虽然外号由来已久,但外号这个名词其实是从元朝开始出现的,以前叫外号或小名。

博大精深的汉字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让中国文字游戏丰富多彩,尤其是说到昵称,即使脑洞原来是九弯十八弯,也会换来一个大写的“福”字!

历史上,稍微有点能力的人都有一个好听的外号。

比如李广被称为“飞将军”,李白被赞为“谪仙”,包拯被赞为“包青天”,梁山108位英雄都有相应的绰号,绝对贴切,让人闻其名知其性。真的叫“只有错误的名字,没有错误的绰号”。

当然也有很多讽刺却意味深长的绰号。

唐朝宰相苏维道,因为说“两头可以做”,所以被称为“宿墨冷”。

侯思之出生在一个卖糕点的家庭,成为御史之后,糕点的配置也进行了升级。吃大葱时,他要少放大葱多放肉,因此被戏称为“缩葱侍郎”。

温庭筠才思敏捷,叉八次手,就被分到八个韵,叫“文八叉”。

纪晓岚爱抽烟,人们给“吉大烟袋”。

古人对绰号非常执着,不仅对个人如此,对团队也是如此,比如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初唐四大家、扬州八怪、秦淮八燕...

在现代文人中,鲁迅最喜欢送外号。作为一个作家,他幽默而犀利,有些非常直白。在北大教书时,已经当了教授的张庭谦还有一个学生头,鲁迅称他为“一撮毛哥”。钱在日本时,习惯于围着桌子爬,鲁迅称他为“爬翁”。

给别人起了很多外号,别人也给他起了很多外号。“富士山”、“猫头鹰”、“白象”都是他的绰号。他个人喜欢林语堂创作的“白象”,称儿子迎海为“小白象”。

在画家中,除了著名的“李将军”李思训父子,“梁疯子”梁凯,“糜癫”米菲,“马一蛟”马援,“夏半边”夏贵...

南宋时,刘松年住在清波门,故取名刘清波,清波门又有一个名字叫“暗门”,故又叫“暗门刘”。

倪瓒以洁癖著称,却给自己起了个外号“懒徐”。毕竟他是那个时代最合格的懒小子!

齐白石的真名是黄奇。他年轻时,因擅长画美人而被称为“齐美人”。知道了这个美称,他就全坏了...

后来因为喜欢家乡的白石铺,自称“白石山人”,中年时便改名为“白石山翁”,晚年又被称为“白石老人”。这个号码不仅响了,还代替了它的真名,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名字。

▲ 齐白石《进酒图》 ▲齐白石《酒图》

▲ 齐白石《西施浣纱图》 ▲齐白石《Xi阎石沙图》

▲ 齐白石《献瑞图》 ▲齐白石《先瑞图》

1919年,20岁的张正权为了逃避包办婚姻,前往松江禅寺出家。当时法师在《长阿舍经》中用“三千界”为他取名“大千”。结果,一百天后,他被家人逮捕并结婚。和尚只住了几个月,但“大千”这个名字却用了一辈子。

▲ 张大千《34岁自画像》 ▲张大千34岁自画像

▲ 张大千《47岁自画像》 ▲张大千47岁自画像

▲ 张大千《61岁自画像》 ▲张大千61岁自画像

▲ 张大千《67岁自画像》 ▲张大千67岁自画像

“梅朱功”是别人给张大千起的外号。张大千年轻时就开始留胡子,留了一辈子,这成为他最引人注目的外貌标志。巧合的是,张大千也热爱绘画美。他认为“男人不如女人漂亮,不如女人漂亮”,他也被称为“张美人”。

▲ 张大千《修竹美人》 ▲张大千《竹美》

▲ 张大千《荷花屏风美人》 ▲张大千,“芙蓉屏美人”

当李颖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系时,她意识到绘画是一门烧钱的生意。“在油画上加一支笔,比在她家乡加一支香油还贵。”为了省钱,中午其他同学去吃饭时,他说不饿,然后用炭笔偷偷蹭黑馒头。

因为家境贫寒,李颖不得不在业余时间靠卖苦力和拉洋车过着学习和窘迫的生活。当她的同学林看到这一幕时,她给他起了一个绰号——“Ku陈”。此后,他的油画由李颖署名,他的中国画由Ku·陈署名,最终他以他的中国画闻名于世。

▲ 李苦禅《鼠瓜图》 ▲李苦禅《鼠瓜图》

▲ 李苦禅《安居乐业图》 ▲李苦禅《和平生活和工作》

吴冠中分散在河北农村时,穷得借了地主的粪筐救田。他被封为“粪筐画家”,准确概括了吴冠中当时的运势。

▲ 吴冠中《交河故城》 ▲吴冠中《蛟河故城》

▲ 吴冠中《峨眉山月》 ▲吴冠中《峨眉山月》

一个人的绰号越多,关注度就越高,从侧面看这个人的人气也就越高。

例如,在黄永玉有很多昵称。因为天性奔放,少年时代一共留下了五个绰号,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黄逃学”。随着艺术境界的不断提升,黄牛、鬼、傻逼、惹不起、浪子、老顽童……绰号可以串起他的一生。

▲ 黄永玉《90岁自画像》 ▲黄永玉90岁的自画像

▲ 黄永玉《真挚比嗓门更重要》 ▲黄永玉“真诚比声音更重要”

▲ 黄永玉《与安格尔对话》 ▲黄永玉与天使的对话

▲ 黄永玉《采支荷以为裳》 ▲黄永玉《负重如裙》

▲ 黄永玉《红荷图》 ▲黄永玉“红莲图”

▲ 黄永玉《君知否洞庭》 ▲黄永玉,“你知不知道洞庭”

昵称可能是世界上最文化中立的东西。

无论古今中外,地位高低,学识深浅和名气大小,都可以把它总结归纳为一个“合适”的绰号。

昵称大多与一个人的姓氏、外貌、性格、生活和经历有关,是对一个人的性格和形象的高度概括。因此,昵称比一个人的大名字更容易记住和传播。如果你想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名人,只需翻翻他的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