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官方方文华微信平台|第8期7期9
记者刘旭卓
图为工匠马辉的作品
一片片花瓣,从花柄上绽开,花瓣上的颜色自然流淌出来。细腻釉带出来的色彩游走在金线之间,让这“牡丹”更加细腻自然。通过这件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马辉高超的技艺被宁夏民间掐丝珐琅工艺所传承,还可以感受到手工艺人的用心。
第一眼看到丝绸珐琅画
“2005年,第一次看到丝绸珐琅画的时候,太喜欢了。”马辉说,2000年从兰州形象设计学校毕业后,她开了自己的形象设计工作室。2005年,在吴中的一次文化活动中,她第一次看到景泰蓝珐琅画,然后就动不了了,一直看到活动结束。做丝画的老师看到她这个样子,就问她想不想学。马辉用力点头。
从此,马辉开始了解景泰蓝珐琅画。景泰蓝珐琅画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由于采用宝石蓝和孔雀蓝釉作为底色,“郎”的读音与“蓝”相近,这一技术在明代景泰时期达到顶峰,所以后来被称为“景泰蓝”。当然,它也装饰有红色、浅绿色、深绿色、白色、葡萄紫、祖母绿蓝等颜色。马辉说景泰蓝珐琅画是在元代传入中国的。元朝疆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西亚发明的珐琅饰品传入中国。到了明代景泰时期,日臻成熟,尤其是蓝釉有了新的突破。经过中国工匠的吸收和改良,成为一种独特的珐琅艺术——景泰蓝。
“生活”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画室里谈论景泰蓝珐琅画时,马辉头脑清醒。她说,她的掐丝珐琅画又称景泰蓝工艺画,是根据传统掐丝珐琅工艺中掐丝和蓝光工艺的技术特点,创新出的掐丝珐琅平面画。与传统的掐丝珐琅制作方法相比,它不需要制胚、烧制和抛光,节省了许多工序。
制作时,首先要构思。马辉说,你可以用传统绘画或想象自己。这一步需要创作者积累深厚的艺术修养。之后把原图打印出来,用复写纸画在同样大小的铝塑板上。然后是捏丝,把准备好的胶水涂在画好的线条上,用金色的氧化铝丝沿着线条粘贴轮廓。有了这个轮廓,是时候上色了。用胶水调好所需釉面,用小油画铲将调好的釉面按所需颜色填满,来回划动,轻轻摇动使釉面光滑,由内而外完成整个画面的色彩。
画画需要极大的耐心。马辉第一次学会掐丝珐琅画时遇到了瓶颈,那就是过渡色的上色,她做不好。“因为釉面是颗粒状的,不像绘画,过渡色可以反复调色,慢慢转移出来。这就不一样了,这些小颗粒怎么可能调节不好呢?”经过多次尝试,马辉吃了很多苦头,但她没有放弃。她终于学会了使用过渡色的唯一方法——耐心。一小块颜色,用小铲子划几百下后,琉璃会逐渐均匀分布,作品会在这些耐心和细心中“生长”出来,细腻细腻。
传统美的力量
马辉的作品很大一部分展现了传统文化。比如牡丹象征花开花落,荷花代表浑而不沾的高尚情操,鲤鱼代表一年有余和吉祥如意。
马辉喜欢创作这样的作品,因为这些画蕴含着美。其中,她特别喜欢荷花,生长在肮脏的泥土里,却干净无暇。它不仅象征着美,也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每次做莲花图案,她心里都很平静。“看这莲花花瓣,这么小,我得花一个多小时上色。换句话说,在这个时辰,我心中只有这一片莲花花瓣,再无其他。”马辉指着一件即将完成的荷花作品说,中国传统文化很有魅力,古人的智慧无穷无尽。他们几千年前勾勒出的美景,今天依然有力量。
手工作品有灵魂
强大的作品也需要特别的呈现。作为一名民间艺术家,马辉选择用手展示这些美丽的东西。“机器和手艺没法比,你不能细看。”马辉说,通过一件手工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工匠的态度和用心。作品中的模式是由有灵魂的大脑构思和绘制的;作品中的颜色是用有温度的手制作的。这样的生产过程注定是昂贵且相对较小的。但是马辉说,在任何时候,她都不会选择让机器代替她去创造。"机器总是冰冷的,只能产生没有灵魂的相同作品."马辉说,不能称之为作品的只能称之为产品,缺乏温度和个性。
最近,马辉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掐丝画中展示贺兰山的岩画。“那些图案太神秘太震撼了。”马辉说,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她不会在考虑如何做之前就匆忙去做。她认为作品的温度来源于工匠的追求。“这是一个梦,希望能以最完美的方式展现出来。”
编辑|刘旭卓
值班驾驶员|李
银川新闻传媒集团出品